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濤 續鑫
摘 要:目前,我市建筑外墻滲漏水現象時有發生,是普遍現象,根據以往工程總結,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點:(1)墻體砌筑質量不良;(2)外墻洞口處理不當;(3)外墻抹灰或黏貼面磚的質量不合要求;(4)鋁合金或塑鋼窗框與墻體連接不牢,密封不嚴。
關鍵詞:建筑;外墻滲漏;預防措施
1 引言
建筑外墻滲漏是非常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嚴重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觀。近幾年來,由于墻體改革的實施以及新型墻體材料(如砼空心砌塊、空心粘土磚、陶粒或爐渣砼空心砌塊、加氣砼砌塊等)的廣泛推廣應用,使房屋建筑外墻面的滲漏率呈上升的趨勢。然而,造成外墻滲漏的原因非常復雜,它涉及到建筑物的設計、施工、使用等各方面。
2 影響外墻滲漏的主要因素
2.1 裂縫寬度及毛細孔半徑
外墻裂縫寬度及墻體內毛細孔的半徑是引起外墻滲漏的主要因素。
2.2 水壓力
作用于外墻的水壓力來自風壓,同時也存在自重、溫差、毛細作用所引起的壓力,通過貫通縫隙的滲水量與水壓成正比。高層建筑由于風壓大,更容易引起外墻滲漏。
2.3 墻體材料的選擇
墻體材料親水性越強,產生的毛細壓力越大,而材料憎水性增強時,會產生反壓力,阻止雨水進入墻體。
2.4 墻體厚度
增加墻體厚度可以有效阻止雨水通過外墻進入室內。
3 施工中常出現的問題及預防措施
3.1 墻體砌筑質量不良
(1)磚層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不足80%,豎向灰縫無砂漿(空縫或瞎縫),為雨水滲漏預留了內部通道。
(2)框架結構中填充墻砌至接梁底或板底時,未經停歇,即砌斜磚頂至梁、板底,以后隨著砌體因灰縫受壓縮變形,造成墻體下沉,斜砌磚體與梁、板間形成間隙,外墻抹灰或刮糙時,在此間隙處形成裂縫。
(3)框架柱與填充墻間的拉接筋不滿足磚的模數,砌筑時折彎鋼筋壓入專層內,形成局部位置砌體與柱間產生較大的間隙,抹灰時該處易產生裂縫。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改善砂漿和易性,推廣“三一砌筑法”,嚴禁用干轉砌墻,確保灰漿飽滿度和提高粘結強度;
(2)填充墻砌至接近梁、板底時,應間隔15天后,再將其補砌擠實,并用水泥砂漿將斜向磚縫嵌填密實。
3.2 外墻洞口處理不當
(1)上料口封堵砌筑時,與原有洞口接茬不嚴。
(2)工程竣工后,住戶在墻體上亂開孔打洞,造成墻體及外粉裂縫。由于條件的限制,住戶及裝修者,無法對此進行認真的處理。
(3)剪力墻施工時的螺栓套管在外粉前,未認真進行封堵或未封堵。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上料口留洞時,嚴格控制退槎灰縫平直度及咬槎深度,確保后砌墻上部灰縫容易塞嚴。封堵洞口時,要認真清理留槎處的砂漿及雜物,保證退槎灰縫平直度,使接槎處部位順線;
(2)設計時預留空調、換氣扇等洞口。架眼用半磚、防水砂漿封堵,并用1:3水泥砂漿抹平,封堵前要認真清理洞孔內雜物并澆水濕潤。螺栓套洞應采用微膨脹水泥砂漿塞實。洞口封填,應派專人負責實施。
3.3 是外墻抹灰或黏貼面磚的質量不合要求
(1)外墻抹灰空鼓、裂縫;
(2)使用了翹曲、開裂或缺角的面磚;
(3)面磚脫落,未認真勾縫。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抹灰前,應將基層表面清理干凈,腳手架眼等孔洞填實封堵嚴密;砼墻表面凸出較大的地方要事先踢平刷凈,并用界面劑抹砂漿進行毛化處理,并噴水養護,增大砂漿與基層的粘結力;
(2)抹灰工程宜在砌體砌筑完畢后60天進行,至少不得少于30天;
(3)磚砌體抹灰前一天,應對施工墻體澆水濕潤,讓基層吸足水分,以抹底灰后,用掛杠掛平、槎抹時砂漿保持潮濕柔軟為宜;
(4)外墻抹灰必須分層進行,嚴禁一遍成活,待每層終凝后,方可進行下一層抹灰;
(5)外墻必須設置分割縫。窗臺、陽臺等處粉刷的坡度不小于29%,不得出現排水不暢現象;
(6)窗臺抹灰后應加強養護,以防止水泥砂漿的收縮內力和由窗臺下的墻身自重大小及沉陷不同產生的負彎矩引起的外力組合在一起,加速產生抹灰的裂縫;
(7)夏季應避免在日光暴曬下進行抹灰,氣溫高或風大時施工應加強養護,防止水泥砂漿過早失水產生裂縫。養護應在每層抹灰終凝后進行;
(8)水泥砂漿抹灰時宜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水泥,砂宜用中砂、粗砂,不可使用細砂、粉砂,其含泥量不得超過2%;
(9)粘貼面磚前,應先將面磚在清水里浸泡2個小時,然后取出晾干。使用時達到外干內濕,待中層抹灰終凝后,方可進行粘結;
(10)面磚粘結完工后,認真清理面磚縫內的殘余砂漿,噴水濕潤后,用1:1水泥砂漿勾縫。勾縫要凸進面磚1㎜.勾縫砂漿要嵌填密實,接槎處要平整,不留空隙;
(11)分割條安裝時,要刷漿均勻飽滿,鑲貼牢固密實。
3.4 鋁合金或塑鋼窗框與墻體連接不牢,密封不嚴
(1)墻體洞口尺寸或位置不符合設計要求,窗框與窗體間的間隙未能認真處理,間隙太小,無法填充材料;間隙過大,填充不實;
(2)窗洞抹灰由內、外粉兩家施工單位施工,施工的時間不同,使用的材料不同,形成縫隙;
(3)施工順序不當。外粉刮糙后,即安裝窗框,造成窗框與墻體間的砂漿不易填實抹平。加之固定窗框的調整墊塊殘留于窗框下,或拆除后二次填充抹灰質量無法保障;
(4)窗框與墻體固定不牢,致使窗子在風荷載作用下產生位移,而使密封材料產生裂縫;
(5)窗安裝后,沒有在窗框外側與墻體的鏈接部位進行密封或密封失效;
(6)窗框材料與墻體材料熱膨脹系數不同,窗框與墻體連接處易產生細小裂縫。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施工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窗洞抹灰最好是由外粉的施工單位一次完成。窗框安裝前應對預留洞口尺寸進行復核,用防水砂漿刮糙處理,然后進行窗框固定;
(2)窗框安裝應采用A3鍍鋅鋼件連接固定,連接件厚度不小于1.5㎜,距邊角的距離不大于180㎜,連接件間距不大于500㎜.固定時,根據不同的洞口材料,采用規定的固定方法,確定固定牢固可靠。窗框與洞口的間隙,按飾面材料的種類留量;
(3)固定后的窗框與墻體間必須留3~5㎜間隙,縫隙內應采用無腐蝕、彈性材料填嵌飽滿,防止出現空鼓或裂縫。表面用嵌縫膏密封,確保水密性及氣密性。
4 結束語
以上幾點是我們在施工實踐中總結得出的一些膚淺的經驗,總而言之,對于房屋外墻滲漏,我們認為要采用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復合防水、多道設防、剛柔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完善方法,努力解決房屋滲漏這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建忠.淺論房屋外墻滲漏的預防及處理[J].山西建筑,2005(20):138~139.
[2] 杜拉纖維和彩色填縫料的工程應用參考.新材料在外墻防水防滲漏施工中的應用[J].施工技術,2002.
[3] 申福慶.談建筑物外墻滲漏的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4(3):38~39.
[4] 吳小偉,陳宏剛.建筑外墻滲漏原因分析與對策[J].浙江建筑,2005(S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