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之初政局尚不穩定,為鼓舞清軍斗志,讓八旗子弟在軍營中演唱編寫的太平鼓詞以為政治宣傳。朝廷宗人府給演唱者頒發“龍票”作為通行證,演唱者不取任何報酬。人們把這些唱鼓的八旗子弟稱為“票友”。另一種說法是,雍正當貝勒時,好與善歌者往來。其登基后,因念及伶界舊交,乃發給“龍票”作為他們的生活費,但禁止他們再混跡戲班,以示凡好演唱而不以此為業者,均稱為“票友”。還有一種說法是,乾隆年間,流傳著一種“清音子弟書”的曲種,為八旗子弟所創。八旗子弟到外地演唱須獲批準,批準書就叫“龍票”。清中葉以降,此類活動逐漸式微,但不取報酬的業余演唱形式歷久不衰,擴大至民間,凡非職業戲曲演奏者皆稱為“票友”。更有另一種說法是,清同治、光緒年間,八旗子弟長期養尊處優,在吃喝玩樂中學得一技之長——“演唱”本領。因為他們有朝廷宗人府頒發的“龍票”為證,故稱“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