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斌 屠昌鵬 陳偉龍 陳涵豐 (浙江省玉環市農業林業局 317600)
農作物秸稈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資源[1]。以前,由于農業生產水平低、農作物產量少,秸稈除少量用于喂養牲畜和堆漚肥田外,大部分被用作炊事燃料進行焚燒。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農作物產量大幅提高,秸稈數量也隨之增多,加之液化氣、電等清潔能源的推廣應用,秸稈資源過剩問題日趨突出,秸稈露天焚燒、亂丟亂棄現象也較為普遍。因此,提高農作物秸稈資源利用率已成為解決農業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為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生態浙江建設戰略,對全省的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工作進行了重要部署。筆者通過對浙江省玉環市農作物秸稈資源與利用現狀進行介紹,對當地農作物秸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依此提出相關解決對策,以期為推進全省及周邊地區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提供參考。
玉環市地處浙江省東海沿海,陸地面積約3.8×104hm2,主要由海島丘陵和灘涂沖積小平原組成,現有耕地面積10 638 hm2,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為8 400 hm2左右。由表1可知,2017年玉環市水稻播種面積為1 078 hm2,可收集秸稈資源0.83×104t,占全市秸稈總量的35.93%;薯類種植面積為588 hm2,可收集秸稈資源0.30×104t,占全市秸稈總量的12.99%;蔬菜(瓜果)種植面積為5 019 hm2,可收集秸稈資源0.29×104t,占全市秸稈總量的12.55%;玉米種植面積為284 hm2,可收集秸稈資源0.24×104t,占全市秸稈總量的10.39%。以上4種農作物的秸稈資源總量約占全市秸稈資源總量的71.86%。

表1 2017年玉環市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量
由表2可知,2017年玉環市通過粉碎或堆漚還田用作肥料的農作物秸稈有1.21×104t,通過養牛、養羊、養豬過腹還田的農作物秸稈有0.38×104t,用作燃料的農作物秸稈有0.33×104t,用作原料的農作物秸稈有0.04×104t,以上4種利用途徑使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達84.8%。

表2 2017年玉環市主要農作物秸稈利用現狀 (單位:×104t)
玉環市每年可收集農作物秸稈資源在2.31×104t左右,再加上秸稈資源分布相對分散、體積大、密度低、收獲季節性強,造成綜合利用成本大。而社會資本投資秸稈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又不高,且項目融資難,從而制約了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發展。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難,反過來又增加了利用難度,形成了惡性循環。例如,玉環市城關農場曾引進水稻秸稈撿拾打捆技術,但收集的秸稈銷路不好,使得該項技術沒能很好地推廣開來。
政府對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的政策激勵機制缺乏和資金扶持力度不夠,秸稈機械化還田及綜合利用尚未形成穩定有效的投入機制,農民和生產企業的積極性未被充分調動起來。例如,水稻秸稈機械粉碎還田每667 m2需增加成本100元左右,人工撿拾打捆每667 m2需增加成本300元左右,特別是對于種植連作晚稻的農戶,更不愿投入太多的時間和財力去收集處理田間秸稈,都是進行就地焚燒處理。
針對玉環市實際情況,在農作物秸稈資源綜合利用上,建議采取“點面結合、協同利用”的對策。
近年來,玉環市農業生產模式已由家庭承包為主逐步過渡到由家庭承包和大戶承包相結合的形式,在農作物秸稈分布的分散程度方面已有所好轉,特別是所占比重較高的水稻秸稈,由于水稻規模種植率已達45.7%,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秸稈的集約化。因此,各級政府要出臺激勵政策,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對秸稈粉碎機械和秸稈利用中的用工環節進行補貼,鼓勵種植大戶采取秸稈機械粉碎還田這種相對投入成本少、技術要求低、直接受益的秸稈有效利用途徑[2]。
玉環市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少、分布分散、種類較多、收獲季節性強、秸稈收集體系不完善,導致秸稈綜合利用成本高,產業化利用難。建議將城鎮周邊的農作物秸稈納入環衛收處體系,按生活垃圾進行處理。同時,秸稈焚燒發電也是其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向,據了解,玉環市垃圾焚燒處理發電廠垃圾處日理能力還有100 t的盈余,可以滿足部分農作物秸稈的處理需求。
根據玉環市實際情況,可將農作物秸稈與工業生產或日常生活產生的性質相近的廢棄物進行協同利用。例如,家具行業作為玉環市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產生的木屑數量可觀,當前產生的部分木屑用于加工燃料棒,而農作物秸稈同樣可按此方式加工成燃料棒,并通過引進工商資本實現產業化利用。同時,玉環市正在開展垃圾分類處理,已引進相關設備將廚余垃圾發酵制成有機肥料,而農作物秸稈特別是蔬菜(瓜果)秸稈也可發酵制成有機肥料與廚余垃圾進行協同利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