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盼 李媛媛
摘要:紅寶石是指顏色呈紅色的剛玉,它是剛玉的一種,主要成分是氧化鋁(Al?O?)。紅色來自鉻(Cr),主要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達4%。
關鍵詞:紅寶石;珠寶鑒定;相似品
一、天然紅寶石的基本鑒定特征
紅寶石是指顏色為紅色至粉紅色的剛玉,主要成分是Al2O3,由于內部含有 Cr 離子而呈紅色,Cr 的含量越高顏色越鮮艷,其中血紅色的紅寶石最受消費者推崇,被稱之為“鴿血紅”。在天然寶石當中,其硬度為摩氏硬度 9,僅次于鉆石。紅寶石折射率值為:1.762 ~ 1.770,雙折率為 0.008 ~ 0.010,由于紅寶石的高雙折率可以觀察到紅寶石的二色效應,通常有四種表現:紫紅色 / 褐紅色;深紅色 / 紅色;紅色 / 橙紅色,玫瑰紅色 / 粉紅色。紅寶石內部常可以觀察到針狀或短柱狀的包裹體,如果這些包裹體在形成過程中呈平行排列所產生的星光效應,會形成紅寶石當中的特殊品種——星光紅寶石,根據其在表面所呈現的光帶數量,可分為六射星光紅寶石、十二射星光紅寶石等。紅寶石由Cr 離子致色因此通過分光鏡觀察時可以觀察到典型的 Cr 離子吸收光譜,即在 688nm 和 690n 有吸收雙線;在 668nm 和 659nm 有弱吸收線;以及以 550nm 為中心的吸收寬帶(黃綠區吸收)藍區和 476nm、475nm、468nm 的紫區吸收。
二、與紅寶石相似的天然寶石區別鑒定特征分析
有很多天然寶石與紅寶石的外觀相似,消費者在選購的過程中,如果不仔細進行分辨,很容易將其他相似的天然寶石誤認為是紅寶石。
第一,紅色系碧璽。近年來碧璽風靡了珠寶市場,各大國際品牌也相繼推出了眾多鑲嵌有碧璽的首飾,碧璽首飾已然成為一大流行趨勢,在色彩豐富的碧璽寶石當中,紅寶碧璽的顏色非常接近紅寶石,其顏色從紫紅色至玫瑰紅色、粉紅色至深紅色等,也成為了碧璽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個品種。由于碧璽同樣擁有高雙折射率,有二色性,容易與紅寶石相混淆,但碧璽的二色性比紅寶石更明顯,檢測時除了二者折射率值不同之外,仔細觀察碧璽的刻面棱線出,可以發現有棱角處的雙影現象,紅寶石則無此現象。在觀察碧璽和紅寶石的顏色時,筆者也留意到紅色系的碧璽一般紅色會帶有褐色色調,而紅寶石的紅色是不會帶有這樣的褐色色調的。碧璽是一種含有 Si 和 Al 的極為復雜的硼硅酸鹽,在檢測中筆者發現,紅色系碧璽其呈色多為含有 Mn 離子或 Li 離子有關,觀察其吸收光譜時,紅色系碧璽多在 390nm、450nm、517nm 三處有吸收帶分布,與紅寶石的 Cr 離子典型吸收光譜完全不同。另外,碧璽內部多含有氣液兩相包裹體,也可以通過放大鏡觀察來進行鑒別。在紫外熒光燈下,紅寶石有熒光反應,而紅色碧璽則無熒光反應。當然,通過測試紅寶石和碧璽二者的密度和硬度可以很輕易的將二者進行區分,紅寶石的硬度和密度都要明顯高于紅色系碧璽。
第二,紅色尖晶石。可以說紅色尖晶石是最像紅寶石的一種天然寶石,英國女王王冠上“黑王子紅寶石”后經檢測后確認不是紅寶石,而是紅色尖晶石。泰國珠寶商人為了將其與紅寶石相區別,將尖晶石稱為“軟寶”,意思是尖晶石比紅寶石的硬度小,相較而言更軟。紅色尖晶石也是由 Cr 離子致色的,其熒光反應與紅寶石相似,但反應較紅寶石弱一些,為弱—強的紅色或橙色熒光;在查爾斯濾色鏡下,紅色尖晶石呈紅色。由于尖晶石是等軸晶系的天然寶石,不像紅寶石具有雙折射率及二色效應。從顏色色調上看,紅色尖晶石多數會帶有紫色色調,而紅寶石的紅色則更偏玫瑰紅色調。在硬度上,紅色尖晶石也低于紅寶石,為摩氏硬度 8。
第三,紅色系石榴石。紅色系石榴石多為石榴石中的鎂鋁石榴石和鐵鋁石榴石兩大品種,其致色離子多為Mg離子或Fe離子,因此其吸收光譜也會表現為這兩種致色離子的吸收光譜,與紅寶石的 Cr 離子吸收光譜不同。石榴石的光澤普遍弱于紅寶石,且其紅色色調多數偏暗色調。石榴石在紫外熒光燈下也不會產生熒光,查爾斯濾色鏡下也可觀察到石榴石不變色。石榴石內部的包裹體也多為固態包裹體,且多呈規則的幾何形態或“糖塊狀”包裹體,與紅寶石內部包裹體截然不同。同樣,通過檢測石榴石的折射率值、二色性及硬度值也可以明確的將二者進行區分,石榴石不具有二色性,折射率值與硬度值也明顯低于紅寶石。在筆者多年從事寶石鑒定的工作過程中,將紅寶石與其它天然寶石相混淆的消費者不勝枚舉,有甚者更是將紅色玻璃等其它人造材料誤認為是紅寶石。
筆者在這里僅僅只是羅列了上述三種最為常見的與紅寶石相似的天然寶石材料,相信無論是何種與紅寶石相似的其它寶石在我們仔細檢測其常規寶石特征之后,將其與紅寶石的基本特征進行比較,便可較為輕松的進行區別。但同時也建議在對比檢測過程中,至少要將三種以上的基本特征數據進行比對之后再下鑒定結論,可以更好的保證我們檢測的準確性。
(作者單位: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