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
【摘 要】目的:探討子宮剖宮產術后疤痕妊娠的治療方法與效果。方法:對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間收治的120例子宮剖宮產者后疤痕妊娠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宮腔鏡治療,對照組采用甲氨蝶呤藥物保守治療,對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時間、和子宮疤痕妊娠終止率等指標進行比較。結果:經過上述方法的治療,觀察組的治療效果要優于對照組,住院時間、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時間、和子宮疤痕妊娠終止率等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剖宮產疤痕妊娠中采用宮腔鏡進行治療,在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上都由于傳統的藥物治療,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宮腔鏡;剖宮產;疤痕妊娠
子宮剖宮產疤痕妊娠是受精卵著床于既往的剖宮產疤痕處,屬于剖宮產遠期并發癥之一,疤痕妊娠在妊娠早期無特異性的臨床表現,隨著孕周的增加,胚胎不斷長大,可有子宮破裂、出血甚至穿孔的風險,若處理不當可出現大出血,導致子宮切除,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隨著宮腔鏡技術的運用,宮腔鏡終止子宮疤痕妊娠在臨床不斷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將采用對照的研究方法,分析宮腔鏡在子宮剖宮產疤痕妊娠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120例子宮剖宮產者后疤痕妊娠患者,所選取的患者均有剖宮產史,排除心、肝、腎等慢性疾病患者,患者年齡在22—43歲,平均年齡(28.2±2.1)歲,患者孕次為1—6次,平均孕次(2.32±0.18)次,以上的所有患者均有停經史,停經的時長為39—80d。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2—42歲,平均年齡(28.8±2.9)歲,患者孕次為1—6次,平均孕次(2.32±0.18)次;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3—43歲,平均年齡(27.6±1.9)歲,患者孕次為1—6次,平均孕次(2.41±0.21)次。所有患者剖宮產術均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停經后會有不規則的陰道流血。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規進行血液常規檢測、大小便常規檢測和凝血情況檢測,對照組患者采用以甲氨蝶呤為主的藥物保守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宮腔鏡治療。
其中,對照組患者甲氨蝶呤藥物保守治療策略包括局部用藥和全身用藥。保守組患者在超聲引導下行孕囊內抽吸液體聯合25m甲氨蝶呤注射。在局部治療的基礎上輔以100mg靜脈注射。在治療過程中檢測血β—HCG下降程度,如5—7h后β——HCG下降不明顯,再次行超聲檢測確定后重復上述給藥方案一次。藥物保守治療2個療程后效果不明顯則行腹腔鏡下手術。
觀察組患者入院后常規進行超聲檢測確定患者子宮直徑大小、性狀以及了解妊娠的位置所在。符合手術條件的患者給予米非司酮,并行超聲引導下的局部妊娠部位注射甲氯蝶呤,同時檢測血β-HCG下降程度。待β-HCG下降水平超過15%時開始進入宮腔鏡手術路徑。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建立患者的靜脈通道,采用靜脈麻醉。麻醉滿意后,確定患者子宮的大小以及位置方向,置入官腔鏡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手術進程的檢測采用B超圖手段。術后按照本院常規處理。不能行宮腔鏡的患者行腹腔鏡下手術治療。
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要的時間、子宮疤痕部位妊娠終止率,并發癥發生情況等指標。
1.3統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 結果
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無治療相關并發癥發生。其中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通過藥物成功終止子宮疤痕部位妊娠的48例(80%),觀察組60例患者中成功通過宮腔鏡終止子宮疤痕部位妊娠的56例(93.33%),二者相比,觀察組組成功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在患者平均住院時間方面:對照組(14.98±6.27)d,觀察組(7.82±4.01)d,二者相比,觀察組要遠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08,P<0.05)。在β-HCG下降至正常水平所需要的平均時間方面:對照組(10.41±3.19)d,觀察組(5.32±2.67)d,觀察組要遠小于對照組,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4.56,P<0.05)。詳細情況見表1、表2。
3 討論
子宮剖宮產疤痕妊娠屬于異位妊娠的一種,主要是由于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的愈合不良,導致疤痕部位形成細小裂縫,當再次妊娠時,受精卵著床于疤痕裂縫處,而子宮疤痕處的肌組織較薄弱,且纖維組織多,隨著胚胎的逐漸增長,容易發生子宮破裂,大出血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近年來隨著剖宮產率的增加和診斷技術的提高,疤痕妊娠的發生率和診斷率也有所增加,早期發現疤痕妊娠并采取治療措施,可有效保留患者的子宮,提高預后效果。
隨著醫學檢查技術發展,宮腔鏡開始在臨床應用,在宮腔下可清晰的觀察到子宮內的情況,便于觀察妊娠胚胎的大小及其與子宮切口疤痕的關系,避免了傳統盲目刮宮造成疤痕破裂、大出血的缺點,能夠更加直觀、精確、徹底的行刮宮術或病灶切除術,減少了對子宮造成的傷害。另外在術前應用甲氨蝶呤和米非司酮片,先將患者的β-HCG水平降至正常,使胚胎包塊縮小,并降低周圍血流量,有效了減少了大出血的發生率,提高手術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李瓊,馮淑英,李小毛,等。子宮剖宮產疤痕妊娠中宮腔鏡的應用[J].中國內鏡雜志,2012,15(1):82-85.
[2]祝賀,趙淑華,陳軍,等。宮腔鏡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臨床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32):4673-4675.
[3]張強。應用宮腔鏡手術治療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