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巖石礦物的特征和種類,隨后文章介紹了巖石礦物分析的重要作用,最后文章具體提出了巖石礦物的分析測試技術,包括樣品分析、定性測量、科學選擇測定方法、合理選擇分析方案、審查分析結果等,希望能給相關人士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巖石礦物;測試技術;測定方法
礦產資源屬于一種具有重要作用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比不可少的經濟資源,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
1 巖石礦物特征和種類
巖石礦物其實就是各種元素綜合在一起所構成的聚合物,主要分布區域是在地殼的內部。巖石礦物也是在地質作用下誕生而來的。因為不同區域內存在著不同的地質活動和地質作用,因此巖石礦物的存在種類也比較豐富。同時不同巖石礦物中的化學組合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巖石礦物資源分布情況和具體含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
2 巖石礦物分析的重要作用
巖石礦物的分析測量工作能夠為建筑施工和各種地質工程提供全面的資料和依據,提高地質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還能保證地質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巖石礦物的誕生也需要各種地質活動,在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反應后,巖石中會就產生各種礦物元素。而利用科學的測試分析方法能夠進一步明確巖石內的各種化學元素,從而對于巖石礦物的應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也應該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對于后期巖石礦物開采工作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 巖石礦物的分析測試技術
3.1 樣品分析
巖石礦物在進行分析工作之前,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分析收集到的巖石礦物樣品。首先專業人員會將巖石礦物的樣品帶到實驗室中進行系統的檢測,分析測量巖石礦物樣品的種類、重量以及其他各種指標,同時記錄在案。在鑒定巖石礦物樣品時,只需要幾克重量即可,為此需要先粉碎處理巖石,分解后進行系統測量。
3.2 定性測量
首先檢測人員應該根據相應的檢測流程和規范要求進行巖石的加工操作,同時做好定量、定性分析。這一流程的最終目的其實就是幫助工作人員對巖石礦物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時明確巖石礦物內部的比例結構。在結束定性分析工作后,檢測人員還應該按照巖石礦物內部的元素組成使用適合的測量方法,準保好各種防護工具和防護措施,而我們經常使用的測量方法包括化學分析法和發射光譜法。傳統的化學分析方法,其實就是根據化學反應定律,來對巖石礦物樣品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等工作,也可以稱之為濕法分析,包括比色法、容量法和重量法等。這種方法在靈敏度方面較低,但是卻擁有較高的分析準確度,會使用大量的樣品,分析時間也比較長,不適合在稀土元素分析中進行使用。
3.3 科學選擇測定方法
在現實測量過程中,第一項基礎工作就是了解和明確巖石礦物內部組成的各種元素含量和種類,科學選擇測量方法。在測量過程中,相關檢測人員需要注意下面幾項問題,第一是實驗人員需要測量巖石礦物內部元素,并將其中測定結果和實際含量進行對比分析。在部分實驗中,也許會對巖石礦物元素具體含量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檢測人員可以利用容量測定和重量測定方法來具體操作,假如實驗沒有對巖石礦物元素含量具有太高的要求,那么可以直接通過儀器分析和比色法進行操作。其次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礦石內部擁有多種元素的幾率,而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測定方法就是硫酸鈉碘法,通過這種方法能夠直接檢測巖石礦物中的鈣元素和鎂元素。
3.4 合理選擇分析方案
在這一環節中,主要是根據上述檢測結果來選擇鑒定方案。這項工作在巖石礦物分析測量過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十分復雜。因為在現實操作過程中會涉及到各種分離方法和元素測定之間的配合協調問題,為此要求工作人員應該具備專業的鑒定知識。同時檢測人員還應該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此在選擇鑒定方案時,應該綜合考慮巖石礦物的測定方法和分析方法,除此之外,在分析過程中,應該保證方案具有良好的全面性和綜合性。其實就是分解完巖石礦物樣品后,可以分別進行溶液抽取工作,同時根據相關流程要求,來進行分組測定。如此能夠在進行化學鑒定的同時,通過專業測量儀器提高巖石礦物樣品的測量準確性。
3.5 審查分析結果
檢測人員在選擇完分析測量方案后,應該根據流程要求,對巖石礦物樣品進行科學分析,同時在檢測結果出現前,按照規定要求審查分析數據,從而檢測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審核分析結果也是一項重要的鑒定工作。科學的審查能夠及時發現鑒定結果中的問題,同時找到有效解決措施。除此之外,還能提高鑒定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將測試分析技術應用到巖石礦物資源開采過程中對于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降低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同時還能夠準確判斷巖石使用價值和內部各種化學元素,提高巖石礦物的利用效率。為此應該加強巖石礦物的分析測量技術研究,提高巖石礦物的開采效率。
參考文獻:
[1]趙冬蘭.地質巖石礦物樣品中二氧化硅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與討論[D].吉林:吉林大學,2017.
[2]崔茂才,楊明.地質巖石礦物的測試與分析[J].世界有色金屬,2017(05):226-227.
作者簡介:
陳同學(1981- ),男,本科,安徽合肥人,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巖土礦物,土壤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