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勇 孫煒超
摘 要:綠色建筑在中國的興起, 既順應了世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潮流, 又是中國建立創新型國家的必然組成部分, 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本文對綠色建筑現狀與發展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綠色建設;發展現狀
1 引言
綠色建筑將成為人類運用科技手段尋求與自然和諧共存, 持續發展的理想建筑模式我國是建筑業大國, 建筑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作為耗能第一大戶的建筑業, 推進綠色節能建筑是近年來建筑發展的一個基本趨勢, 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環節, 因此在我國發展綠色建筑是一項意義重大且十分迫切的任務。
2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現狀
2.1 對綠色建筑的認識誤區
許多人認為綠色建筑必然是造價高昂,具有一流的采光、采暖、通風設施, 綠地面積大,然而綠色建筑是一個廣義的概念,綠色并不意味著高價和高成本。京津地區的四合院采取房子包圍院子的建筑方式,不僅符合當地夏季炎熱、冬季嚴寒的氣候特點, 而且可以有效的減少冷空氣的入侵,節約非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與環境協調統一,并具有節地、節水、節能、減少污染、延長建筑壽命的建筑才是真正的綠色建筑。
2.2 綠色建筑局限于城市新建筑
我國的現有國情決定了城市建筑體系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系統, 而對農村傳統民居的研究比較缺乏,對綠色建筑的推廣多集中在城市新建筑上。實際上, 農村傳統民居具有濃郁的地域色彩,是廣大鄉村一代又一代延續下來的以居住類型為主的建筑, 是我國建筑史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成功之處在于對當地氣候、土地等資源的最佳利用, 其中蘊涵著許多建筑節能的思想, 如福建民居、吊腳樓、竹樓、蒙古包等,是零耗能綠色建筑的典范。在當初社會有限的資源環境下,我們的前輩創造了燦爛輝煌的建筑文明, 其中包含了典型的因地制宜、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建筑精髓。
2.3 缺乏科學的評價指標
綠色建筑在我國還是一個處于萌芽狀態的新生事物,為迎合廣大居民回歸綠色田園生活的心態, 許多建筑開發商在樓盤銷售過程中打出“綠色”旗號, 綠地景觀中植樹種草、造人工湖、安裝太陽能熱水器, 然后就號稱是“綠色建筑”。消費者在買房時,往往會被“綠色”吸引, 住進去后卻發現自己的住宅根本稱不上是綠色建筑。實際上,綠地面積的多少并不是判別綠色建筑的主要指標。
2.4 建筑節能主體不明晰
很多人錯誤的認為綠色建筑的推廣和規劃是政府的責任, 與自身利益沒有必然的聯系,沒有必要了解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與標示, 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購買而已。因此, 實際上很多建筑本身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可居民在裝修過程中因為缺乏相關的知識, 把墻皮打掉, 或者更換窗戶, 拆掉天花板,破壞了建筑本身的節能性和環保性。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 不能只停留在專家、政府和一些大企業、大城市,應進入千家萬戶,要讓老百姓了解綠色建筑,糾正他們有綠地景觀、噴泉水池、綠化得好的樓盤就是“綠色建筑”的錯誤觀念。如果老百姓都能關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 注意到房屋的能耗、材料對室內環境的影響以及二氧化碳氣體的減排, 那么百姓的共識就會形成綠色建筑的市場需求。只有有了健康的市場需求, 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才能在全社會廣泛地推廣應用。
3 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
3.1 綠色建筑的節能
在綠色建筑的體系中有生態環境、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法則和適宜性技術等多種構成的元素相互的作用、相互的影響、相互的制約而形成了綜合的體系。綠色建筑群體和傳統的建筑群體本質上的區別是:綠色建筑不再局限于建造業以前時空的限制了,獨立的考慮自身的發展。二十建立在發展和環境相互的協調和配合的基礎上的,以生態系統俗稱的就是大自然和人類本身的一個良性的循環為基本的原則,建立一個讓大自然環境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綠色建筑主要是考慮了決策的方面、設計的思路、施工的要求、人們的使用情況、自身的嚴格管理一個系列的全過程,在一定的區域范圍之內呢結合自然地環境,當地的自然資源,發展經濟的情況和社會發展的現狀建立起來的。為什么說綠色建筑是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呢,主要是在資源上邊,資源主要分成幾中類型,一種是不可耗盡的資源,由于地球生物圈的系統封閉的特點,這種資源的總量并不會減少,但是如果受到一些有害影響的情況,則可能就出現不適合生物生存的現象了。還有是可替代和可維持的資源,它主要是水資源和動植物,還有就是不可替代的資源,包括礦物、土壤、土地和自然景觀。不可替代的顧名思義就是沒有了就不可能在出現了,所以為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所以必須要節省能源。綠色建筑主要是一種新的生態意識,即維護生態平衡、保護人類生存環境,有發展經濟。這種概念讓人們又看到自己是自然生物圈中的一個部分了。
3.2 保護環境
隨著全世界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來越多,臭氧層的破壞,全球的氣候變暖。保護我們周邊的環境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了。世界各國的專家學者也對建筑上的材料關注起來,人們認識到,家住上面使用的材料產生的二氧化碳也是造成臭氧層破壞的一個原因,所以環保材料也成為了建筑材料的總趨勢。比如電能來自于煤的燃燒,建筑材料的運輸來自于電能或者汽油,柴油的然手等,而且這些消耗的能源是巨大的。我國現在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期,人們對高水平的生活的追求越來越強烈,這種消費的升級時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人均消耗的也越來越高了,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棄物也越來越多了,這也與全球所倡導的保護環境的理念相違背的,以電力為例,群世界火力發一度電能排放出大約0.5kg 的二氧化碳。我國的火力發電技術不是很高,初步的估算一下一度電大約要排放出0.7kg 的二氧化碳,而我國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以左右。建筑過程中,還有一些能源也以間接電能的形式消耗。電視如果推進節能建筑的推廣及綠色建筑,以現在的速度和技術看,到時候就可以減少至少四分之一的標準煤燃燒,這樣也大大的緩解了地球的溫室效應所產生的壓力,也極大地保護了其他的資源和我們身邊的環境。提高用水效能的景觀規劃,廢水處理的改造,在小區中盡可能的擴大綠化面積,慎用以木材為基礎的景觀。保護土地是其免受有害排放物的污染。要合理處理廢棄物,控制空氣的污染以保證居民的生活環境。要充分的保護和利用好原有場地上有價值的樹木、水塘、水系等自然資源。采取措施提高土地的生態價值。綠色建筑強調的是因地制宜,絕不是千篇一律。對建筑物所排放的氣體、廢棄物要進行有效地管理和處理,不能對周邊環境有危害。
4 結語
面臨資源枯竭和環境惡化的嚴峻現實,發展綠色建筑成為必然。積極發展和推廣綠色建筑,是促進資源綜合利用、建設節約型社會和發展循環經濟從而應對全球性環境危機的必然要求。克服綠色建筑發展面臨的諸多障礙,順應綠色建筑的發展趨勢,不僅要確立可持續發展原則在綠色建筑發展中的指導性地位,還要從更廣泛的意義上理解綠色建筑的深刻內涵,致力于創造真正舒適、健康的理想人居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參考文獻:
[1] 綠色建筑推廣任重道遠[J].21世紀建筑材料居業,2015(6).
[2] 彭娟.綠色建筑設計的初步思考[J].科技經濟市場,2015(5).
[3] 馬維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國綠色建筑技術現狀與發展策略[J].建筑技術,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