袁燕利

【摘? 要】隨著國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模式,給予觀察組患者綜合護理模式,包括健康教育、個體化評估、預警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及SDS、SAS評分情況。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度、自我保健意識等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提高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意識,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
引言:
心腦血管病為老年人常見的一種疾病,患病之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而且心腦血管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不僅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而且威脅患者的生命。本科采用綜合護理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減輕了患者因疾病帶來的痛苦。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14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0例。觀察組:男42例,女28例;年齡62~84歲,平均(74.2±2.6)歲;高血壓26例,高血壓合并腦梗死12例,腦梗死10例,高血壓伴糖尿病10例,冠心病12例。對照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63~85歲,平均(75.2±2.4)歲;高血壓28例,高血壓合并腦梗死10例,腦梗死12例,高血壓伴糖尿病10例,冠心病1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經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常規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
1.2.2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環境護理由于就診環境的舒適性可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因此患者入院之后,征求患者的意見,根據患者的需求安排病房。此外,要按時對走廊和房間進行打掃,確保房間整潔,要做到長時間通風或開窗,室內溫度控制20~26℃,室內濕度控制在50%左右。還有,用花卉和盆栽來裝飾、點綴走廊,在閑暇時可給患者提供圍棋和象棋、報刊和報紙等娛樂方式。(2)飲食護理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加重患者病情,因此醫護人員要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且科學的飲食計劃,保證患者得到均衡的營養,同時,要讓患者遵循健康和定時的原則,督促患者食用易于消化和低脂肪的食物。(3)心理護理當患者住院之后,醫護人員要保持與其溝通和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并適時展開心理護理干預,幫助其樹立起抵抗疾病的信心。(4)運動護理適當運動鍛煉對患者康復極其有利,因此醫護人員可結合臨床經驗,給患者制定相應的運動方案,為了保障成效,應讓患者循序漸進地展開相應鍛煉。(5)健康宣教預防和治療老年心腦血管疾病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即健康教育,目的是介紹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知識,一是強調說明疾病的嚴重危害性和危險因素水平。二是對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6)個性化的評估即個性化評價心腦血管疾病出現的危險因素,一般借助咨詢和問卷方式創建資料庫,詢問內容主要包括認知心腦血管疾病的情況;認知危險因素的情況;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及飲酒吸煙史;預防的積極性。(7)預警護理在分析數據的前提下,動態化地監測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和發展進程。老年人的反應較慢,因此在出現并發癥時無法及時預知,護理人員要對早期的預警護理引起足夠的重視,當患者出現相關的癥狀時,要即刻采取對應的救治方案,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3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評分情況、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將所收集到的數據納入SPSS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和健康知識知曉率等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生活質量評分等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對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心腦血管疾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A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SDS、SAS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DS、SAS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心腦血管疾病是循環系統的病變,心臟和血管都屬病變部位。一般情況下,心腦血管疾病有慢性疾病和急性疾病兩種,而引起心腦血管疾病最危險的主要因素是動脈硬化。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對象是飲酒吸煙群體和老年群體以及肥胖群體。由于受到年齡的影響,老年人抵抗力下降,生理功能在慢慢地減弱,因此會出現暈厥和眩暈、四肢麻木和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嚴重威脅到了老年群體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對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4.0%)、健康知識知曉率(96.0%)明顯高于常規組(74.0%、78.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0%)明顯低于常規組(24.0%),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要優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實施綜合護理,不僅能夠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有助于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還能促進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識,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重要的是,能夠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軀體功能、情緒功能和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對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療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積極作用,具有一定臨床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愛玲,安翠平,楊衛衛等.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多態性與血清葉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關系[J].河北醫藥,2017,38(15):2286-2288.
[2]黃鑫華.他汀類藥物對老年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和對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干預作用[J].嶺南心血管病雜志,2016,20(1):55-58.
[3]李松鍵,阮玉珊,譚夢佳等.老年突發性聾與急性心腦血管事件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3(8):1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