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琴 陳炳軍 沈雪峰 張 俊 蔣其根
(1上海市青浦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1700;2上海市青浦區朱家角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201713;3上海青浦現代農業園區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青浦區 201717)
篩選出優質中粳水稻(俗稱“國慶稻”)品種,對滿足上海市民“國慶”前對優質大米的需求,優化上海地區農業種植結構,實現早、中、晚水稻品種的合理搭配,促進農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全面豐收,具有重要意義。為篩選出適合上海市青浦區種植且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米質優的中粳水稻品種,筆者于2017年對不同單位選送的7個中粳水稻品種進行鑒定試驗。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于2017年設在青浦區現代農業園區(即青浦區農技中心科技創新基地)進行,供試田塊土壤類型為青紫泥,地力條件良好,四周無遮陽,生長環境一致。
本試驗共選7個中粳水稻品種,見表1,每個品種分別安排種植于1塊田內,面積1 535m2,順序排列,不設重復。各品種均于4月26日播種,5月20日移栽,移栽密度為25 cm×14 cm,每667 m2基本苗數控制在8萬~9.5萬苗,田間管理同大面積生產保持一致。
試驗期間對各品種的苗情、生育進程、抗逆性、產量等性狀進行考查。
由表2可知,除“松早香1號”“松早香2號”在8月初始穗外,其余品種均在7月27日—31日始穗,其中“常奉早粳”始穗最早。“常奉早粳”齊穗最早,為7月30日,其余品種均在8月2日—6日齊穗。各品種的成熟期均在9月10日—19日,其中“常奉早粳”成熟最早。各品種的全生育期為137~146 d,在機插栽培條件下,于5月20日移栽,各品種均能在9月20日之前成熟、10月1日之前上市新大米。

表2 各品種生育期
9月10日對7個中粳水稻品種的穗頸瘟發病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光明香粳1號”發病最重,病穗率達35.2%,“常奉早粳”其次,病穗率為18.6%,“滬早香軟1號”的病穗率為1.18%,其余4個品種均未發病。此外,田間考察發現,除“滬早香軟1號”有輕微倒伏外,其余品種均未見倒伏。
由表3可知,產量最高的品種是“松早香1號”,每667 m2實際產量為508 kg,其次是“松早香2號”和“常奉早粳”,“光明香粳1號”由于稻瘟病發生較重,產量相對較低,為440.5 kg,“滬早香粳9號”因純度不高造成產量最低。

表3 各品種產量及產量結構
由表4可知,“松早香1號”不論是米質還是蒸煮后的米飯口感得分均為最高,表現為綜合品質好,其余品種中綜合品質表現較好的有“松早香2號”“丙10-544”“滬早香軟1號”。

表4 各品種米質及米飯品鑒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在機插栽培條件下,7個中粳水稻品種于5月20日移栽,均能在9月20日前成熟、10月1日前上市新大米。其中,“松早香1號”“滬早香軟1號”“丙10-544”在青浦區種植,表現出產量高、米質優、綜合抗性好等優勢,建議將這3個品種作優質中粳水稻(國慶稻)品種進行示范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