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囡
摘 要:民歌與我國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在社會生活中具有著許多的實際功能。本文根據民歌的自身特點,以及自己對漢族民歌之社會功能的體會和理解,總結出其在該族群中主要具有協調勞動、民俗、傳遞文化知識、交際、審美娛樂等功能。
關鍵詞:漢族民歌;音樂特征;社會文化功能
關于民歌相信大家都聽過也了解過,不論是現如今的小學音樂教育還是初中高中的音樂教育都會涉及到民歌這一塊。民歌是什么,筆者認為所謂民歌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口頭傳唱具有地方特色的歌曲,那么本文將根據民歌的定義和特征,對漢族民歌的社會文化功能進行詳細的論述。
一、民歌的特征
民歌的三個基本特征:一、它的體裁貼合于人民的日常生活,其主題清晰明了、形象鮮活動人、情感豐富多彩。二、民歌擅于抒發人的內心情感,每首民歌都具有強烈的人民性,歌詞情感的表達都與人民的生活離不開,是對人民情感、思想、意志愿望的直接呈現。三、民歌是群眾集體思想智慧的結晶,是經過廣泛的即興創作,口頭傳唱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二、漢族民歌的功能
“民歌是一條紐帶,維系著經濟社會狀態、民風民俗、價值追求以及民族心態的相互協調與和諧共生,經濟形態基礎決定了社會的民風習俗,而民風習俗通過在農業社會下不斷的深化發展,形成了群族的普遍價值追求,也催生了共同的民族精神與心理。”
(一)協調勞動功能
民歌源于勞動生活,并有著密切的聯系,而且實用價值很強,它描繪了勞動人民的勞動的狀態以及情緒情感,具有組織勞動生產、統一勞動節奏、緩解勞動疲勞、保障勞動安全、活躍勞動氣氛的直接功能。所以,反映勞動生活是民歌的主要功能。例如《高高山上一樹槐》是四川安縣的“薅秧歌”。農歷五六月時為了配合薅秧勞動、鼓舞人們士氣而演唱的一種山歌體裁。《人車號子》是以人力拉動汲鹽鹵的絞盤車時唱的。一領眾合形式,歌詞唱出了鹽工對老板、工頭的仇恨。《摘葡萄》是一首川味十足的民歌,歌詞以想摘“葡萄”“花椒”來暗喻對姑娘的愛戀:“那山沒得(吔咳)這山(嘞)高(喂),這山(嘛)還有一樹好葡萄兒(啰)。我心想摘個葡萄兒(喲),那人又矮來(嘛)樹又高(哦)。”然而又以“人又矮來樹又高”等來自嘲,風趣詼諧。這些民歌作品的產生,對于協調勞動者勞作節奏、烘托勞作氛圍、緩解勞作疲勞,提高勞作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民俗功能
民俗功能旨在傳達人們的情感、意志、愿望等。其民俗功能的歌種很多:如哭喪歌、婚禮歌、求雨歌等等。自古以來,他們依附于民間習俗而存在,又隨其變化而演變,生命力也是極為頑強的。在新的習俗代替舊的習俗時,常見的歌舞就會映入人們的視野。如漢族的民間歌舞,早已脫離傳統節目的范疇,成為新節日里不可或缺的娛樂節目。長久以來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作的龍船歌,已逐漸向體育競技轉化。當然,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以及人們對客觀世界認知的提高,某些屬于封建迷信、原始陋習而產生的各種歌種,也會持續減少。
(三)傳遞知識功能
民歌可以控制人們的行為,保障社會的團結與穩定,一直以來各地政府都非常注重音樂藝術獨特的育人功能。早在幾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也提倡:‘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樂是造就一個完美人的最終目標。例如川蜀民歌作品所表達的深刻思想和美學價值有的深厚的教育意義,這些作品不僅是在傳達蜀地某個時期的社會生活價值,映射川蜀人民的蜀地文化氛圍,更是在描繪當下蜀地人民的生活狀態。
(四)交際功能
民歌與人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展現了生活的不同層面,除了娛樂作用外,它在社會生活中還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交際功能。作為異性間交往的媒介,在一些傳統民族歌唱節目中,反映勞動人民愛情生活的情歌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它呈現出青年男女從相識到相知的一個交往過程,對歌的內容也就形成了一套程序。例如川蜀民歌《槐花幾時開》中的歌詞“高高山上(喲)一樹(喔)槐(喲喂),手把欄桿(啥)望郎來(喲喂),娘問女兒(呀)你望啥子(喲喂),(哎)我望槐花(啥)幾時開(喲喂)。”通過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直接表達出四川人民的率真熾熱的情感。”
(五)審美娛樂功能
“任何的音樂形式都具有審美娛樂功能,《樂記》中指出:‘夫樂者,樂也。就是說音樂具有審美娛樂的功能。”這屬于人的一種生存需求,然而藝術的出現,正是為了迎合人們的這類需要。同時,娛樂能夠讓人們從勞動的緊張狀態中放松下來,并且也屬于一種極具創造性的活動。民歌能使勞動者精神保持一種愉悅的狀態,在勞作時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疲勞,從而得到休息;另一個作用是通過對優美旋律和積極歌唱內容的欣賞,使勞動者心境開闊,從而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民歌的傳唱可以抒發不同的情感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舒緩和釋放,同時還可以釋放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惶恐、壓抑、焦慮不安等情緒,從而建立起健康的心理結構。”
三、結語
民歌作為重要文化創造的存在,并不是憑借自身的特性和優勢,還與支撐其存續的文化依托,尤其是它的社會文化功能和他們的價值取向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系。總而言之,民歌的存在和延續是由上述的諸多功能來聯系的,只要各個地方的民歌在歷史的延續中繼續發揮功能,那么就會在人類的文明中熠熠生輝。
[參考文獻]
[1] 肖常緯,劉小琴.中國民間音樂概述(修訂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3:9-10.
[2] 馮穎.四川漢族民歌的社會功能探究[J].四川戲劇,201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