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紅

腦卒中就是人們常說的中風。“卒”指的是突然,“中”代表的是打擊。合在一起,表明了卒中這種疾病的突發性和危害性。正因為卒中發病突然,危害極大,時間是卒中救治的首要關鍵!我的一位神經科師兄常常說:“我們搞急救的,首先要初步判斷腦卒中的可能,并把患者送往正確的醫院。”可見,不僅“及時送到醫院”至關重要,“送對醫院”也是正確救治的關鍵點之一。
大部分腦卒中患者往往由于不能被正確識別與快速搶救,而失去就治的最佳時期。究其原因,與兩個方面的認識不足密切相關。
引起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非常復雜,下述7種人最易發生腦卒中:即高血壓患者、糖尿病患者、血脂異常和動脈硬化患者、心房纖顫和心臟病患者、超重或肥胖患者、吸煙者、飲酒過度者。其中,導致腦卒中最重要的、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是高血壓。國內外許多抗高血壓隨機臨床試驗證實,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以顯著降低腦卒中的發病危險,而早期、持續、有效地控制高血壓是預防腦卒中的關鍵。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采用已經證明可以減少腦卒中危險的抗高血壓藥物,更加積極地治療高血壓。治療高血壓的目標是將血壓降至<140/90毫米汞柱。除了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還應積極控制腦卒中的其他危險因素,如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調節血脂異常患者的血脂水平,控制肥胖者的體重,對高危者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以預防血栓形成等。
許多因為沒有及時就醫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的腦卒中患者,他們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對自己卒中知識貧乏后悔不迭:沒有重視如一過性頭暈、一過性肢體麻木無力、一過性口眼歪斜流口水、一過性言語不利等表現,而這些實際上就是卒中早期預警信號。
那么,如何快速辨別腦卒中呢?那就是掌握“FAST”識別法!
F(face):看看患者是否出現面部不對稱。囑患者微笑,看其是否一側臉部低垂。
A (arm):判斷患者是否手臂乏力。囑患者向兩側伸直手臂,看其是否一側稍有下垂。
S (speech):判斷患者是否有言語障礙。囑患者重復一句簡短的話,看能否重復,或者言語奇怪/含糊不清。
T (time):盡快就診。當出現卒中征象,盡快呼叫120,請神經科專科會診治療。
卒中的救治有嚴格的時間窗,最佳的黃金搶救時間是3小時內,4.5小時是卒中的有效搶救極限。在3個小時內用溶栓藥物治療,特別是“黃金1小時”內完成溶栓治療尤為關鍵。一旦超過4.5小時,特別是6個小時后,風險就會增加。腦缺血后血管開通每延誤1分鐘就將有上百萬的神經細胞死亡。所以,當發現有腦卒中跡象時,馬上撥打120,同時讓患者處于頭低位。到醫院以后,20分鐘內讓專家接診化驗,40分鐘做完CT,隨后馬上進行溶栓。
目前公認的急性期治療的有效手段為靜脈溶栓以及血管內支架取栓等方法:1.溶栓治療,常用藥物為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阿替普酶);2.取栓,通過介入方法明確閉塞血管及血栓部位,利用特殊的支架取出血栓。
不僅“及時送到醫院”至關重要,“送對醫院”也是正確救治的關鍵點之一。目前,許多醫院在急救上還是按照就急、就近、就家屬意愿的原則轉運患者。但是,這種傳統的轉運方式運用于急性卒中患者,常常延誤寶貴的救治時間,導致癱瘓和死亡。有的醫院即使規模很大,但對中風救治不太擅長,可能會在救治效果上大打折扣。本人認為,救治腦卒中,應選取有“卒中中心”或“卒中單元”的救治醫院,即具有溶栓、取栓能力的醫院,而非所謂的大醫院。這類醫院,能實現患者到達后,在60分鐘內快速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