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興雨
摘 要:本文針對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結合工程實例,在簡要闡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特點的基礎上,分析了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產生裂縫的原因,提出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思路。得出通過應用大體積混凝土能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質量和施工效率的結論,希望對相關單位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
1 引言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對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結果的穩定性和質量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是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主要途徑。但我國對此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基于工程實例,對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做了如下探究。
2 工程概述
某建筑工程總施工面積為6.25萬平方米,地下2層,共32層,其中1~6層為商業功能區,7~16層為多功能數字辦公區,17~32層為住宅功能區。地基基礎深度為8.46米,總面積為6750平方米,在具體施工中,為提升施工效率,采用了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大力推廣應用。
3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特點
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指的是最小斷面尺寸大于1m以上的混凝土結構。具有結果厚實、混凝土用量大、工程條件復雜、對施工技術要求高、水化熱大的特點。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除最小斷面和內外溫度有特定規定之外,對平面尺寸也有很強的限制。如果平面尺寸過大,則產生的溫度力也就越大,如果控制不當,當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極限值時,就會產生裂縫,影響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
4 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產生裂縫的原因
4.1 水泥水化熱
大量研究表明,水泥水化熱是大體積混凝土在施工中產生溫度裂縫的主要原因。而水泥的導熱性比較差,大體積混凝土的斷面普遍在1m以上,水泥水化產的熱量難以得到有效散失,甚至會聚集在混凝土內部,使得混凝土內部溫度不斷提升,溫度升高一般在15℃~30℃之間,在特殊情況下,甚至可以達到50℃~60℃[1]。溫度升高的數值和混凝土配制是水泥的用量和水泥的品種有關,通常情況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3~5天溫度最高,混凝土剛澆筑完成后強度和彈性模量都比較低,升溫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比較小。但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加彈性模量逐漸升高,內部產生的收縮約束力也會增加,就會形成很大的抗拉力,當混凝土本身具有的強度小于抗拉力時就會產生溫度裂縫。
4.2 內外約束
任何結構發生變形時,會有一定的約束力來阻止變形,根據約束條件的不同,約束力可以分為內約束力和外約束力。所謂外約束力指的是結果物的邊界條件,比如:支座約束。內約束力指的是較大的斷面結構,內部發生不均勻收縮,各個質點發生的變形不一致,從而產生相互之間的約束力。當混凝土內部溫度發生變化時,就會產生相應的應力,當應力超過混凝土自身強度時,就會產生裂縫[2]。
5 大體積混泥土澆筑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應用的思路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對工程環境有極高的要求,所以,在施工前,要進入施工現場進行全方位調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大體積混泥土澆筑施工方案,并對澆筑的結構進行規劃,并通過多次試驗確定混凝土配合比和凝固時間。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天氣變化可能會影響混凝土的冷卻時間,因此,需要適當的延長了冷卻時間,促使混凝土中堆積的熱量可以完全散發。
5.1 切實做好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在大體積混泥土澆筑施工前,要準備好可能會用到的全部工具和材料,在選擇材料時嚴禁選擇具有高水化熱的水泥,盡量選擇粉煤灰水泥或者普通的硅酸鹽水泥,水泥的各項指標和參數都必須符合實際要求。因為這些指標和參數對建筑工程的穩定性、抗壓性等方面有重要影響。在大體積混泥土澆筑施工中,80%以上的材料為骨料,骨料的粒徑和含泥量要嚴格檢驗[3]。確保選擇的骨料具有降低的彈模,提高混凝土配比膨脹系數和配合比。在大體積混凝土配制過程中選擇中砂為配比材料,石子為碎石,含量不能超過水泥總含量的3%,在具體配比中,可以通過粉煤灰倆代替少量的水泥,不但能有效降低水化熱,而且還能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施工的流暢性。
5.2 混凝土澆筑技術
在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時,由于澆筑的范圍比較大,為提升施工效率,要把施工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區,通過相互協調配合的方式,促使各項工作能順利開展,而且還能提高現場施工管理水平。在具體澆筑時,施工技術管理人員和工程監理人員要在一旁進行監督, 要求每位施工人員都能嚴格按照相應的規范和標準進行施工,發現問題及時勒令停止施工,待相關問題全部解決后,才能重新開始施工[4]。要遵循邊澆筑邊振搗的原則,在振搗時的動作要快,促使混凝土材料更加均勻,避免發生離析現象,提高混凝土的密度,保證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質量。在具體澆筑時,混凝土的澆筑工作和冷卻不能同時進行,只有全部澆筑工作都完成以后,才能進行混凝土冷卻處理。同時在澆筑過程中,還要保證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在降低水化熱的同時,最大限度上提升混凝土和易性和可泵性。
5.3 選擇合理的施工方案
科學合理的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方案,不但可以有效保證施工效率, 而且還能避免結構裂縫的發生,確保混凝土澆筑的方法更加符合設計標準和規范。比如:在確定混凝土的鋪設厚度時,現場施工人員要明確混凝土和易性,在泵送時混凝土的厚度不能超過600mm,而非泵送時混凝土澆筑的厚度不能超過400mm。同時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每位施工人員都要明確掌握放入配合材料的比例和含量,并派遣專業人員投放是粉煤灰和高效減水劑[5]。在具體澆筑過程中,遵循分層澆筑的原則,當第一層澆筑完成后,要在水泥砂漿還沒有凝固時就進行第二層澆筑,以此類推直到工程澆筑全部完成。層和層澆筑時要嚴格控制澆筑時間,間隔時間不能超過上一次混凝土的初步凝固時間。
5.4 養護
混凝土養護是大體積混凝土澆筑的主要環節,通過科學合理的養護,可有效避免裂縫的產生。在具體養護過程中要切實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大體積混凝土的中心溫度和表層溫度的差值不能超過20℃,如果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比較,溫差可控制在20℃~24℃之間。
第二,在進行模板拆除時,混凝土結構內外溫差不能高于15℃。
第三,混凝土內外溫差是通過內部降溫法來實現的,在混凝土內部預設水管,通過水流冷卻的方法了來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剛澆筑完成的混凝土便可進行冷卻處理。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工程實例,深入探究了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究結果表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具有施工速度快、結構穩定性、質量有保證的特性,被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設中。在具體施工中,要從施工前的準備工作、混凝土澆筑技術、合理的施工方案、養護等幾個方面入手,才能最大限度上提升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的質量,提升建筑工程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譚來兵.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究[J].建材發展導向:下,2015(7).
[2] 王健.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17).
[3] 吳霜霜.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2):4.
[4] 鄭吉豐.針對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探究[J].城市建筑,2016(3):69.
[5] 朱輝宿.淺談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J].四川水泥,2014(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