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石油是國家能源資源中的重要組成,目前國家的發展形式不斷加快,石油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但是石油的開采流程是比較復雜的,在進行石油開采的過程中也容易產生較多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有著較大的影響。油田污水問題是目前開采石油中需要重視的一個問題,由于污水中的污染物成分比較雜,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比較嚴重,所以做好油田污水的處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生化處理技術是目前油田污水處理中比較常用的技術,該項技術在應用時可以使污水達到排放標準,應用優勢較為明顯。
關鍵詞:油田污水;生化處理;達標排放
1 污水生化處理工藝及設施
1.1 工藝特點
污水生化處理工作在應用的過程中主要的工藝就是將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結合在一起,對于處理環節中的厭氧和好氧階段,都會有懸浮污泥和頑固生物膜的出現,處理池中也會有著二種物質的存在。想要對其進行有效處理,就需要在以上兩個階段中提高生物量的數量,在處理池培養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這樣就可以對存在的懸浮污泥和生物膜進行科學的處理,整體的處理效果得到了提升,增加了整體的抗沖擊能力,對于污水的有效處理有著促進作用。
1.1.1 厭氧部分
對厭氧池進行串聯操作,并在厭氧池中設置生物條填料裝置,在池底安裝攪拌器,這樣就可以將池中的污泥排放到池口,這種情況下池中污泥的濃度在一定的范圍內,使用彈性立體填料對池底部分進行填筑,填筑的體積要控制在整體厭氧池的三分之二。選擇填料的過程中也需要的對填料的密度進行控制,一般都是選擇低密度的填料,在使用的過程中不容易出現堵塞的現象,而且購買的價格比較低,使用的時間也比較久。
1.1.2 好氧部分
對好氧池進行串聯操作,并在好氧池中設置生物條填料裝置。在進行氧化處理的過程中,將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應用優勢結合在一起,讓懸浮的污泥附著在好氧池上,并在好氧池中設計立體填料,在好氧池的池底安裝專業管。一般會使用微孔暴氣管,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彈性立體填料會與氣泡發生反應,從而增加了好氧池中的氧氣效率,不會消耗其他方面的能源。這種管材的應用優勢比較多,輸送效率比較高,而且不會發生堵塞的現象,造價成本比較低,后期的維護處理工作也比較方便。油田污水在經過厭氧池和好氧池的處理工作后,污水的各項指標都符合標準,可以通過二沉池進行排放。二沉池中的混合液在污水排放完之后也會回流進入好氧池中。
1.2 生化處理的主要設備、設施
①冷卻塔:進行生化處理的污水,需要對其溫度進行控制,確保微生物可以在這種環境下正常的生長對污水進行充分處理。一般污水都會進入到冷卻塔中進行冷卻,待其溫度在45℃以下后才能將其投放到厭氧池中。
②懸浮、附著生物厭氧池:污水會厭氧池中放置十二小時,厭氧池的底部也會設置攪拌器,確保厭氧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充分融入到污水中,一直使用攪拌器進行攪拌也可以避免污泥出現下沉的情況。另外,厭氧池的出水口處還需要設計收油的位置,將污水表面的油污處理好。
2 運行指標的控制與檢測
2.1 細菌培養
在進行生物細菌培養的過程中,池水溫度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進水的質量要達到相關標準,整體的負荷盡量減少。好氧池中的供氣量也需要根據池中的氧濃度進行調整。池中還需要添加適量的營養物質,讓微生物可以在這種環境下生存。
2.2 溫度控制
好氧池和厭氧池中的生物菌對污水的溫度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在使用生化技術進行污水處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污水的問題。如果出現溫度過高的情況,菌類就會在高溫的環境下死亡,如果污水出現溫度較低的情況,那么菌類的活性達不到相關標準,降解有毒物質的效率得不到保障。這就需要將污水的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對溫度進行控制,第一,控制污水進口的問題,讓進水口的溫度低于58℃;第二,對現有的處理工藝進行完善,結合外界的環境因素,對溫度進行控制。
2.3 保持平穩運行
好氧池和厭氧池中的污水量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做好進水量的調節的工作,進水的速率要保持均勻穩定,再進行進水量調節時,需要在前一次進水量穩定五個小時候,才能進行相關調節。還需要對污水表面的油污進行定期處理,處理完成后提升擋板,保證好氧池負荷的穩定性。二沉池中的污泥量也需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2.4 檢測分析
在運行過程中,為了準確調整生產,每周對CODck、總磷、氨氮、含油進行分析化驗,掌握各環節的降解程度和營養供應狀況。同時安裝CODcr在線監測儀隨時檢測外排CODcr情況。
3 外排污水水質的跟蹤對比
油田污水生化處理技術通過生產實踐和對外排污水水質的跟蹤,證明油田污水經過生化處理后外排污水的水質指標可以達到國家一級排放標準,處理后的污水排放至環保部門指定的排污干渠,不會對水體發生污染。但雖然水質指標和毒理性指標基本滿足農田灌溉和綠化用水的要求,要達到實際用于農田灌溉等目的,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和長期監測實驗,以保證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參考文獻:
[1]徐博.淺析油田內水廁污水處理及排放方法[J].化工管理,2018(2):137-137.
作者簡介:
孫曉明(1986- ),男,遼寧丹東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油田地面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