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學
摘 要:近年來,國內城建速度不斷提升,城市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張。園林綠化越發受到重視,其對于推動城市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對園林綠化進行施工時,由于其規模大、較分散等特點給施工的控制工作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必須強化園林景觀工程施工與養護管理,確保綠化施工可按照工藝流程有序進行。
關鍵詞:園林景觀;綠化種植;施工質量
1 園林景觀工程施工管理
1.1 土壤整理
由于土壤對于園林景觀的種植具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必須要對土壤條件進行相應的處理。首先,需要對土壤加強質量檢測;其次,需要對土壤采取相應的調度、客土以及施肥等工作,使得園林中植物的成活率得到保證。要盡量的選擇疏松濕潤的土壤,便于之后及時的將多余的水分排出去,且富含有機質,因此,大部分情況選擇的是沖積土或粘壤土來實施栽種。
1.2 起苗及運輸
起苗時,需預留出較大的根幅,一定要多帶須根。若條件允許,可采用斷根縮坨的方法。采購情況下,根幅直徑確保為樹木胸徑的10倍左右。裸根苗木起苗前,需進行大幅度澆灌,確保苗木的根部被澆灌透徹,起苗時需帶一些護心土,有助于須根生長。挖掘苗木過程中,需應用銳利的鐵鍬,快速鋸斷比較粗大的根,以免影響土球。苗木運輸過程中,需要做好根部保護措施,可以利用融和生根劑的保水劑,來保障根部生長。在裝車之后,要利用浸濕的稻草將其包裹,從而防止水分流失。
1.3 定點及放線
栽植施工之前需要進行場地的定點、放線工作。施工定點放線應根據相關單位提供的基準點、基準線、控制點依據,計算放樣數據,編制放樣手冊供施工人員使用。放樣過程中要進行復核,復核的誤差必須滿足規范和設計圖紙要求,否則應重新測量。平面位置確定后必須做明顯標志,孤立樹可釘木樁、寫明樹種、刨坑規格。樹叢界限要用白灰線劃清范圍,線圈內釘一個木樁寫明樹種、數量、坑號,然后用目測的方法決定單株小點位置,并用灰點標明。
1.4 挖種植穴
挖種植穴的好壞直接影響影響樹木的生長情況,有條件應盡量采用機械挖坑,再輔以人工修整。挖種植穴規格應根據栽植樹種生長要求進行挖掘,一般種植穴的規格都是垂直槽壁,槽壁順直,上下口徑要一致,開挖的口徑要考慮到能夠使根系舒展,開挖底部應預留一層好土。如果底部出現不透水層或者不滿足樹種生長的劣質土壤,應清理干凈后,進行換填好土。種植穴底部可視土壤透水情況,設置排水層,排水層的設置一般采用鋼釬進行打孔,然后在孔內進行填充中粗砂、砂卵石等,以起到排水作用。挖出的好土、壞土應分別放置在種植穴旁,待栽植后進行還土,還土不得采用壞土,還土時應將上層的熟土、好土填在根部,下層的生土、差土可填在接近地表處,如果原土不能滿足要求,則采用客土進行處理。總之在施工之前,對于挖種植穴要做到位,以便打好基礎,為之后的綠化施工做好準備。
1.5 栽植
應按照設計的要求,將運輸過來的苗木栽種到指定位置。運輸到現場的苗木,應先進行散苗,即把裝車的樹苗按照放樣位置,均勻散置在種植穴旁。栽植前,首先要核對苗木清單是否符合圖紙要求,如發現不符應及時更正,以免損失擴大。其次要核對苗木的原自然生長規律,比如苗木的陰陽面、出土線、朝風向等。因此,在起挖苗木之前就要在該苗木做好標志,以便在運輸到施工場地的時候,可以準確地按照原自然的生長規律進行種植。再次要控制苗木的栽植深度,不同的苗木要求不同,如果是花壇、花境建植,其栽植深度要保持花苗原栽植深度,嚴禁栽植過深;裸根喬木,應較原根莖土痕深50~100mm;灌木應與原土痕齊; 帶土球苗木比土球頂部深20~30mm,當然有些苗木淺栽容易成活的,應適當的進行淺栽。最后開堰,栽植裸根、土球樹要開圓堰,土堰內徑與坑沿相同。
2 園林景觀工程養護管理
2.1 水分管理
不同節氣排水的數量和供水的數量是不同的。其次就是樹木在最初種植的時候一定要一次性把水給足、澆透,但要遵循濕而不漬的原則,直至樹木完全成活。土壤狀況不同,灌水以及排水應當結合土壤的實際狀況來進行。此外,水分、土壤以及施肥三者是密切相關的,給樹木澆水要根據樹木的種類和土壤的情況還有當地氣候以及植物每株的大小而定,要因地制宜并因時制宜。花卉和草類與樹木的水分在管理上是不同的,花卉和草類的跟同樹植相比根系深度比樹木淺,所以在給水的時候一定要適量,事先觀察土地表面的濕度,澆水的頻率要高于灌木類。
2.2 施肥管理
施肥可以使植物更好地吸收養料,進而更好地成長。但是對于植物施肥工作,有一定的要求。對于根系較小的植物,應適當縮減施肥范圍。相反,對于根系較大的植物,應擴大其施肥范圍,這樣可以確保肥料充分灑于根部周圍。另外,肥料需要提前發酵。其目的是等到肥料腐塑之后展開施肥,可以避免肥料結成塊。施肥工作應在溫度適應時展開。施肥工作應避免在下雨天氣進行,避免肥料被雨水沖刷或者流失掉。對于喬木而言,其施肥流程和要求不同。最為常用的方法包括插管滲透、撒施等。
2.3 整形修剪管理
綠化的外觀是否美麗要靠整形和枝葉的修剪這一重要手段來實現,植物如自然生長,往往缺少美感,植物在生長到開花結果再到衰老更新之間存在著外觀矛盾現象,為滿足人們高一層次的外觀欣賞要求,就要求工作人員具備精湛的技術進行修剪,并在適當時期進行植物的美化工作。
2.4 病蟲害防治
應著重注意防治大樹和色葉小灌木樹種。大樹經過移植,一些根系、樹枝等受到損傷,抗病害功能隨之下降,因此須密切注意觀察大樹,一旦出現癥狀,立即對癥下藥,嚴防病蟲害蔓延;而色葉小灌木在梅雨季最易發生病害,導致葉片斑變和脫落,所以在梅季前就應開始定期噴藥防治。
“三分栽,七分養”,保證園林工程施工質量后期的養護工作非常重要。在進行植物栽培后,要注重后期的養護工程,落實養護工程的實施方案。由于綠色植物受到病蟲的危害會整體影響植物的美觀程度,所以工作人員要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工作人員要先了解園區內植物都會受到哪些病蟲害,病蟲害防治方法包括:(1)利用植物天敵,開展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植物病蟲害防治措施中最有效且最持久的方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通過立法的方式建立了對植物的管理標準,而生物防治也是管理標準中成效最好的方式。(2)重點使用生物農藥。在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時,要首先考慮生物農藥的使用。生物農藥的特點是能有效的消滅害蟲,與化學農藥相比,持久性更強,并且對生態環境污染小,對人畜危害小。(3)適當使用化學農藥。園林植物病蟲害發生時,首先選用生物農藥,化學農藥是應急措施,并且要盡量選擇毒性低、環境污染小的藥物,用藥原則是變換使用和混合使用。(4)提高農藥施用技術。傳統的農藥使用方式是噴霧,但是研究發現,噴霧的方式對于農藥的使用率只有20%~50%,這種方式效率低,很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和人畜中毒。
3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城市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園林綠化種植的水平就顯得尤為必要。 所以,未來施工隊伍應該嚴格按照施工要求,確保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項目順利進行,不斷提升施工質量,真正體現出園林綠化施工在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友美.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科學技術創新,2017(24).
[2] 梁杰.城市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建筑,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