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俊 王光海

摘 ?要:傳統語文教學偏重對單篇文章的精讀訓練,教師缺乏對閱讀策略的運用,學生也不曉得運用各種不同的閱讀策略。比較閱讀教學策略的運用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地位,它讓學生和教師平等地研究,平等地探索,而就在這共同的探索中,學生的思維走向多元,這正是比較閱讀教學法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初中語文 ?比較閱讀 ?教學策略
一、比較閱讀教學的內涵
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想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較,是對事物進行辨別,發現異同、高低等差別,它是幫助人們準確區別事物、認識事物的基本思維形式。比較閱讀教學法,就是指在我們的課堂中指導學生在比較中閱讀,在比較中發現,在比較中感悟,在比較中吸取。簡單地說,就是在比較中學習,在學習中比較。
比較閱讀的重點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相對專題閱讀、群文閱讀,更強調內在的聯系性,更強調“比較”性。專題閱讀、群文閱讀,強調的是“面”,比較閱讀強調的是“點”,比較閱讀可以連點成線,組線成面,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
二、比較閱讀的學習思維原理
比較閱讀,著眼于對學生的多點刺激,激勵學生運用發散思維去閱讀文本、分析文本;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文本;通過比較閱讀,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
三、比較閱讀教學的意義
傳統語文教學偏重對單篇文章的精讀訓練,課堂主要精力花在對一篇文章進行字斟句酌、支離破碎的分析,教師缺乏對閱讀策略的運用,學生對閱讀策略更是知之甚少。鑒于此,為改變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良局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并迅速融入新部編語文教材,提高學生多文本閱讀能力,我們確立了《部編初中語文教材多主題多文本多體裁閱讀策略探究》這一課題,探索出了比較閱讀等教學策略。我們希冀通過多主題、多文本、多體裁比較閱讀,真正讓學生增加閱讀量,并從閱讀中學會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整合鑒賞、深入思考,為學生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四、比較閱讀教學策略運用
比較閱讀超越了“這一篇”的局限,打破了“教課文”的現狀,而是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將課內、課外的同類進行或橫向或縱向的比較,引導學生在自主體驗、分析歸納的過程中,由表及里地準確把握本質特征,加速對知識的遷移運用。比較閱讀的教學有以下幾種策略:
(1)找準合適的比較點
比較點的選擇有:一是主題的比較。二是有關人物的比較。三是有關情節或細節描寫的比較。四是意境的比較。五是環境的比較。六是表現手法的比較。七是作者身世、思想情感的比
較。八是體裁的比較。九是文章內部結構、內容的比較。十是
語句內的微觀比較:讀音的比較;語調的比較;用詞的比較;標點符號的比較;不同理解的比較。
(2)多文本比較閱讀舉例。一是著眼整篇,體會構思,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和《范進中舉》進行構思的比較。《我的叔叔于勒》見面前:兄盼嫂夸;遇到后:兄躲嫂罵。《范進中舉》中舉前:丈罵鄰遠;中舉后:丈夸紳附。兩位作者都對社會進行了強烈的批判和辛辣的諷刺,前文批判了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社會;后文批判了資本主義萌芽階段的士庶生活。二是敘事角度,區別異同,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時可以和《孔乙己》進行敘事角度的比較。《我的叔叔于勒》:我(若瑟夫)——天使一般的心靈,未受世風漸染。《孔乙己》:我(小伙計)——已受等級思想影響的孩子,在孔乙己窮途末路之際,依然給予了深深的同情。同情之心融在描寫和繼續之中,良心未泯。二者之同:都是以孩子的眼光來看世界。二者之異:純潔的程度不同。三是詳寫略寫,審美探究,如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時可以和《武松打虎》進行敘述詳略的比較閱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油醬鋪”(味覺)、“彩帛鋪”(視覺)、“水陸道場”(聽覺)的描寫,充滿諧謔意味,化武戲為文戲,是寫意,要突出結果(滿足讀者的情感需求),體現出空靈之美,過程略寫,讀者可以去想象、補充、完善。《武松打虎》中“一撲一掀一剪”“梢棒打斷”“五七十拳”“提不動死虎”的描寫,描繪的是九死一生的真實情景和武松孤注一擲的心理,是寫實,要詳寫過程(過程決定結果的真實性),體現出繁密之美,讓人目不暇接。四是褒貶損益,揣摩主旨,如學習馬信德《藍藍的威尼斯》時可以和朱自清《威尼斯》、余秋雨《尋常威尼斯》進行褒貶損益的主旨比較閱讀。《藍藍的威尼斯》贊友誼;《威尼斯》贊藝術;《尋常威尼斯》反思社會與人生。五是相關文本,規律探尋,如學習杜甫《望岳》時可以和其《春望》《登岳陽樓》兩首詩進行比較閱讀。“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壯志青年);“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多難中年);“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悲涼晚年)。“時空——內容——情感”的變遷,可以看出作者飽覽家國之變,閱盡人世滄桑。六是一詞貫穿,多文共鳴,如學習《岳陽樓記》時可以和《醉翁亭記》進行比較閱讀。《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著眼點:都是“記”,都有“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先憂后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樂其樂)。比較兩篇文章的線索:《岳陽樓記》緊扣“異”“同”二字展開。“覽物之情”之“異”?——“同”的實質:囿于一己之得失;“古仁人”之“異” ——與“古仁人”之“同”:微斯人,吾誰與歸?《醉翁亭記》緊扣一個“樂”字展開:——山水之樂,滁人游之樂,宴酣之樂,樂其樂。七是作品風格,感受個性,如學習《小石潭記》時可以和《記承天寺夜游》進行比較閱讀。《小石潭記》清:景物的取向——高潔人格;樂:自由的天性(片刻寧靜);憂:過清,身寒——心冷。《記承天寺夜游》空明:賞月之樂——“閑”的自嘲。兩文之同:景物寧靜,片刻自由歡愉。兩文之異:柳——內心冷寂;蘇——自適、自嘲。
(3)同一文本內部比較舉例。一是詞語入手,求真求美,如學習《我的叔叔于勒》,可以從詞語入手進行比較閱讀。認出于勒,父親母親都緊張。父親:臉色蒼白—煞白—張皇—結巴—嘟噥;母親:哆嗦—小子—暴怒—賊—討飯的—流氓。二人性格迥異:內向與外向;內斂與張揚。遇到前:快活而驕傲。遇到后:大家都不再說話。二是句式辨析,由理及情,學習《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可以讓學生進行句式辨析比較閱讀。“你兩個且在這里,等灑家去打死了那廝便來。”史進、李忠抱住勸道:“哥哥息怒,明日卻理會。”兩個三回五次勸得他住。?刪去“三回五次”行不行?三是調整斷句,感悟語境,學習《散步》時可以讓學生進行斷句的比較閱讀。“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思考:二者表達效果是否相同?四是理解修辭,走入情境,比較“六月十五那天,天熱得發了狂。”與“六月十五那天,是最熱的一天。”的差別。五是標點代換,探究內涵,學習《荷花淀》,比較“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與“你走,我不攔你,家里怎么辦?”思考:兩句話表意是否相同?六是內部對比,深讀文本,學習《變色龍》,對于奧楚蔑洛夫而言,變:對赫留金和狗的態度;不變:媚上欺下的本質。對于赫留金而言,變:是受害者還是罪犯?不變:受奴役、受損害的地位。比較辨析:一出喜劇?一場鬧劇?一場悲劇?七是一線貫穿,激活課堂,《故鄉》灰堆中的碗碟是誰埋的?是閏土,理由呢?是楊二嫂,理由呢?是其他人,理由呢?八是讀音語調,還原情境,學習“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馬說》)臨:怎么理解?讀平緩語調,讀滑稽語調,讀感嘆語調,哪個可惡?哪個可悲?九是今昔比較,還原背景,《生活是多么廣闊》寫的是什么內容?詩人所歌頌的是什么?
五、結語
總之,比較閱讀教學可以從“以教為主”轉化為“以學為主”,從“以傳授知識為主”轉化為“以培養能力為主”,從“單一性教學”轉化為“多樣性教學”,可以讓學生的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見解更獨特。恰當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能發展學生的閱讀、評析能力,發展學生的比較、思考能力,必將為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袁震鵬.初中語文小說閱讀情境教學研究[J].新課程(中), 2017(10):11-11.
[2]郭曉東.中學語文比較閱讀教學設計初探[J].內蒙古教育, 2015(17):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