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峰
摘 要: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主要在正式施工之前,根據需求通過相關工藝生產預構件,之后將預構件運輸到施工現場,再利用連接工藝將各構件組合拼裝,最終即形成了完整的建筑,具有成本較低、施工簡便的優點。但是細化來看,預構件的拼裝除了要形成完整的建筑以外,還要重視各類管線孔洞的順利對接,這些孔洞如果不能良好對接,會影響居住者的生活。
關鍵詞:BIM技術;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應用
中圖分類號:TU758.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44(2018)32-0380-01
引 言
BIM技術是一種三維建模技術,其能夠通過相應的參數數據模擬出相應的3D模型,理論上只要確保參數數據準確、完整,那么模型與實際目標之間不會存在差距。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當中,為了保障管線孔洞能夠順利對接,通過BIM技術建模,可以直接判斷建筑工程成形之后,是否存在沒有對接成功的孔洞,如果存在那么可以在模型上對該孔洞進行調節,直至所有孔洞對接成功。關于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當中的應用表現還有很多,本文將對此進行相關分析。
1 BIM技術概述
BIM技術本身并不是針對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而出現的技術,此項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涉及到許多專業領域,并且在應用結果上來看,此項技術在不同領域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BIM的功能架構相對簡單,大致可以分為數據接入與分析、數據3D建模、模型調整計算三個部分。數據接入與分析主要由人工先統計建模目標數據,之后將數據輸入BIM技術系統當中,之后技術系統將會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3D建模主要根據技術系統的分析結果進行模擬建模,理論上只要確保數據完整、準確,那么模型與實際目標就不會存在差別,說明BIM技術具有較高的精確性;模型調整計算主要是指人工對模型進行調整,同時針對調整后的模型變化,自動計算其他部位的連帶變化,由此可以看出,BIM模型是可以隨時被人工所調整的,同時還能直觀了解到調整后的整體變化,有利于模型合理性優化[1]。
2 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當中的應用優勢
2.1 降低人工工作負擔
在沒有BIM技術的支撐之下,要保障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之間的孔洞等達標,需要人工進行測量,但現代人群生活元素十分豐富,其中存在大量的電力設備、給排水出口等設施,所以相應孔洞的數量也會相對較多,這無疑導致人工工作負擔增加,同時還可能拖延工程的進度。另外,因為實際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預構件并沒有形成整體,所以要確認孔洞是否連接順暢,還需要每一個孔洞路徑進行核對,此項工作同樣會造成一定的工作負擔[2]。
在BIM技術的應用下,人工只需要結合需求測量出每一個預構件的準確數據,之后將數據輸入BIM技術系統當中,即可以得到一個拼裝之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3D模型,此時直接通過觀察就可以了解到,在所有預構件拼裝之后,是否存在孔洞連接不順暢的問題,如果存在,可以設定相應的處理方案,并且在模型上進行測試,以此來確認方案的可行性。在上述分析當中,BIM技術的應有首先省去了人工數據測量之后的計算流程,其次在調整方案上,也不需要人工通過實際測試來確保方案的可行性,所以說明BIM技術能夠降低人工的負擔。
2.2 提高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質量
BIM技術的模型是完全依照實際數來構建的,因此此項技術具有較高的精確性,在此前提下,同時3D模型是一種立體模型,能夠在同一平面上將模型所有內容展示,說明BIM技術模型具有直觀性,在此兩項功能特性之下,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模型了解工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如果存在可以依照上述調整方案來進行優化,有利于實際工程質量。
此外,在深層次上來說,預構件的質量不但體現在拼裝是否合理上,單體預構件的強度、穩定性、耐用性等也是重要的質量指標,而在BIM技術的應用之下,只要保障有準確且完整的數據支撐,就能夠模擬所有預構件在不同條件下的狀況,以此確認預構件的各項性能指標數值,例如模擬應力結構使預構件模型承壓,之后不斷增加應力結構壓力,直至預構件模型無法承受,以此即可得知預構件的極限承壓數值,如果數值滿足工程需求,那么預構件的質量就得到了保障,如果不滿足需求,則通過預構件模型在壓力之下的數據變化過程、形態變化過程,可以確認質量不足點,再結合相關措施。即可保障工程質量。
2.3 提高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成本管理能力
在沒有BIM技術支撐之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施工事故,這些事故容易帶來質量問題,需要工程單位對此進行處理,而處理會消耗一定的資源以及人力,連帶會提高工程成本支出。而在BIM技術的應用之下,因為在模型當中可以有效了解工程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那么可以預防實際施工中的事故,降低了事故處理的次數,資源與人力的成本也就相應降低,說明BIM技術能夠提高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成本管理能力。
3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BIM技術的應用方式
3.1 數據核對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預構件含有多種不同種類的數據,大致可以分為高度、寬度、孔洞位置、孔距、孔洞之間的連接路徑、預構件本身質量等,在預構件滿足這些數據的前提下,既可判定預構件質量達標,所以數據核對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必備的一項工序。結合上文分析可以看到,BIM技術可以對預構件的所有數據進行計算,通過計算即可完成數據核對工序。
3.2 工程與影響因素之間的調節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在實際施工過程當中,可能會與周邊環境當中的某些因素發生沖突,例如施工現場當中存在地下管線,針對此因素,如果在施工之間沒有得到解決,勢必會影響工程進度。通過BIM技術,將管線分布數據與工程占地數據輸入系統當中,形成實際環境3D模型,之后通過調節,可以確認施工與因素之間的沖突點、沖突形態,最終通過操作對管線或者工程進行調整,確認兩者之間不會發生沖突,同時不影響到各自的正常使用即可。
4 結 語
本文主要分析了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應用。分析首先對BIM技術本身進行了簡要概述,了解其應用價值以及基本原理,之后結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分析了BIM技術在其中的應用優勢,結果顯示此項技術的有利于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發展,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最終介紹了2項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應用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愛蘭,宋萍萍,楊震卿,張 強.BIM技術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工程中的應用[J].建筑技術,2015,46(3):228~231.
[2]鮑子虞.基于BIM技術的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法初探[J].建材與裝飾,2015(45):137~138.
收稿日期:2018-10-10
作者簡介:任 峰(1986-),安徽淮北人,中級工程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BIM技術在混凝土結構中的應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