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華 杜振紅
摘 要:近年來,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平整度的質量控制問題得到了業內的廣泛關注,研究其相關課題有著重要意義。本文首先對相關內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諸多影響因素,并結合相關實踐經驗,分別從嚴格選用材料等多個角度與方面,提出了其質量控制的對策,闡述了個人對此的幾點看法與認識,望有助于指導今后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使平整度問題切實得以控制。
關鍵詞: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平整度;控制
1 前言
作為一項實際要求較高的實踐性工作,投資較大,社會影響范圍極廣,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平整度質量控制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該項課題的研究,將會更好地提升對結構層平整度的分析與掌控力度,從而通過合理化的措施與途徑,進一步優化該項工作的最終整體效果,把路面平整度問題控制在萌芽中。
2 概述
路面平整度是評價道路路面的主要使用性能之一,優良的路面平整度能保證大量車輛快速、舒適、安全地通過。所以在道路建設中,無論是管理部門還是設計部門都對路面的平整度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瀝青路面施工中達到平整度最佳,為道路建設管理部門及使用者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樹立施工企業的良好形象,是目前道路建設者一直在探討的問題。路面平整度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如基層施工質量的影響,施工機械的影響,還有施工過程中的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在施工過程中應當根據這三點來確定正確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證路面的平整度和統一性。此外,大量新設備投入和合理的施工組織設計也對施工的成功與否有著很重要的影響,為了路面的平整,每一個環節都非常的重要。
3 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影響因素
3.1 路基不均勻沉降
路面平整度還深受路基穩定性的影響,由于路基填料控制不嚴、地基處理不當或者路基壓實度不夠都會導致路基呈現不同程度的沉降,從而加劇了路面的不平整性。作為路面基礎,路基不均勻沉降必然要引發路面平整度降低,加之行駛車輛的反復碾壓,會進一步加劇路面的不平整。
3.2 路面坑凹現象
在公路施工的過程中,路基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礎,當路基沉降不均勻時,會造成較為嚴重的路基結構下沉。其具體的原因:首先,當路基填筑不能得到合理控制時,就會造成路面的壓實度不夠,造成不均勻下沉;其次,半填半挖路基結合部位處理不當,填方路基壓實不足,會為后期通車造成沉陷的影響;再次,舊路加寬拓寬路基段,由于舊路基段路基穩定,新加寬路基段需一個自然的沉積過程,長期行車后造成下沉,新舊路基脫離,造成路面平整度下降;最后,在特殊地段的路基施工過程中,路基防護不當以及軟土壓力不完善等因素的出現,也是導致路面不平整的重要因素。
3.3 橋頭以及涵洞所產生的跳車現象
這也是最常見的公路病害之一,影響著路面整體平整度,主要原因:橋梁、涵洞的臺背回填。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由于沉降不均勻,會造成橋梁、涵洞與路基接觸的位置出現路基下沉的現象,通常情況下還會出現相對細小的裂縫,在雨水滲入之后,會使路基發生沉陷,從而出現橋頭以及涵洞橋跳車的現象發生。
4 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平整度的質量控制對策探討
4.1 嚴格選用材料
根據性質的不同,瀝青面層材料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類型,即集料和混合料。在采購各項集料時,需要按照公路工程石料試驗規程、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設計文件的相關要求進行。其中重點注意嚴格控制針片狀含量、集料壓碎值等指標,水泥初凝所需時間更多,避免質量不達標的合格材料入場。混合料質量控制重點在于合理配合比、科學拌合。嚴格根據設計配合比要求,選擇合格的集料實施驗證,認真進行試驗,設計出合理的生產配合比。瀝青混合料的拌和時間需要較為充足,拌合均勻、合理控制拌合溫度,拌合量應達到連續作業的要求。
4.2 保障路基、基層的施工質量
進行路基、基層施工時需要嚴格按規范和設計要求進行,避免出現路基沉降的問題。提高地基的檢測頻率,并強化壓實度標準,保障施工時間,避免為了抓緊工期而省略各種必要的工序,如養護程序、沉降觀察等。如果地基屬于軟基、填方區等,需要先對其進行合理的處理,將淤積物徹底清理,回填材料需要達到相關的要求。根據不容性質可以將基層分為底基層和基層,其主要作用是承重,因此保持基層的平整度是十分重要的。底基層施工是需要妥善解決的凹凸不平的問題,并保障本次施工時不會造成其他的不平整問題。施工之前,全體施工人員均需要強化質量意識,并將施工技術規范滲透至施工的各個環節,避免出現系統誤差,且保障原材料、拌合料達到必相關規范標準及設計要求,提高底基層的攤鋪高程的合格率,這也是后續施工的基礎條件之一。在混合料拌合方面,應使用功率較大的設備實施集中廠拌,并控制好材料級配、含水量等各項要求。攤鋪時對于攤鋪機的性能有一定的要求,包括性能良好、功率較高、鋪裝厚度大等。壓實設備需要與攤鋪設備及其他條件配套,壓實操作應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完成。攤鋪碾壓完成后的保障工作也十分鐘重要,需要及時進行。
4.3 科學處理橋頭、隧道和涵洞兩端
橋隧兩端不平整屬于難點問題,需要結合施工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預防:①施工工藝方面選擇質量良好的臺背填料,配合合理的施工工藝。如果是在挖方地段的臺背回填部位,可以使用石渣、砂礫等各類優質填料;如果是在高填方的部位,應選擇內摩擦角較大的填料實施填筑,填筑過程還需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壓實的過程需要使用合理的壓實機械,實施逐層壓實,保障填料的壓實度達到相關標準,且位置不出現偏移;②設計方案方面橋隧兩端設置過渡段,在橋隧兩端的一定距離內設置過渡性路面或搭板,柔性結構路段產生的較大沉降,可以通過過渡段至橋隧結構物上,從而減少“跳車”現象;③排水設計方面強化排水設計,防止水分滲入后造成橋涵兩端變形,在構造物背后合理設置地下排水設施,使得橋臺路基壓實度規范合理。
4.4 合理使用機械設備
現代高速公路的建設一般采用ABG423、ABG525、維特根S2100-2等攤鋪機,壓路機方面一般使用維特根、悍馬、戴納派克等。上述設備均具有較多的有點,如性能良好、穩定,攤鋪及壓實的效果相較其他型號的設備更好。在準備工作方面,應先調整好基準鋼絲并準確的找平裝置的位置,將熨平板加熱,使得溫度保持在85~90℃之間。合理選擇振搗器,并設置夯錘的頻率等。攤鋪時的速度需要保持在2m/min~4m/min,勻速行駛。混合料供應充足,避免出現需要停工待料的問題,影響施工的連續性。碾壓包括兩個階段,即初壓、復壓、終壓。初壓使用雙鋼輪壓路機,初始溫度應超過120℃,速度不超過2km/h。復壓使用振動壓路機進行,一般碾壓2遍,溫度需要保持在100~110℃,速度保持在4.5Km/h左右。終壓一般使用靜力雙鋼輪壓路機,在復壓后立即進行終壓,一般碾壓3~4遍,結束時的溫度應超過70℃。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對瀝青混凝土路面結構層平整度控制問題的研究分析,對于其良好實踐效果的取得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今后的結構層平整度控制過程中,應該加強對其關鍵環節與重點要素的重視程度,并注重其具體實施措施與方法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孔凡明.淺析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J].科技創業家,2017(11):60~61.
[2] 王曉源.探討市政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控制[J].科技資訊,2017(1):115~116.
[3] 張明文,劉永躍,鄭滿山.開陽高速公路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實踐[J].公路,2016(2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