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華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水利工程的建設要求也越來也嚴格,不僅要保證安全性,同時要兼顧到文化內涵及生態保護,要能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其中城鎮河道工程與人們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愈來愈受到社會的重視與關注。原有的河道護坡確實在抵御洪水災害、預防水土流失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為城鎮提供了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但是傳統的護坡材料以及結構形式割裂了河道的完整生態鏈,對于河道景觀以及人們生存環境也產生許多不利的影響。目前國內外均開展了關于生態護坡的研究,生態護坡技術相對于傳統護坡經濟成本低、施工方便、效益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推廣。
關鍵詞:生態護坡;城鎮河道
1傳統護坡結構形式的劣勢
傳統的城鎮河道護坡多為干砌塊石護坡、預制混凝土塊體護坡、現澆混凝土護坡等。這些結構有著經久耐用,維護管理方便、結構穩定性高等優點,但同時存在以下劣勢 :(1)灰暗冰冷的傳統混凝土護坡形狀單一,材質生硬不具備美感,在長期使用遭到破壞后更是嚴重影響城市的景觀,降低了人們的生活質量。(2)傳統護坡結構采用的硬質材料割裂了河道的生態鏈網絡,硬質護坡不存在可供土壤和植物養料附著的孔隙,陸生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均難以生長。(3)微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被破壞,水體自凈能力被極大削弱,水質不斷惡化,引發惡性循環。(4)水土的連接通道被阻隔,影響城鎮地下水的補給,城鎮地下水難以得到有效補充。
2國內外生態護坡技術現狀
西方發達國家由于歷史經濟等原因,相關技術的研究應用起步較早。他們認識到傳統的混凝土硬質護坡結構存在著諸如破壞生態環境、影響水體自凈功能等弊端,從而很早就開展了生態護坡的研究。日本曾于上個世紀末提出了“親水”的概念,將生態型護坡實踐于河道之上,使其既具有了傳統河道護坡行洪排澇的基本功能,又兼顧友好生態人文環境的創建。
國內城市生態護坡技術相較于國外起步較晚,但我國工程人員在吸收國外的技術經驗,并在結合我國具體國情的基礎上,也有令人欣喜的技術進步與成果。南京市秦淮新河生態護坡工程中采用的護坡結構分為多個層次,下層鋪設有多孔的混凝土預制顆粒及營養層,再在其上鋪設草坪植物層。多孔混凝土中之間的縫隙含有供植物生長的土壤以及營養物質,也不會阻斷地面與水體的物質交流,保護了堤岸,營造了和諧的水生態景觀。伊川濱河工程中運用了在國外已經成熟運用了上百年的格賓墊生態護結構,通過實際比對,得出了其在強度、外觀效果、整體性、柔性等方面的數據,為我國日后生態護坡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鑒于現在國內外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情況,可將生態型護坡技術大致分為三類:全系列生態護坡、土壤生物工程與復合式生物穩定技術。此外,我國在生態護坡的方案優選、效益評價、監測管理領域也有許多創新成果。
3生態型護坡的發展展望
(1)評價體系的科學化
目前生態護坡工程評價方法大多為定性評價,有很強的主觀性,沒有定量的標準來輔助評價工作。因而導致許多生態護坡工程出現生態惡化、結構破壞、遠遠沒有達到預期效益的現象。所以很有必要在目前已有的多層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評價方法的基礎上,深入研究,貫通結合,制定出科學化統一化的評價體系。
(2)結合當地水生態發展研究
我國所運用的生態護坡技術大多是直接引進國外,或是在國外的基礎上稍加改進再運用到國內工程之中。其實國外技術中的部分因素僅僅適用于國外的經濟生態環境,在國內并不適用。我國急需更多設計規劃人才結合我國各地區的土壤、水、經濟、人文等因素,因地制宜,設計規劃出適合當地的生態護坡建造工程。
4結束語
整篇文章對我國生態護坡的研究以及實踐現狀做了分析,并對未來的發展做了展望。我國近幾年在生態型護坡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為今后環境水利和生態水利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同時也要承認相關技術仍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當今社會愈發強調生態文明,人們渴望綠色健康的生活,希望親近自然。在新形勢之下,探索新型城鎮護坡結構形式具有重大的經濟和時代意義。
參考資料:
[1] 季永興 , 劉水芹 , 劉勇 . 城市河道整治中生態型護坡結構探討 [J]. 水土保持研究 ,2001,8(4):25~28.
[2] 汪洋 , 周明耀 , 趙瑞龍 , 等 . 城鎮河道生態護坡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 [J].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2005,3(1):88~92.
[3] 張俊云 , 周德培 , 李紹才 . 巖石邊坡生態護坡研究簡介[J]. 水土保持通報 ,2000,20(4):36~38.
[4] 陳小華 , 李小平 . 河道生態護坡關鍵技術及其生態功能 [J]. 生態學報 ,2007,27(3):1168~1176.
[5] 馬繼俠 , 徐海波 , 華磊 . 幾種常用河道生態護坡及其適用性分析 [J] 安徽農業科學 ,2015,43(23):362~364.
[6] 戴翠琴 , 吳均平 , 何楠 . 格賓墊結構在伊川濱河工程中的應用 [J]. 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 ,2014,4:31~33.
[7] 何蘅 , 陳德春 , 魏文白 . 生態護坡及其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應用 [J]. 水資源保護 ,2005,21(5):56~58.
[8] 柴純純 , 徐得潛 , 等 . 基于模糊層次——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河道生態護坡綜合評價 [J]. 水土保持通報 ,2016,36(5):167~171.
(作者單位: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