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電力通信系統的建設呈現一個高速化的發展勢態,因此,對電力通信工程的質量與要求也越來越高。普通的通信技術已遠遠不能夠滿足以上的需求,因此,在電力通信系統引入新的通信技術是一個必然的結果。OTN技術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通信技術,將其應用于電力通信系統中不僅可以增加電力通信系統的容量,還能保證電力通信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了OTN技術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OTN技術;電力通信系統;應用
一、OTN常用故障分析
1.1環回法
環回法是故障定位中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它不依賴于對大量告警和性能數據的深入分析。作為設備維護人員,應該熟練掌握。
環回操作分為軟件、硬件兩種,這兩種方式各有所長:
硬件環回是用光纖對物理端口(光接口)的環回操作。硬件環回相對于軟件環回而言環回更為徹底,但它操作不是很方便,需要到設備現場才能進行操作;另外,光接口在硬件環回時要避免接收光功率過載。
軟件環回雖然操作方便,但它定位故障的范圍和位置不如硬件環回準確。比如,在單站測試時,若通過光口的軟件內環回,業務測試正常,并不能確定該光板沒有問題;但若通過尾纖將光口自環后,業務測試正常,則可確定該光板是好的。
圖1中,A站OTU單板客戶側上報R_LOS告警,波分側無告警;B站OTU單板的波分側和客戶側均無告警,客戶設備上報LOF告警。
對A站OTU單板的客戶側按圖1所示進行客戶側內環回。
1.2替換法
替換法就是使用一個工作正常的部件去替換一個懷疑工作不正常的部件,從而達到定位故障、排除故障的目的。這里的部件,可以是一段光纖跳線、一塊單板、一個法蘭盤或一個衰減器。
應用替換法適用于排除傳輸外部設備的問題,如光纖、法蘭盤、接入客戶設備、供電設備等;或故障定位到單站后,用于排除單站內單板或模塊的問題,替換法的優勢是可以將故障定位到較細的位置,且對維護人員的要求不高,因此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但該方法對備件有要求,且操作起來沒有其他方法方便。插拔單板時,若不小心,還可能導致板件損壞等其他問題的發生。
二、OTN技術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
2.1組網結構
一般來說,OTN技術都采用核心、匯聚、接入的組網模式,這種組網模式,不僅能夠保證電力通信系統核心層面上安全,還可以提升網絡的運維性。為了適應大容量的數據類的業務,要加強OTN技術的核心結構的拓撲,針對寬帶器容量不夠等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增加虛容器的承載效率,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加OTN技術的靈活性,還拓展了OTN技術能夠應用的業務范圍,在業務調度與網絡保護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為了建立較為可靠的組網模式,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網絡的抗斷纖能力,將業務集中到節點處理,這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了實現更好的組網效果,需要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技術管理,使其能夠規范操作,建立起格型的拓撲網絡,為核心層的安全穩定提供有效的支撐。
2.2通過組網模式實現端口間的高效運行
OTN技術最大的作用,是通過組網模式,來實現端口間的高效運行,相比其他技術,OTN技術在數據傳輸的安全性與穩定性上,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無論在光域、還是在電域之中,只要對OTN技術的組網模式進行整合與調整,就可以適應許多業務上的要求,因此組網模式的靈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OTN技術的廣泛性,使OTN技術能夠用于許多特殊的業務的傳輸工作。
3.3通過分層模式來提高電力通信系統的覆蓋面
電力通信系統的覆蓋面,也是電力通信系統能夠實現寬帶業務快速處理的關鍵,這需要借助OTN技術中的分層技術,該技術主要用于擴大電力通信系統的覆蓋面,相關工作人員在使用分層技術之前,需要明確用戶群體的位置,在此基礎上,選擇逐層分層與環形分層,選擇哪一種分層技術,還要根據全網覆蓋的效果,各地的網絡通信的覆蓋面的要求不一樣,因此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因此在使用OTN技術時,應該考慮到這一情況,使用新型的傳輸技術,在確保電力通信系統的覆蓋面的基礎上,有效的提升電力通信系統的傳輸質量。
三、結語
隨著通信技術發展和智能電網建設的不斷深入,電力通信網優化升級成為必然趨勢。OTN技術作為全新的光傳送網技術,具有較強的靈活性、構成簡單,在大顆粒業務處理、保護能力等方面優勢明顯,成為電力通信網建設的優先選擇。OTN網絡將成為電力通信傳輸網的主流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寬帶化、安全性的電力通信。
參考文獻:
[1] 裴萌萌.基于大容量骨干光傳送網OTN的設備配置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5.
[2] 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J].白建春.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03)
[3] 電力通信網運行方式的優化分析[J].李文遠.通訊世界.2015(24)
(作者單位: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檢修公司)
作者簡介:張雅琴(1984.9.1—),性別女;籍貫 湖北;民族 漢;學歷 本科;職稱 工程師:職務 工作負責人:研究方向 電力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