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立
日前,農業農村部辦公廳下發了《關于做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過渡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公布了《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印發了《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審核規范》《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規范》《無公害農產品檢查員注冊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內檢員培訓管理辦法》《無公害農產品證書格式和編碼規則》。這一改革將對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產生哪些要求及變化,是目前工作機構、申報主體比較關心的問題,下面筆者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改革變化、申報條件、申報材料、審核要求四個方面進行介紹。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改革變化
為加強對無公害農產品的管理,維護消費者權益,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此次改革主要有以下六大變化。
變化一:簡政放權 審批下放。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新體制機制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意見》要求和國務院“放管服”改革的精神,權力下放。無公害農產品的認定審核、專家評審、頒發證書和證后監管等工作全部權限下放到省工作機構,部工作機構不再負責。
變化二:產品產地 兩證合一。為加快審批流程,減少審批時間,將原省工作機構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和部工作機構頒發無公害農產品產品認證證書合二為一,實行由省級統一頒發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證書。
變化三:取消訂標 規范用標。新規定無公害農產品,是指產地環境、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和規范的要求,經認定合格的未經加工或者初加工的食用農產品,刪除了“并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的農產品”。獲證單位不再強制訂標,按照比例放大或縮小使用標志,但不得變形、變色地標圖案。可以在證書規定的產品及其包裝、標簽、說明書上印制或加施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也可以在證書規定的產品的廣告宣傳、展覽展銷等市場營銷活動中、媒體介質上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
變化四:申報材料 更加嚴格。為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單位質量管理水平和標準化生產水平,掌握申報主體更多信息增強監管能力,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申報材料原來需要的材料一個都不能少,同時申報主體增加了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說明、生產操作規程、基地圖等;工作機構增加了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報告通知單。
變化五:申報流程 更加科學。為體現材料的真實性,不僅僅要求從申請人到縣級再到市級最后到省級的順序,而且對申報材料的時間邏輯關系作出了明確要求。目前時間順序是:申請主體的內檢員培訓必須合格→申報主體準備紙質材料齊全合格→在生產周期內,檢查員現場檢查合格,并填寫現場檢查報告→做產地、產品檢測→取得合格的產地、產品檢測報告后才算材料齊全。因此,申報主體、工作機構、檢測機構必須嚴格按照以上順序進行,不得擅自改變順序或漏項。
變化六:尊重習俗 可用別名。尊重本地習慣,無公害農產品申報不再強調使用統一的農產品名稱,申請認定的產品類別在《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的產品目錄》公布的食用農產品目錄內的,產品名稱或別名,根據習慣企業自由選擇。如漁業產品名稱克氏原鰲蝦、別名小龍蝦,原來只能申報稱克氏原鰲蝦,不能申報小龍蝦,現在產品名稱與別名根據需要選擇認定。
為保持工作連續性和穩定性,規定了統一的標準規范、檢測目錄、參數,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基本圖案,統一的證書格式及編碼,統一的第三方檢測。目前仍然是政府推動,認定不收費。
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申報條件
凡符合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條件的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可以向所在地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機構(簡稱“工作機構”)提出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申請,并提交申請書及相關材料。
主體資質。應當是具備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資質條件,具有組織管理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承擔責任追溯的能力的農產品生產單位。證照中申請人名稱、法定代表人等信息應當與申請書一致,所申請產品類別應當在證照載明的經營范圍內,且證照在有效期限內。
申報產品。須在《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農業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第2034號)公布的567個食用農產品目錄內,不在《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的產品目錄》范圍內的產品一律不予受理。(詳見中國綠色食品網、河南省綠色食品網)
產地要求。區域范圍明確,并集中連片;產地環境條件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的標準要求:產地周圍3km,主導風向的上風向5km內沒有污染源,遠離主干線100m(公路、鐵路);產地清潔,無生產及生活廢棄物。
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申報材料
認定申請材料由申請人材料、產地環境和產品質量證明材料及工作機構材料組成。認定申請材料應齊全完整、統一規范,并按順序編制成冊。
申請人材料。申請人材料包括《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申請書》,保證執行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規范的聲明,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無公害內檢員培訓合格證明文件復印件,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說明,質量控制規范,生產操作規程,基地圖,土地所有權證明或合作協議(土地流轉合同、承包合同、農戶清單),最近生產周期農業投入品使用記錄復印件。
環境和產品質量證明材料。環境和產品質量證明材料包括《產地環境調查報告》《產地環境檢測報告》《產品檢驗報告》《產品抽樣單》。
工作機構材料。工作機構材料包括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報告通知單,《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報告》,縣級工作機構初審報告及電子信息,市級工作機構復審報告。
無公害農產品認定審核要求
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環境條件標準、投入品使用準則及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規范標準等要求,審核申請材料的完整性、規范性和符合性。
申請人資質證照應齊全有效。資質證明文件除營業執照外,是加工企業的提供加工許可證。所申請主體經營范圍包含種植(養殖)權限,且證照在有效期限內。
質量控制規范。包括組織機構設置、人員分工,投入品采購與管理,生產過程管理,產品收獲及貯運管理,人員培訓制度、生產記錄及檔案管理制度、無公害農產品包裝標識管理。
生產操作規程。依據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和規范要求,結合本地生產特點制定。重點審核肥料、植物保護產品、飼料及動物保護產品等投入品的種類、使用方法。
基地圖。包括能清晰反映基地所在地的基地行政區劃圖、基地位置圖和地塊分布圖。對照《產地環境檢測報告》、產地環境質量現狀說明、《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報告》是否一致。
土地所有權證明或合作協議。基地及農戶清單,包括基地所在鄉鎮、村,農戶數、種養品種、面積及預計產量;土地所有權證明,包括土地流轉合同、承包合同等;合作協議需要提供與合作農戶簽署的含有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措施的合作協議。投入品使用記錄為近1年內投入品的實際使用情況。
投入品使用記錄。上一個生產周期投入品實際使用情況的生產記錄,重點審核農藥、肥料、飼料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安全間隔期、停用日期。漁業的還要注明休藥期,最后一次用藥時間和捕撈時間。
《產地環境檢測報告》《產品檢驗報告》。應是由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點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原件;審核報告格式、檢測項目范圍符合茄果類蔬菜等58類無公害農產品檢測目錄要求,并對檢測結果進行準確判定;報告應有批準、審核、制表人的簽字和簽發日期,封面加蓋機構公章,檢驗結論加蓋機構檢驗專用章,騎縫加蓋機構檢驗專用章(包含全部報告頁數);《產地環境檢測報告》抽檢30個工作日完成報告,有效期2年;《產品檢驗報告》抽檢20個工作日完成報告,有效期1年。
無公害農產品認定現場檢查報告。內容用鋼筆或藍黑色簽字筆填寫或打印,字跡整潔、術語規范準確;內容應根據現場檢查情況作客觀描述,不得空缺;檢查組及參加人員簽字必須由本人簽署,不得代簽;注冊檢查員應在備注欄填寫注冊證書號。
根據《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要求,各省、各行業依據規范制定審核實施細則,如大家關心的無公害農產品認定規模,省、市、縣工作機構的職責,等等。目前,河南正在抓緊開展調研和制度設計中,近期將陸續出臺發布。
(作者單位: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