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保 (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土壤肥料站 211300)
農用微生物菌肥是一種能將土壤中有機物質分解成易被作物吸收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和其它微量元素的新型肥料,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機質的利用率,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為驗證南京新果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水溶性微生物菌肥在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番茄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筆者于2016年7月8日—12月31日進行了相關試驗研究,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設在高淳區固城鎮漕塘村3組的田塊內進行。試驗田土壤為黃棕壤,有機質含量21 g/kg,堿解氮含量100.5 mg/kg,速效磷含量10.5 mg/kg,速效鉀含量85.5 mg/kg。
供試番茄品種為“保冠一號”。供試肥料為南京新果園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有效活菌數(巨大芽孢桿菌)2億個/mL的農用微生物菌肥(水劑)和滅活基質(水劑)。
試驗設4個處理:(1)空白對照。不施用任何肥料。(2)常規施肥對照。按當地常規施肥量折算成試驗化肥施用量,不施用農家肥。(3)農用微生物菌劑+常規施肥。于番茄苗定植活棵后3~5 d,每667 m2用農用微生物菌劑4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間隔30 d,再每667 m2用農用微生物菌劑6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間隔30 d,再每667 m2用農用微生物菌劑6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全生育期共噴施3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2)。(4)滅活基質+常規施肥。于番茄苗定植活棵后3~5 d,每667 m2用滅活基質4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間隔30 d,再每667 m2用滅活基質6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間隔30 d,再每667 m2用滅活基質6 L兌水50 kg噴施于番茄植株根部,全生育期共噴施3次,其他施肥措施同處理(2)。隨機區組設計,各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 15 m2。
供試番茄于7月8日營養缽播種,8月10日移栽,每667 m2移植密度為2 800株,移栽前(8月10日)結合整地劃分12個小區。在確定好3個空白對照區不施肥外,其它9個小區每667 m2施腐熟豬糞1 800 kg、蔬菜專用肥(15-15-15)50 kg作基肥;移栽返青后,處理(2)、(3)、(4)于8月18日每667 m2施尿素15 kg、硫酸鉀10 kg作追肥,處理(3)和處理(4)分別于8月25日(返青后)、9月25日(初花期)、10月25日(盛花期)噴施3次菌劑。各處理中耕松土和病蟲草害防治等管理措施均相同。番茄于12月16日開始采收,12月30日采收結束,分批次采收,各小區單獨累計測產。
由表1可知,處理(3)(施用農用微生物菌肥處理)的經濟性狀表現最好,與空白對照相比,番茄葉色深且返青快,處理(3)單株開花數比處理(1)多15朵、單株結果數多1.4個、單果重增56 g、每667 m2理論產量增1 207 kg。
由表2可知,在番茄營養生長期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后,其臍腐病的發生率和裂果率均有所降低。處理(3)的臍腐病發生率和裂果率均為最低,分別為1.0%和3.7%;處理(2)的臍腐病發生率和裂果率均為最高,分別為3.5%和6.7%。

表1 不同處理對番茄農藝性狀和產量結構的影響
由表3可知,不同處理間番茄產量差異極顯著,其中處理(3)的每667 m2產量最高,為2 267 kg,比處理(1)每667 m2增產1 267 kg、增幅達127%,比處理(2)每667 m2增產195 kg、增幅達9.41%。

表2 不同處理對番茄臍腐病和裂果率的影響

表3 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在番茄生產中噴施農用微生物菌劑能增加土壤中有益菌數量,增強番茄抗病性,防止番茄后期早衰,對番茄生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番茄返青后(營養生長期)每667 m2及時噴施微生物菌肥4 L,能加快番茄葉片返青,使葉色加深,第1次噴施后30 d再每667 m2噴施微生物菌劑6 L,可使番茄單株開花數增加,再隔30 d,第3次每667 m2噴施微生物菌劑6 L,可使番茄單株結果數和單果重增加,同時,可降低臍腐病的發生率和裂果率。在今后的蕃茄生產中,以每667 m2噴施3次農用微生物菌劑共16 L為宜,可增加番茄的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