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國
摘 要:瀝青路面在我國市政道路工程項目建設施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是我國市政道路路面結構的主要形式。但是瀝青路而施工材料質量要求嚴格,施工工藝環節繁瑣,施工質量控制標準較高,因而對于施工現場技術管理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必須結合瀝青路面的特點,合理的進行施工組織設計,尤其是強化施工質量控制,以確保市政道路瀝青路面的整體施工質量水平。
關鍵詞: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
1 前言
瀝青路面是目前道路施工中最廣泛使用的路面,普遍存在于城市市政建設中。由于其是由礦物質和瀝青混合,經各種施工方式制成,所以有地面平整、不透水、經久耐用等優點。在市政道路施工建設中,其中控制好道路的施工質量是重要的。
2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常見問題
路面裂縫屬于市政道路最為普遍的路面弊端類型,按照裂縫成因的不同,可以將市政道路瀝青路而裂縫分為疲勞裂縫和反射裂縫。疲勞裂縫主要是山于溫度或者是荷載作用下產生應力應變交迭導致的,反射裂縫則主要是山于半剛性基層開裂所造成的。瀝青路面的水損壞主要有坑槽、麻面、脫皮、松散等幾類弊端,其中最為常見的主要是坑槽與松散。導致市政道路瀝青路而出現水損壞的根本原因就是瀝青層內部滲入水分,在車輛荷載反復作用形成的泵吸作用下,導致水分長期沖刷,造成病害問題發生。車轍病害也是市政道路瀝青路而較為常見的弊端問題,造成車轍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山于在車輛荷載的反復作用下在瀝青路而出現的豎向永久變形積累所導致的。沉陷,導致市政道路瀝青路而出現沉陷的主要是由于路基沉陷所造成的路基而結構的損壞。為了控制瀝青路而使用后期出現沉陷問題,在施工階段應該加強對路基等下層施工質量的檢驗,以確保路基承載力滿足要求。
3 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原材料質量控制
3.1 粗集料的質量控制
對于用于市政道路瀝青路而施工的原材料,應該確保粗集料潔凈,干燥、無風化、無雜質,并重點確保粗集料的強度和耐磨耗性滿足施工技術要求,同時對粗集料的壓碎值、磨耗損失、堅固性、針片狀含量、軟石含量、小于 0.075mm顆粒含量、與瀝青的粘附性等技術指標進行試驗檢測,確保滿足施工技術要求。
3.2 細集料質量控制
對于細集料的質量控制要求,重點是確保用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細集料潔凈、干燥,棱角性、堅固性、砂當量或亞甲藍滿足施工技術規范要求。瀝青道路的表面層則可以使用一些耐磨性較好的玄武巖,以避免因瀝青和集料水穩定性喪失而引起剝離。所以,瀝青和集料的粘附性通常應當達到四級以上。如果缺乏粘附性能,那么應當摻加適量的消石灰,以此來促進瀝青混合料動穩定度的提高。當集料表面的油膜較薄且油石比較小時,此時不宜摻入過多的碎石屑,而應當選用機制砂。
3.3 瀝青結合料質量控制及填料
瀝青結合料是瀝青混合料中最為關鍵的組成,瀝青的質量直接關系到混合料的質量。用于市政各道路施工的瀝青,必須經過全面的質量檢測,尤其是對瀝青的針入度、粘度、老化性能以及延度等指標進行技術檢測,確保選擇的瀝青類型及標號滿足施工技術要求。此外,在瀝青的選擇上盡可能的通過美國SHRP瀝青路用性能規范中的PG分級,即經過DSR、BBR的試驗驗證。并且需要正確選用填料,填料用于市政道路瀝青路而施工的填料必須確保干燥、潔凈,視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圍、親水系數、塑性指數、加熱安定性等技術指標滿足施工技術規范要求,那么瀝青路面的填料應該使用經過磨細的石灰粉,而不應該使用拌和機回收粉塵作為填料。同時,為了提高集料與碎石的粘附程度,可以摻入2%的水泥代替礦粉。同時要對礦粉進行視密度、含水量、粒度范圍、親水系數實驗。
4 市政道路瀝青混合料配比設計及施工作業
4.1 目標配比設計
在市政道路瀝青混合料的配比設計中,主要是采用傳統的馬歇爾設計方法,首先根據施工技術規范中的要求確定礦料級配范圍,進而根據工程施工經驗確定瀝青用量,之后成型馬歇爾,依據相應的體積以及力學指標確定最佳瀝青用量,并進行瀝青混和料的高溫穩定性,低溫抗裂性及水穩定性進行檢測,其中高溫穩定性及低溫抗裂性檢測試件采用輪碾法成型,分別以輪轍試驗以及彎曲梁蠕變試驗確定,混合料的水穩性檢測包括浸水馬歇爾試驗和凍融劈裂試驗,確保滿足施工要求。
4.2 生產配比設計及驗證
對于生產配比設計,主要是按照目標配比初步確定各種規格集料的工料比例,之后烘干篩分后在熱料倉取樣篩分給,重新確定熱料倉材料比例,并按照目標配比設計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的上下浮動0.3%,采取兒組瀝青用量進行馬歇爾試驗確定最佳瀝青用量,一般要求生產配合比與目標配合比確定的最佳瀝青用量之差應在0. 2%以內。之后重新進行路用性能驗證,尤其是做凍融劈裂試驗檢測混合料的抗水損害性能,確保滿足施工要求。確定生產配比以后,應該選取長度不少于200m的路段進行試驗段的鋪筑,重點是通過試驗段的施工確定鋪層厚度,壓實度、空隙率、松鋪系數、攤鋪速度,攤鋪寬度、振實方式、壓路機類型、數量、組合、碾壓順序等一系列的施工參數,指導施工作業的開展。
4.3 市政道路瀝青路而的施工作業
瀝青混合料的拌和生產及運輸。對于瀝青混合料的拌和生產,盡可能的采用間歇式全自動攪拌設備以提高拌和生產質量。拌和生產階段重點確保拌和時間以及出料溫度的控制,一般情況下拌和時間應該根據混合料的類型以及攪拌器的充盈率等因素確定,通常濕拌時間在35s以上,干拌時間在5s以上;拌和生產過程中應該定期檢驗出料質量,確保礦料顆粒均全部裹覆瀝青,沒有花自料問題。對于瀝青混合料的運輸,重點確保裝料過程中按照前、后、中多次挪車位,平衡裝料,避免出現混合料離析問題,同時運輸過程中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
5 結束語
為保證市政道路瀝青路面的施工質量,要把好集料與瀝青的質量關,做好瀝青混合料的目標配合比與施工配合比的驗證,另外在施工過程中要注意對天氣的要求,低溫及降水天氣時均不得進行瀝青路面施工。只有做好這些方面的質量控制,才能保證我國公路的施工質量,發揮公路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彥玲,朱海濤.淺析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的控制措施[J].山東工業技術,2014.
[2] 林增忠.市政道路瀝青路面建設質量若干問題與對策[J].福建建筑,2008.
[3] 高永超.淺析市政道路瀝青路面施工質量控制[J].科技與企業,2014.
[4] 政春娟.市政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的控制技術分析[J].江西建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