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瑞
摘 要:對于建筑工程來講,結構裂縫現象的出現是最為常見的問題,而且出現結構裂縫的原因一般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們對于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建筑工程的所在地的實際地質條件以及實際的結構形式來提出相應科學合理并且具有一定針對性的控制結構裂縫出現的措施,除此之外,需要針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進行進一步的監督,最終達到建筑工程施工過程嚴格的按照規定來進行,最終實現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裂縫;原因;對策
1 建筑裂縫的基本特點
特點如下:(1)裂縫出現的走勢基本上呈現上下結構,此外其長度基本上與墻體的高度不相上下,處在中間位置裂縫一般相對較寬,從中間向兩側裂縫變窄或者是消失不見;(2)大多的裂縫呈現出的寬度是不大于0.3mm,然而還是有一部分是大于0.3mm的;(3)裂縫出現的位置基本上是墻體的中部,兩側出現的較少;(4)裂縫通常是發生在拆模后,說明其出現的原因與溫度的迅速改變有關聯;(5)隨著時間的延長,裂縫的數目會增加,但是其寬度不會發生太大改變。上述出現的原因在于鹼的暴露情況;(6)墻體裂縫回填時,會發現裂縫存在漏水的現象,然而水量不大。
2 裂縫的危害性分析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裂縫的形成對建筑結構的危害極大,具體體現為。
2.1 降低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剛度
在進行建筑工程施工的過程中,一旦建筑結構出現裂縫,會導致裂縫截面位置的中軸發生形變,出現不同程度的上移,降低了建筑混凝土機構的剛度。
2.2 降低建筑混凝土結構的強度
建筑結構的強度下降均由施工裂縫引起,究其原因是工程施工出現裂縫,導致混凝土鋼筋裸露在外部,使得混凝土鋼筋長時間受雨水侵蝕、生銹,降低了建筑整體結構的強度,并且裂縫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會給日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帶來不利影響。
2.3 導致抗剪能力下降
建筑結構產生裂縫,不僅削弱建筑整體結構的剛度與強度,還會使結構的抗剪性能受到建筑界面的影響,使得建筑整體結構受到破壞,導致抗剪承載能力下降,從而影響到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3 幾種常見的建筑結構設計中的裂縫產生的原因
3.1 因為溫度應力的原因造成了結構設計的裂縫
造成建筑工程結構裂縫的最為常見的原因就是溫度的迅速變化,一般情況下就是由于在混凝土在澆筑的之后實際熱量并不能夠很好的散發出去,這樣就會使得結構內部以及外部的實際溫差非常的大,外部的溫度比內部溫度低很多,最終使得混凝土的內外表面都出現了拉應力,造成建筑工程結構裂縫的出現,針對混凝土結構剛剛澆筑的情況下,由于育齡的時間相對是比較短的,這樣很容易出現混凝土的實際抗拉強度相對較小的情況,一旦表面的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本身的力就會出現溫度裂縫。
3.2 結構裂縫的產生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建筑業也有了非常迅速的發展,目前我國所使用的板結構已經完全從預制多孔板過渡到現澆板,現澆板具有的優勢在于其對于樓面的承載負荷能力是比較強的,整體性能也相對良好,因此現澆板在建筑業使用的范圍較廣,但是在從預制多孔板到現澆板的過渡過程中,建筑工程的剛度會變大,使得現澆板的剛度與原來墻體的剛度不一致,最終造成由于墻體的剛度不夠的原因導致墻體出現突變或者是裂縫。
3.3 裂縫是由于塑性變形產生
對于因為塑性變形造成的裂縫,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實際硬化之前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混凝土在此之前呈現的狀態是塑性的,而且會對上部的建筑的均勻沉降起到一定的阻礙作用,最終導致裂縫的出現,針對混凝土建筑來講,混凝土的水平方向比垂直方向收縮時具有一定困難的原因是混凝土的表面積相對比較大,除此之外還可能是因為鋼筋的直徑和骨料的粒徑過大造成的,這樣就容易使得不規則裂縫的出現。塑性變形縫的間隔一般都是0.3至1毫米的范圍內,主要的特征表現為裂縫一般都是平行的,每一個裂縫的實際深度都是不一樣的。
4 在建筑結構設計中控制裂縫的常見措施
4.1 嚴格選擇原材料
就原材料的質量而言,一般來說比較容易控制,然而屬于極易出現狀況的環節。對最近幾年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大多數建筑物的質量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在于對其原材料的控制不到位。此外,還有一部分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建筑材料的選擇方面會比較寬松,使用的大多數價格低廉的材料,相應的質量不佳也不會奇怪。因此,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就要確定原材料搭配、原材料的品種和規格,同時原材料的選購要依據國家的規范標準和設計要求施行,此外還要選擇具有良好信譽及口碑的原材料生產廠家,對原材料的審核必須嚴格依據程序執行,盡最大努力防止存在原材料的質量問題。
4.2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的嚴格控制
必須在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時候就要明確混凝土的澆筑順序、具體實施方案以及實施的注意內容,盡最大努力做到防止裂縫的出現。在完成的建筑程序內,相對繁雜的程序之一便是澆筑施工。而且澆筑程序操作過程中涉及的因素較多,從另一方面來說為執行人員的技術要求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因此施工單位必須增加相關的培訓工作,提升相關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從而從技術角度上確保工程的質量過關。
4.3 提升混凝土的澆筑的養護工作
做好混凝土澆筑的養護工作,有利于控制混凝土水分快速蒸發,保證混凝土的濕度,避免裂縫的形成。因此在混凝土澆筑結束后,施工單位需要依據設計圖紙規定混凝土保養的時間,安排專人在12h內對混凝土進行保濕、保溫。對于混凝土養護的時間設定,還需依據混凝土摻合料與建筑項目所在的區域來設定,然后使用薄膜來覆蓋混凝土的表面,并做好定期灑水養護,避免混凝土水分的散發。此外,為了避免裂縫的形成,還需定期做好穩定測量的工作,保證混凝土的濕度與溫度在允許值內,并詳細記錄在冊。例如為了了解混凝土凝固過程中的內外溫差,避免溫差裂縫的形成,在澆筑混凝土12h后,安排專人使用熱電測溫儀對混凝土上中下三層的溫度進行測量:第1次測量的時間間隔為2h;4d后測量1次,每次間隔3h;11d后測量1次,每次間隔5h,依此類推。然后在記錄本中記錄每次測量的數據,統一繪制形成完整的表格,方便了解混凝土凝結內外的溫度,為下一步施工打下基礎。
5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伴隨著建筑工程的不斷增加,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實際結構質量的要求變得越來越高,其中最為重要以及常見的就是結構的裂縫現象的出現,由于結構裂縫會對建筑工程的整體結構的安全以及實際功能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所以,如果想要避免結構裂縫的出現就需要采取科學合理并且有效的措施來對其進行防控。
參考文獻:
[1] 李波.探討建筑結構設計出現裂縫的原因及對策[J].建筑知識,2017(11):1.
[2] 薛彪.探討建筑結構設計出現裂縫的原因及對策[J].四川水泥,2017(3):84.
[3] 李春艷.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優化技術應用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7(26):127.
[4] 李磊.房屋建筑結構設計的優化措施分析[J].江西建材,2017(18):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