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摘 要: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黨的農村政策的基石。黨和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的法律和政策,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依法確認了農民對承包土地的占用、使用、收益權利,廣大農民獲得了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多數地方土地承包不同程度的存在地塊不實、四至不清、面積不準等問題,導致不少爭議和糾紛,如何采用有效方法解決好上述問題,對于順利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工作,進一步完善農村承包管理制度,有效解決三農問題,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關鍵詞:數據庫;確權;承包經營權;登記頒證
1 數據庫建設
1.1 文件組織與命名規則
農村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成果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進行組織。匯交資料存放在以“行政區代碼+行政區名稱”命名的文件夾下,并在該文件夾下,按照矢量數據、權屬數據、柵格數據、圖件、文字報告、匯總表格以及其他資料,分別建立次級文件夾。
(1)矢量數據:矢量數據格式為Shapefile,文件命名為屬性表名+6位縣級區劃代碼+4位年份代碼。矢量數據的元數據格式為XML,文件命名為SL+6位縣級區劃代碼+4位年份代碼。(2)權屬數據:格式為MDB。文件命名為6位縣級區劃代碼+4位年份代碼,MDB數據庫中的表名命名為屬性表名。(3)柵格數據:提交格式為國際工業標準無壓縮的TIFF格式(.TIF)。采用標準圖幅形式進行組織,圖幅編號按照NY/T2537-2014執行。存放在“柵格數據”目錄中,分別建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柵格地圖”和“其他柵格數據”目錄管理。(4)圖件:提交格式為JPG。地塊示意圖的文件命名為DKSYT+19為承包經營權證編碼+示意圖順序碼。
2 數據庫匯交內容
2.1 匯交對象
按照規范要求,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位,經檢查驗收合格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成果。
2.2 匯交資料
匯交資料以電子數據形式報送,不進行文件壓縮。匯交資料包括矢量數據、權屬數據、柵格數據、文字報告、匯總表格、圖件以及其他資料,具體內容如下。
2.2.1 矢量數據
(1)數據分層及結構遵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NY/T2539-2014)規定。矢量數據須采用CGS2000坐標系。(2)元數據:存儲描述矢量數據的元數據。
2.2.2 權屬數據
(1)承包方、發包方、承包合同、承包地塊、登記簿等信息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NY/T2539-2014)規定執行。(2)填寫權屬單位代碼表:存儲轄區內縣、鄉、村、組四級權屬單位的代碼和名稱。
2.2.3 柵格數據
包括縣轄區標準分幅柵格數據及其元數據,采用標準圖幅形式進行組織,圖幅編號按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規程(NY/T2537-2014)執行。柵格數據須采用CGS2000坐標系。
3 數據庫內容
確權登記數據庫主要包括用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確權登記的地理信息數據和權屬數據。
地理信息數據包括基礎地理信息要素、農村土地權屬要素和柵格據。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包括定位基礎、境界與管轄區域以及對承包地塊四至描述有重要意義的其他地物信息。農村土地權屬要素指用于描述承包地塊空間位置、坐落(四至)、面積、編碼和毗鄰關系的矢量信息。柵格數據指用于描述承包地塊及其空間分布、方位、毗鄰關系等信息的柵格圖件。
地權屬數據包括發包方、承包方、承包地塊信息、權屬來源、承包經營權登記簿、承包經營權證等。
地理信息數據包括矢量數據和柵格數據2種類型。地矢量數據采用標準shapefile格式(.shp)。同一個縣級行政區內的矢量文件按照NY/T2537進行拼接后,存放在”矢量數據”目錄中。矢量數據文件命名為地理信息數據屬性表名+6位縣級區劃代碼+4位年份代碼。
地柵格數據采用國際工業標準無壓縮的TIFF格式(.TIF),但需將大地坐標在柵格影像上的定位信息以及像素的地面分辨率等信息添加到TIFF文件上。內容和格式符合GB/T17798的規定。柵格數據采用標準圖幅形式進行組織,圖幅編號按照NY/T2538執行。存放在”柵格數據”目錄中,分別建立”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柵格地圖”和”其他柵格數據”目錄管理。
權屬數據包括表格數據和文檔資料2種類型,統一存放到”權屬數據”目錄中。表格信息采用MDB格式保存,文件命名采用10位數字型代碼,即6位縣級區劃代碼+4位年份代碼。文檔材料按照文件夾分類管理。
元數據采用XML格式存放到”元數據”目錄中。元數據采用XML格式描述。柵格數據的元數據的內容和格式符合GB/T19710的技術要求;矢量數據的元數據主要包括數據標識、空間參照系統、數據內容、數據質量4個部分。
4 數據庫分類與編碼
地理信息數據分為3個大類,并依次細分為小類、一級和二級。要素代碼由6位數字碼構成,其結構如下:
地大類碼為專業代碼,設定為1位數字碼。其中,基礎地理信息要素專業代碼為1,農村土地權要素專業代碼為2,柵格數據專業代碼為3。
地小類碼為業務代碼,設定為1位數字碼。基礎地理信息要素的業務代碼按照GB/T13923的大類碼執行;農村土地權屬要素中承包地塊要素業務代碼為1,基本農田要素業務代碼為5;柵格數據中數字正射影像圖業務代碼為1,數字柵格地圖業務代碼為2,其他柵格數據業務代碼為9。
5 結論
(1)調查工作結束后,應將權屬調查成果資料按照建庫要求并保存為標準格式數據。數據內容包括基礎地理要素、承包土地權屬要素、對應的柵格數據以及相關附屬信息等。(2)以區為單位建立調查數據庫及管理信息系統,系統以GIS平臺為基礎,滿足各級數據庫之間的互聯互通和同步更新。(3)數據庫管理系統應滿足空間數據(矢量或柵格)和與之關聯的屬性數據的管理,具有數據輸入、編輯處理、查詢、統計、匯總、制圖、輸出,以及更新等功能。(4)權屬調查數據入庫前必須依照調查底圖、調查表和實際情況檢查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并進行拓撲處理,構建拓撲關系并核查其正確性。(5)同一個區級轄區內不同調查單元上報數據結果后,應進行數據匯總和拼接,相鄰調查單元柵格數據拼接誤差不超過較高精度圖像的2個像元,矢量數據拼接應確保拓撲關系正確。不同比例尺的數據接邊,以大比例尺調查結果為依據。(6)數據入庫前,應以區為單位檢查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邏輯一致性,以及數據分層和文件命名的規范性等。(7)依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庫規范》的標準要求,將經公示無異議土地承包經營權地塊信息、影像、圖表和文字等材料錄入土地承包管理軟件和數據庫軟件中,按照統一的標準建立集圖形、影像、屬性、文檔為一體的農村土地承包信息數據庫和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1] 陳江龍,曲福田.土地登記與土地可持續利用-以農村土地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5).
[2] 張娟.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與流轉關系的實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6(7).
[3] 陳俊艷,鄺山,王振起.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1).
[4] 繆寧,羅時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權屬性質之探討[J].農業考古,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