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心理上的壓力導致蘇聯宇航員瓦倫丁·列別杰夫和他的指揮官之間產生了不小的裂痕。列別杰夫在他所著的《宇航員日記》里描述了這些沖突的細節:當時他們一同居住在俄羅斯的空間站上,有時會因為莫名其妙的原因在幾周的時間內沒有交談,甚至當對方安靜地從自己身邊走過時都會覺得受到冒犯。盡管他們都知道,在太空中,特別是在持續如此長時間的任務中,溝通是必不可少的,這種不必要的沖突顯得非常不明智。換句話說,宇航員能夠適當地緩解壓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是圓滿完成任務的關鍵。
因此,如何減輕宇航員在太空旅行時的單調感,降低他們在長期任務中體驗到的心理壓力,成為科學家們研究的熱門課題。
我們知道,大自然的景色有助于人們緩解壓力,目前已經有不少科學家驗證了這一說法。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來自韓國的研究人員使用核磁共振成像技術,測量了受試者在觀看自然場景和城市場景時的大腦活動。結果顯示,城市場景激活了杏仁核,這將會造成受試者焦慮加劇和壓力增加;而自然場景則使得受試者更多的血液流向大腦中與移情和利他行為相關的區域,這有助于他緩解壓力,從容地處理人際關系。
另外,意大利維羅納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置身于自然環境能夠幫助人們改善認知功能、降低血壓、調節情緒,使他們可以更有效地完成預定的任務。
員杰·畢其——美國前宇航員,現為達特茅斯學院的太空醫學和生理學教授。當宇航員期間,畢其所執行的每一個航天任務的持續時間都在三個星期左右,所以他沒有經歷過像斯科特·凱利那樣超乎想象的單調。盡管他的太空之旅不至于那樣使人不快,但他仍然感到有必要進行一些改善。現在,畢其和他的同事們正在嘗試通過虛擬現實頭盔,向受試者展示一些自然界中寧靜祥和的場景以營造一種舒適的氛圍,看看這是否能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水平。
畢其和他的團隊為受試者創造了兩個自然界的美妙體驗:一是去愛爾蘭游覽郁郁蔥蔥的青山,二是躺在澳大利亞的海灘享受美妙的海景。當然,這些受試者實際上只是戴著虛擬現實頭盔坐在教室里,哪兒也沒去。為了增加場景的真實性,他們還在觀看海景的受試者身邊放置熱燈,讓他們覺得自己真的在進行溫暖的日光浴。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這些受試者的心率和皮電反應(皮膚電阻或電導隨皮膚汗腺機能變化而改變),來分析出他們此時各自的心理壓力值。
到目前為止,雖然這項實驗的初步結果是非常鼓舞人心的,但這些都是高度個性化的反應,而且受主觀意識的影響較大。再則,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大自然的場景確實更有利于消除緊張、減輕壓力,但對于一個長期孤獨地生活在封閉環境中的宇航員而言,大自然的場景未必有利于消除他們的孤獨和緊張情緒,說不定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城市里熱鬧非凡的場面呢。
為此,畢其的研究小組正在做不同的實驗,并不斷地優化這些虛擬場景和技術,讓它們以最接近真實的狀態出現在受試者面前,從而找出受試者最感興趣的東西,以便更進一步地幫助未來的宇航員以及其他在隔離狀態下工作的人從容應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