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同輝
摘 ?要:歷史學科的內容都是過去發(fā)生的事件,由于時間的發(fā)展性和不可再現(xiàn)性,對于這些事件的教學和學習需要借助史料。史料是證明歷史真實發(fā)生和探究歷史的依據(jù),在教學中用史料可以讓學生真實地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不僅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對學生歷史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歷史 ?史料實證?課堂運用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初中歷史學科而言,史料實證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之一,也是歷史學科的重要組成內容,是歷史學習必不可少的依據(jù)。正因為如此,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時,要妥善運用史料,發(fā)揮史料的最大效用,讓學生在對史料的學習和辨析中提高自身的歷史認知和思維能力。所以,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史料實證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運用進行探究,以期能夠讓學生學會公正客觀的看待歷史,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一、通過史料,還原歷史
在當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了解信息的途徑很多。對于歷史而言,學生可以通過電子書、網(wǎng)絡、影視劇等手段了解到很多歷史信息,但是這些信息是否真實,還有待考證。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地通過史料來還原歷史,讓學生了解到真實的歷史是什么樣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一種正確認識歷史、學習歷史的途徑,培養(yǎng)學生在繁雜的信息中辨析真實歷史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向人性扼殺者宣戰(zhàn)》中的《神曲》部分的教學時,我問學生對《神曲》有什么了解。大部分學生都通過課外書籍或網(wǎng)絡等途徑對《神曲》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知道這是但丁的代表作。然為了讓學生能夠更真切地了解《神曲》,了解但丁,我給學生展示了恩格斯對但丁的評價,即“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蓖瑫r還給展示了一部分《神曲》中的插圖,并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插圖,結合恩格斯對但丁的評價,再對比自己之前對但丁和《神曲》的了解,看看有什么不同。在對比中,學生對但丁和《神曲》的記憶更加深刻了,而且也知道了自己之前了解的有些信息有誤。通過這部分教學,提高了學生用史料來辨析歷史信息的意識。
二、探究史料,激發(fā)情感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是教學三維目標之一,對學生素養(yǎng)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故而在運用史料進行教學時,在引導學生探究史料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拓寬學生的探究角度和范圍,適當?shù)丶ぐl(fā)學生的情感。這樣一來,學生的歷史學習就不只停留在知識和技能層面了,學生情感會更加豐富,思想境界也會得到提升,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進行《改變世界面貌的蒸汽革命》的教學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精神,我給學生展示了飛梭、珍妮紡紗機、阿克萊特水力紡紗機等紡織工具的變化圖片以及使用原理介紹。并且,我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史料的基礎上,大膽探究,若是你們穿越回當時的歐洲,你會如何創(chuàng)造紡織工具?或者你會怎樣在原有的紡織機上進行改進,使紡織機變得更加先進實用?在探究中,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提出設想,如:有學生覺得既然借助自然風力和水力制造的紡織機不夠高效穩(wěn)定,那就可以研究人造動力。這個想法當時已經(jīng)有人提出了,只不過我沒有給學生展示,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科技發(fā)展的過程,并激發(fā)學生積極上進、促進科技發(fā)展的情感。這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很好,所以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程內容合適的時候運用史料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巧用史料,啟發(fā)智慧
古今中外的歷史史料浩如煙海,這其中真實的史料有之,但也不乏虛假杜撰的史料。所以在運用史料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要巧用史料,在讓學生用史料輔助歷史學習的同時,也學會明辨真假、明辨是非,啟發(fā)學生的智慧,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真正達到學史明智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電氣時代的來臨》的教學時,我給學生展示了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的名言,即天才不過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并給學生講述了一些愛迪生的人物事跡,在學生對愛迪生滿目崇拜的時候,我放出了一張圖片,圖片上是1870年愛迪生生日時,家人在燈光溫和的客廳中給他慶祝生日的畫面。很多學生的都沒有覺察出這張圖片有什么不對,我提醒學生對于史料要持一定的懷疑態(tài)度,學生在我的提示下注意到了時間問題,電燈是1879年才發(fā)明的,1870年根本不會有電燈。通過這樣的史料運用,學生以后在看待史料時會加入更多的思考,對學生辨析能力的提升大有幫助。
總而言之,史料是歷史最有力的證明,是歷史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初中歷史課堂上運用史料時,教師還需注重方式方法,也就是說,史料只是歷史教學的一個佐證,不可喧賓奪主,史料的運用要適時、適量,還要真實可靠。只有注意到了這些,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史料在教學中的效用,也才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秦偉偉.試論史料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8(14):84+88.
[2]蔡振鶯.初中歷史教學中史料教學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9):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