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青
摘 要:城市規劃是政府干預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而基于城市規劃的公共政策是政府實施城市規劃干預的主要方式。面對經濟體制轉軌、產業結構調整、城市急劇擴張和城市化進程日益加速等諸多變化,城市規劃必須從傳統管理體制向現代管理體制轉變。
關鍵詞:城鄉規劃;管理
1 鄉規劃管理概述
(1)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推進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推進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五個統籌”的需要。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社會經濟不斷繁榮,黨的十六大適時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推進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城鎮化廣域推進、以區域為主的城鎮化的需要。 城市向周圍地區蔓延、擴展,一系列區域性的矛盾與沖突接踵而至,如重復建設、環境污染等。
(3)推進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是貫徹《行政許可法》的需要。行政許可是非常重要的行政權力和管理方式,只要把握住了城鄉規劃中行政審批制度、行政許可制度,也就抓住了城鄉規劃管理體制的根本。要深化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建立健全城鄉規劃行政許可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
(4)當前城鄉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迫切需要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城市規劃實施存在事前、事中監督缺位的突出問題。由于缺乏上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下級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有效監督,致使作為政府職能部門的城市規劃局盲目服從政府領導做出的違反規劃的決策,隨意修改規劃和違法審批的現象屢屢出現。一些城市區級政府或開發區獨立行使或變相獨立規劃管理權的現象仍然較為普遍。在開發區熱時,一些開發區搞所謂的封閉管理,與規劃爭權,搞規劃特權,破壞了城市規劃的有機統一性。
2 我國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規劃委員會制度,健全規劃決策機制
傳統的城市管理似乎歷來是政府的職能,但是現代的城市管理理論已經認識到,政府不是惟一能夠履行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城市的管治意味著一系列來自政府但又不限于政府的社會公共機構和行為者,除了政府機關外,還需要公眾社會的參與和各種利益集團及組織的介入,共同協商以促進政府與社會的互動。同時,也能取得公眾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和關心,以盡快達到政策的目標。
2.2 強化省級規劃管理職能
為加強省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領導,充分發揮省級政府城鄉規劃建設部門的綜合調控職能,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對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實施提出明確要求,指出“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必須符合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確定的布局和原則”。
2.3 規劃管理的重點由開發轉向保護,實行四線管制
規劃編制和管理的重點從確定開發建設項目轉向對各類脆弱資源的有效保護利用和關鍵基礎設施的合理布局。有效地保護了城市歷史資源、生態資源、空間資源,防止由于錯誤決策而造成的城市資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
2.4 集中、統一規劃管理權
針對一些地方隨意下放規劃審批權、“肢解”城鄉規劃的問題,國務院及有關部委要求“城市規劃由城市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實施”,“設區城市的市轄區原則上不設區級規劃管理機構,如確有必要,可由設區的市規劃部門在市轄區設置派出機構。
2.5 建立派駐規劃督察員制度,加強規劃實施的層級監督
只有制度才能保證和維護監督,沒有以制度為載體的監督是軟弱的監督。在這些年的規劃管理實踐中,很多地方存在著事前基本沒有監督,事中基本缺乏監督的現象。內部監督流于形式,特別是對主要領導干部。
3 我國規劃管理體制改革展望
要實現良好的城市管治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決策的多元化、政治的透明化、公眾和非政府組織的最大參與化。處于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積極變革時期的城市規劃工作者們努力探索適應中國國情的規劃體制改革之路,實現對城市的良好管治。
3.1 合理劃分各級政府的規劃管理事權
在政府職能轉變過程中,城鄉規劃工作也要明確各級政府權力、分清責任。
3.2 健全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組織體系
城鄉規劃的編制過程實質上是一個技術立法的過程,不僅要求編制者具有良好的政治修養、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而且對于規劃對象要有相當的熟悉程度和透徹的認識。
3.3 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
正確決策是城鄉規劃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避免因決策失誤造成的重大損失是實現城鄉規劃工作效能的基本前提。
3.4 建立健全城鄉規劃監督制約機制
加強對城鄉規劃編制、審批和實施管理等規劃工作全過程的的監督和制約。城鄉規劃部門要主動接受同級人大、政府、社會輿論及公眾的監督;建立上級政府及其規劃部門對下級政府及其規劃部門行政行為的監督制度;強化內部監督,建立行政責任制及其行政錯誤追究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制度。
3.5 加強規劃行業管理
隨著我國城鎮化快速發展,城市大規模建設,規劃編制等規劃服務的業務量繁多,規劃成果的商品屬性突出,社會責任被弱化,導致規劃成果質量參差不齊,更有編制單位為迎和出資方的要求,而違背規劃原則編制規劃。因此要建立有效的市場管理機制和行業自律機制,使城市規劃編制人員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克服規劃編制過程中的浮躁心態,促進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4 城鄉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4.1 基層規劃管理部門的職責存在錯位現象
目前城鎮區域內出現的非法占地建設、違反水利法建設、違反防洪規劃建設、違反公路法建設、影響市容市貌的搭建、居住小區內屬物業管理范疇的亂搭亂建等現象,一方面舉報單位或個人認為是規劃管理部門的事,紛紛要求規劃管理部門給予解決。
4.2 基層規劃管理力量薄弱
《城鄉規劃法》實施后,職責范圍廣、區域大、管理標準要求嚴格、情況復雜。各縣,特別是縣城規模大、人口較多的縣,僅靠建設局的幾名規劃人員,縣城規劃都力不從心,對集鎮、鄉村的管理力度更顯得薄弱。
5 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措施
(1)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促進規劃管理職責復位
(2)逐步建立完善規劃管理專職機構,解決規劃管理力量薄弱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偉勝.關于健全與完善城鄉規劃實施監督機制的思考[J].規劃縱橫,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