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
阿拉善SEE協會會長、當代集團董事長艾路明
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王梓木
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
遠大集團董事長張躍
Q夏華:社會企業家如何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抓住機遇來發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
A陸克文: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私人企業,社會影響力都是巨大的。而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更是需要社會企業。利用社會影響力來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各項發展建設。
Q艾路明:陸先生好,我在以前的一些文件中看到您提過,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有關系的,那么您如何看待現在中國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它對中國創新模式有什么影響?
A陸克文:在西方人的傳統印象里,總認為華人搞不好創新。但最近五年,在西方國家,這樣的觀點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馬云和阿里巴巴是非常有名的,除此之外,中小型中國企業家的創新,也得到了全世界的輿論界以及私人公司的興趣。深圳在科技方面的名譽也越來越高。不少國外企業家對深圳有了新的認識,會到深圳去考察。
Q王梓木:中國改革開放40年了,在這樣一個時期,為什么要提倡社會企業家精神?社會企業家精神的主旨到底是什么?
A陸克文:舉個例子說吧。我太太曾經設立一家公司。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機構。幫助長期的失業者找新的工作。長期失業的工作者,容易引起一些心理問題,甚至會因為得不到工作,而后破壞家庭、破壞社會,這在西方國家是一個大問題。我太太的公司,就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怎么樣恢復一個人的自信,幫助他們找到新的工作。
結果公司第一批服務的1萬人,成功率為72%,所以她發現了用商界方面的智慧以及創新來解決好這個問題的話,不僅可以推動公司發展,也能解決好一個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
《失控》作者凱文·凱利
北京華夏管理學院校長姜嵐昕
騰訊公司副總裁馬斌
IBM大中華區前董事長錢大群
Q馬斌:我們如何在人的創造性和人工智能的創造性之間做好平衡?
A凱文·凱利:人工智能雖然非常聰明,也很有創新力,但是它跟人是不一樣的,有一定的區別。雖然今天AI圍棋冠軍贏了人類,但它不是一個人,它是人加上人工智能,最后才贏得冠軍。
將來通過人工智能,人做的工作主要是創造性的。機器可以幫助人做很大一部分機器性的工作,因為機器是關于效率的,人是效率比較低;人主要是通過技術創新,來追求更深層次的社會價值。
如果你想要得到答案的話,就去問機器,如果你想要問問題的話,就找人。
Q錢大群:您談到未來發展的時候,會有很多小型的機構、企業脫穎而出,原因能具體談談嗎?
A凱文·凱利:現在大家都在談技術,IBM、騰訊和阿里巴巴這些大的公司似乎在主控世界,看起來小的公司并沒有真正的機會。真正大的優勢是大規模帶來的,但是我覺得這種規模帶來的優勢是短暫的。
因為大公司會制定緊密的計劃,他們能用錢買到解決方案。可小型公司沒有這樣的選擇,只能自己去探索、去嘗試,必須去拼,同樣也就有潛力可以去創造,會更有活力,有創新力。
Q姜嵐昕:傳統企業如何結合人工智能、無人技術等來完成轉型升級?
A凱文·凱利:大概150年前電力剛發明的時候,各個行業,需要有專門的人員去負責電力的配置,后來它很快就變成了通用的商品,每個人都可以享用。
AI有點像電力剛發展的初步階段,對傳統行業看似會有一些沖擊,但我覺得在未來1到2年之內,更多新的工具將會出現。這時候,企業管理者不需要變成一個擁有專家水平的AI掌控者,就可以使用這種技術。一旦這種情況在未來2年出現。我覺得對于傳統行業轉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