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摘要:海綿城市是黨中央、國務院針對我國城市建設提出的一種新模式,旨在解決城市內澇和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海綿城市作為新型城市發展方式,對集中解決城市建設中雨水問題,提高居民生活環境水平,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本文針對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海綿城市;建設;問題;措施
1海綿城市的概述
海綿城市,是對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闡釋和總和,也被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即城市可以根據自身的彈性性能,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與此同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自然災害進行有效防控和處理。國際上把海綿城市稱之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海綿城市的構建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海綿城市可以對雨水起到吸、蓄、滲、凈等功能,從而使城市排水能力不斷增強,繼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
2海綿城市建設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防治城市內澇與增加水資源可用量
海綿城市的建設是通過建設下沉式的綠地、道路和廣場的透水鋪裝,使降水能夠被積存、凈化以及回用,或者滲透為地下水,以減輕城市開發的進程中對城區水文地質的影響,繼而實現防治內澇以及增加水資源可用量的建設理念。海綿城市還可以通過預防、預警和應急的措施將洪澇風險將到最低限度,使城市得以與雨洪和諧共存。
2.2 有利于實現城鎮化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建設海綿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變傳統城市建設模式,實現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們在城市的建設過程中不斷戰勝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引發了嚴重的城市水生態危機;而海綿城市在建設過程中,人們首先是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通過對原水生態系統的保護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發展模式是對水生態系統的低影響。
2.3 有利于城市彈性應對各種水環境的變化與水旱等自然事件
海綿城市積極推行的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可以修復和自然恢復遭到破壞的水生態體系,起到對原有的水生態系統的保護作用。通過海綿城市的建設促使城市開發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合理控制土地利用開發強度,保護原有的水生態系統不遭到破壞,更要通過科學規劃留足生態用地。通過科學合理的劃定城市“藍線”、“綠線”等生態敏感區和保護區域,對原有河湖、汪塘、渠系、森林、公園綠地等水生態系統最大限度地進行保護,保證場地在城市開發前后水環境特征基本不變。
3海綿城市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海綿體資源匱乏
海綿城市的建設必須要有海綿體作為支撐,海綿體指的是城市的各種河流、綠地、濕地、湖泊等自然綠色設施,但目前很多城市為了更快更多的創造城市效益,過度的進行房地產的開發建設,缺乏長遠的城市發展規劃,導致城市綠地、草坪、河流、湖泊被破壞,城市生態系統穩定性大幅降低,城市對各種惡劣天氣的抵抗能力下降。缺少相應的海綿體,海綿城市的建設就無從談起。
3.2 缺少相關的法律法規的支持
海綿城市是一個全新的城市建設理念,目前還處于摸索和試驗的階段,必須要在不斷的實踐和糾正中才能完善。而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離不開政府法律法規的支持,如果沒有政府的重視和推廣,海綿城市的建設就沒有強有力的保障,也會使得各地開展海綿城市建設的工作變得困難重重。城市的規劃、建設主管部門應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支持海綿城市的研究和發展。
4 海綿城市建設的應對措施
4.1 重視總體規劃
在制定海綿城市建設規劃之前,需要認真收集、整理和分析相關資料,與本地區城市規劃特點結合起來,開展大量的調查與研究工作。要進行海綿城市專題研究,主要包括城市水環境、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等內容。要將海綿城市建設總體要求與目標落到實處,和各轉向規劃做好協調與銜接。在建設海綿城市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到城市水環境承載力這個因素,以進行的專題研究為基礎,合理評估城市整體環境承載力。從城市自然環境現狀出發,將海綿城市建設主要方向、城市規劃目標與范圍等確定下來,要堅持城市低影響開發的理念,加強對雨水徑流量的控制,將各個細節工作做好,促進海綿城市順利建設。此外,還要將給排水處理好,避免發生水體污染,加大水污染治理與開發力度,從自然規律出發,盡快對城市水體污染等生態問題進行修復,最大限度是緩解城市水污染問題,為城市用水提供安全保證。
4.2 加強運營的監督和管理
在對海綿城市的生態理念運用的過程中,不僅要對雨水的設計規劃進行合理的管控,而且還要對相關的標準體系進行相應的完善,進而對運行以及監督管理的程度進行加強,保證標準體系的合理實施。對于生態城市理念的目標來說,主要是利用雨水的規劃和設計對工程的項目進行合理的開發,進而對政府的管理力度進行加強,并且按照管理的力度對其本身的情況進行聯系,在對節水的措施進行合理的規劃,保證體系的完善性。
4.3 提供政策支持
海綿城市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在建設過程中政府要注意規范相關的法律政策,在方案的審核、監督、檢查等方面要嚴格按照標準規范執行,把控好建設施工中的每一道關卡,尤其是設計方案,必須結合周圍環境、地下空間、降水信息等數據。政府還應當對相關的主管部門:市政、規劃、園林、水務等部門進行有效的動員,各部門聯合建立完善長久的建設制度和管理制度,保證建設過程中每個環節都有相應的主管部門負責把關,落實各部門的職責,從而使海綿城市的建設能夠在政策的支撐、相關部門的監管中有序的進行。
4.4 城市海綿體的管理與維護
城市海綿體建成后,需要及時采取科學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后續維護工作,保證海綿體發揮其功能。在海綿體的管理中,對于不同城市不同的降水、河流、湖泊、綠地分布,應當制定不同的管理和運行方式,尤其是綠地、濕地這種擁有蓄水、吸水能力的海綿體,其對于調節城市的水循環系統,加大雨水、生活廢水的利用率有著巨大作用,在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和水土流失等地質災害上也有積極的意義。
5結語
建設海綿城市,具有防治水環境污染、節約水資源、治理城市內澇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對海綿城市的建設予以充分重視,對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的難點問題,要積極思考,主動協調解決,才能促進海綿城市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洪蕾, 曾堅. 適應性視角下的海綿城市建設研究[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7, 31(3):76-82.
[2]夏軍, 張永勇, 張印,等. 中國海綿城市建設的水問題研究與展望[J]. 人民長江, 2017, 48(20):1-5.
(作者單位:恒大旅游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