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雪 楊震
摘 要:鼠標鍵盤是我們生活中必備的電子產品,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設備的更新換代,現在廢棄的鼠標鍵盤數量逐年增多,其環境的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本文對鼠標鍵盤技術的發展、有害物質、環境污染等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鼠標鍵盤;有害物質;環境污染
1 行業基本情況
目前,臺灣、香港、廣東是制造鼠標鍵盤的大基地,此外,江蘇、上海、北京等地的鼠標鍵盤產業發展也非常迅速,逐步成為鼠標鍵盤制造企業的聚集地。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大數據庫顯示,電子計算機整機產量逐年增長,計算機標配的鼠標鍵盤產量和銷量只會比計算機的產量和銷量大。
近年來,鼠標鍵盤的工藝技術和質量水平不斷提高,主要表現在:
①可用性逐年提高;
②使用性能不斷完善;
③新技術和新產品不斷涌現;
④低價產品產量和使用性能都有所提高,購買力也在提升。
2 安全風險分析
2.1 鼠標鍵盤有害物質風險分析
目前許多電子電氣產品由于功能需要,和生產技術的局限,仍含有大量如鉛、鎘、汞、六價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限用物質,這些含限用物質的電子電氣產品在廢棄之后,如處置不當,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為了促進電子電氣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電子電氣產品的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政府部門聯合制定了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相關規章,將電子電氣產品的污染控制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并先后制定了相關標準。
鼠標鍵盤屬于電子電氣產品的一種,SJ/T 11363-2006、SJ/T 11365-2006分別規定了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限量要求、檢測和拆分要求,GB/T 26572-2011標準中有規定不同電子電氣產品的拆分、限量要求,GB/T 26125-2011/IEC 62321:2008標準中規定了限用物質的檢測方法、樣品的處理和檢測,SJ/T 11364-2014規定電子電氣產品有害物質限制使用標識。檢驗方法包括:X射線熒光光譜法(XRF)篩選;冷蒸氣原子吸收光譜法(CV-AAS)、冷蒸氣原子熒光光譜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法(ICP-OES)、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CP-MS)、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汞、鉛、鎘;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測定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比色法測定六價鉻。
鼠標標準GB/T 26245-2010對有害物質沒有明確規定,沒有從源頭控制限用物質的使用。在GB 4943-2011標準有“對設計和預定直接連接到或作為基礎設備用在電纜分配系統的設備”相關規定,這些要求適用于鍵盤,標準規定:“有線鼠標鍵盤的電纜和電源電壓適應能力有對應的規定”。鍵盤標準GB/T 14081-2010、GB/T 30091-2013已經對鍵盤中的有害物質做了限量規定。
2.2 廢棄鼠標鍵盤風險分析
鼠標鍵盤外殼原料常采用ABS樹脂、PC、POM工程塑膠、硅膠等,內部組成為電子原件。據檢測數據顯示,大部分鼠標鍵盤外殼塑料中都含有鉛、鎘、汞、鉻、溴,但是含量都在限量值范圍內;鼠標鍵盤內部的電子原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較高,鉛、鉻、汞、溴含量限量值1000mg/kg,部分數據顯示溴含量超標,部分鉻含量數值接近限值,鉛、汞含量相對較低,鎘含量限值100mg/kg,檢測數據顯示鎘含量超標的較多。鼠標鍵盤作為常用的電子設備,廢棄速度很快,那么廢棄的鼠標鍵盤就成為了電子垃圾。
目前我國電子廢棄物的流向主要有兩個:
一是通過小商販上門回收或者通過生產廠家、銷售商“以舊換新”等方式回收后,流入舊貨市場,銷售給低端消費者。
二是拆解、處理,通過露天焚燒、強酸浸泡等方式提取貴金屬(包括金、銀、銅、鈀等),隨意排放廢氣、廢液、廢渣,對大氣、土壤和水體造成了嚴重污染,危害了人類健康。因其絕緣性能降低、零部件損毀程度深、內含的有毒有害物質遷移對人體輻射加大等,對人體健康、生命安全構成潛在威脅。
3 整改措施
①建立完善合理的回收體系。加強以地區性非法回收渠道管理,加大對地區性正規回收和處理產業鏈的支持力度;
②開發電子廢棄物處理與利用新技術。推動電子垃圾回收利用企業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提高我國電子垃圾的回收率;
③通過國家宏觀調控,防止電子廢棄物的非法流入。全面加強二手市場準入制度管理,加強“舊”和“廢”電子產品量化區分,從政策上加速各地區電子廢棄物良性循環;
④加緊建設本地電子垃圾處理體系。根據地區分布特點,對比較集中的若干地區或城市建立統一的電子垃圾處理基地,加強對電子垃圾重產區的治理力度,建立以點、線、面相結合的電子垃圾回收和處理產業鏈;
⑤加大宣傳力度,引導公眾進行綠色消費。利用電視、報紙、網絡、廣播等媒介的宣傳作用深入基層,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且有針對性的宣傳電子垃圾,減少電子垃圾。
參考文獻:
[1] SJ/T 11363-2006,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2006.
[2] SJ/T 11365-2006,電子信息產品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2006.
[3] GB/T 26572-2011,電子電氣產品中限用物質的限量要求[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