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牟利寧

大家每天能走10000步,大部分是生活步數和運動步數的總和,兩者并沒有有效地分開計算。成年人一天生活步數是由工作或生理需求而進行的,比如辦公室里走幾步,上廁所走幾步,上下樓走幾步,加起來就有3000~4000步。基本上強度都很低,對健康促進小。如果晚上一看微信步數,發現自己的步數已經超過10000步了,就放棄了原本計劃好晚上的運動,這樣對促進身體健康沒有益處。
因此,糖尿病病友要把生活步數和運動步數分開,10000步不是目標。每天6000步的運動步數就有降糖效果。
中青年糖友一口氣6000步走完,時間控制在半小時。每天走6000步≈3~4千米行走距離≈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強度:呼吸和心跳加快,有點兒氣喘但仍可說話。時間:每次30分鐘左右,每周累計150分鐘以上。這樣采用時間和步數結合的方法,控制體重和血糖效果比較好。
有的糖友說,如果30分鐘走完6000步,1分鐘平均200步,是不是達不到啊?有位用心的40歲糖友,上班快步走時就測過自己的快步走的步頻,1分鐘160~180步,后來他發現心率還是在84次左右,就中間小跑50米,心率也升到接近100次了。所以,如果糖友半小時走不完6000步,可以改成中間穿插1~2次短距離的小跑,以這樣速度走6000步,心率就達到中等強度了。
有的上了年紀的糖友說,我又不是年輕人,半小時走不了6000步,要求太高了。所以這種方法就不適合年紀大的糖友。
老年糖友采用110~130步/分鐘(4.8千米/小時~6.4千米/小時)的步頻,3300步就達標。相對于時速而言,步頻是一個能夠合理反應走路強度的重要參數。即速度是每分鐘110~130步。跑步機速度約在6左右。步頻的測定也很簡單,只要在1分鐘走出110~130的步數即可。每周5天,每次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即運動量=合理步頻×運動時間=110×30=3300步。
膝關節靠一個狹小的接觸面支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重力使得膝關節的軟骨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生退變。運動量過大,長距離快走加快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膝關節疾病早發。溜達著走,長時間站立,膝關節一樣負重是平躺時的兩倍,就不如有運動強度的快步走,可減少膝關節的負重時間。因此,不建議糖尿病病友長距離行走。
糖尿病病友應在保持日常活動量的情況下,盡可能進行專門的健走和其他有益的運動形式,并且注意選擇塑膠跑道,軟硬適中的運動鞋,運動前充分熱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