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兒與少年》是童聲合唱中的一首經典作品,本文通過對這首合唱的具體分析和藝術實踐,從聲音、節奏、強弱以及聲部層次等提出自己在藝術處理方面的見解。
關鍵詞:童聲合唱;藝術處理;民族風格
一、作品介紹
《花兒與少年》原先是一首以愛情為主題的青海民歌,音樂歡快,旋律簡單易唱,帶有典型的歌舞性質。后來經鶴梅改詞,胡增榮改編合唱后,歌詞更加簡潔,音樂的藝術表現力更加豐富。尤其是童聲二部合唱更是童聲合唱中的經典之作。
二、作品的整體結構及音樂特點
童聲合唱《花兒與少年》全曲可以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4/4拍,中速(每分鐘84拍),d羽六聲調式,旋律歡快優美。聲部特點是高音聲部演唱旋律,而低音聲部做伴唱和模仿;第二部分是4+4兩個平行樂句,旋律圍繞著G音進行,形成g商五聲調式。旋律也與第一部分不同,在織體上兩個聲部做同節奏和聲式進行,低音聲部在旋律上呈現支聲復調的特點;第三部分是整個音樂變化最大的一部分,主要體現在節拍的改變,三拍子的旋律優美而富于歌唱性,四個三小節樂句,調式為d羽五聲調式,兩個聲部仍然采用同節奏的和聲式進行;合唱的最后一部分音樂又回到歡快的四拍子,使第一段音樂的變化再現,二聲部織體形式也有較大的變化,同節奏和聲式織體與不同節奏的對位織體交織進行,使音樂更加的豐富,情緒也更加的高漲。
三、作品處理的藝術處理
(一)聲音的處理
合唱作為多聲部音樂,首先強調的是各聲部之間協和,聲音的統一。聲音的和諧要求聲音上要突出共性而不是個性。在這首合唱中聲音的訓練首先是要統一唱法,用加強“直聲”的聲音訓練可以使合唱隊的聲音得到很好的融合度,另外為了體現這首歌曲聲音上民族性的特征,在直聲的訓練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高位置泛音”的要求,使聲音位置稍靠前,從而得到一種具有穿透力的明亮聲音,這樣不僅突出中國傳統民歌聲音的審美取向,同時又具有很好的融合度。
(二)節奏處理
良好的節奏是合唱各聲部統一的基礎,它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音樂橫向節奏,這首合唱主要的節奏特點是均分節奏:xxxx,它的變化形式:“x xx”“x·x”和“x x”,這些節奏在練習時可先從慢速無音高的節奏練起,開始可用襯詞la、lu、lo等進行練習,之后可以加入歌詞進行無音高練習。音高的練習應先從調式音階練起,先讓學生熟悉音樂的五聲旋律風格,建立起初步的調式感,再結合這首歌的具體旋律由慢至快進行練習。最終要求合唱隊員發出節奏明晰、音色統一的整齊音響;節奏的第二個方面是縱向節奏的統一,在這首歌曲中除了二聲部節奏的配合之外,后還需要注意的是歌詞發聲節奏的統一,只要是語言中的聲母和韻母,它們不但是語言表達清晰及語言風格的要求,也是在縱向上聲音整齊劃一的重要保證。比如歌曲第二部分二聲部同節奏部分的歌詞節奏處理,聲母到韻母的節奏快慢、輕重要依據風格及旋律特點來做統一要求,這樣才能保障歌唱語言節奏的統一。
(三)速度和強弱的處理
這首合唱的速度基本保持每分鐘84拍,但在第二部分結束時拍子由4/4拍轉為6/8拍時速度的轉換,即由原來的一分鐘84個四分音符轉換為一分鐘84個八分音符,指揮在排練時要把握好節拍律動和速度的同步轉換。在合唱力度強弱的處理上,整首合唱突出活潑輕快的音樂風格,在總體上強弱不宜有太大的對比,但在細節上要求根據節拍律動及音調等來合理安排。雙拍子強調強弱交替的律動,聲音要有彈性,但發音一定要“俏”,而在6/8拍時要突出旋律的起伏感,重拍要把聲音給抓住,這里可以打整拍來強調連貫性。此外,根據歌曲的音調來處理細節的力度變化,比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句“春季里呀么到了這,迎春花兒開”中的“迎”字,就適合做成漸強的聲音處理,這樣不僅豐富了聲音的表現力,又突出了民歌的一些特點,但一定要注意不可夸張,表現要有控制。同樣的處理還有像第一段結尾處低聲部的滑音和第四段結尾的“嘿”等。
(四)聲部層次的處理
《花兒與少年》的第一部分中,高聲部旋律采用承接的音樂發展手法,音樂連貫發展,旋律圍繞著主音和下屬音進行,這是合唱的第一個層次。低聲部主要的節奏襯托以及旋律上的補充是第二個層次;合唱的第二段是同節奏的二聲部合唱,旋律仍然在高聲部,下方聲部是在和聲上起加厚作用,有時候是和聲音程,有時候是支聲。在排練時在注重兩個聲部旋律性的同時,要注意旋律聲部的清晰和二聲部的時分時合的特點;合唱的第三部分是整個合唱最為抒情的一部分,也是與其它樂段對比性最強的部分,共有四個樂句,上方聲部仍然承擔著歌曲的旋律,旋律為五聲特點,而低音聲部則是在和聲上的加厚,旋律并非完全的五聲特點,所以在排練時應強調它與上方聲部的融合性和平衡,著重突出整個音樂風格的民族性;最后一部分是整首合唱情緒相對最熱烈的部分,也是整個合唱中相對稍難處理的一段,主要體現在兩個聲部的復調織體形式,及要將主要旋律突出,由要將次要的旋律線條清晰的呈現出來。除此之外結尾處的音高相對童聲來說音區很高(盡管時間很短),要求合唱隊員在演唱時要保持積極的高位置,并摻入一定的假聲,避免聲音的擠、緊、白、喊等不良聲音的出現。
總之,“童聲合唱對培養兒童的團隊意識、發散思維和創造力都有很積極的作用。”[1]合唱《花兒與少年》的排練除了要處理好節奏、音準、等要素之外,還應在總體上體現團隊協作和學生的創造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孟樂.童聲合唱常見問題分析與解決路徑[J].當代音樂,2017,21:46-48.
作者簡介:楊頌慶(1971-),女,廣西桂平人,本科,柳州市第二職業技術學校音樂教師,中教一級,主要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