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亮
摘 要:空冷器具有節水、環保的優勢,在水資源匱乏地帶廣泛的應用。為了達到良好的冷卻效果,空冷設備一般采用成組的布置方法。本文結合行業標準、實際狀況等進行了空冷器布置方法的分析,并結合空冷器管系特點,針對管道布置要素等進行了分析,從防偏流出發進行探討,旨在提高構架、管道布置的合理性。
關鍵詞:空冷器;設備布置;管道布置;構架
中圖分類號:TQ051 文獻標志碼:A
0 前言
作為當下較為常見的熱交換設備,空冷器是將空氣作為冷介質進行換熱,高溫介質一般從管內流通,通過換熱元器件與空氣形成對流熱交換,與傳統水冷卻相比,空冷器具有節水、環保的特點,可大幅降低工業廢氣廢水的排放,且設備運營維護成本較低,其中干式空冷器具有占地小、投資少、操作簡單的優勢,是當下石化行業中應用最為廣泛的空冷形式。從空冷器平面布置、占地、空間限制等考慮,需要加強管道布置、平臺布置方面的管理。一般狀況下空冷器管束分為斜頂、水平兩種形式,管程包括單管程、雙管程等。本文從空冷器布置方法、管道走向等進行了分析,旨在為設計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
1 空冷設備布置分析
1.1 避免熱風循環
空冷器是借助環境中空氣進行冷卻的設備,因此空氣入口溫度的影響極為突出,對整體換熱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須加強熱風循環現象的防治。從避免外界熱風、高溫設備影響的角度出發,空冷器一般需要布置在全年最小頻率的下風向。
對于多臺空冷器進行處理中,一般是采用成組布置的方法,不可在其間留有空隙。多組同類空冷設備如果無法進行同時布置處理中,盡量將其維持在同一海拔高度,這是避免熱風循環的常規舉措。此外,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引風式、鼓風式空冷設備運行機理不同,一般不建議混合布置,如果受場地要求等必須混合布置時,需要保證引風空冷設備的管束與鼓風設備的風扇維持在一個高度上。此外,需要將引風空冷器布置在鼓風空冷器的最小頻率下風向上。
1.2 空冷器布置及梯子平臺布置的分析
空冷器選型環節中,需考慮設備是布置在管廊之上,還是構架之上。為了保證布置合理,水平空冷器的本體方面,需要保證其構架柱腳跨度與下部支撐吻合,這對管道走向、進出口布置、平臺設計等均具有積極的影響,可提高下部支撐結構受力合理性。此外,空冷器的布置中,需要對管道布置的特殊性進行分析,如塔頂和空冷器的管道連接中,需要考慮低布置的方法,避免“U”形結構的發生,還要縮減管道長度、拐彎等狀況,同時豎向布置方面,需要加強塔頂、空冷器之間以及空冷器到冷換構架之間的優化。前期總體設計中,需要對管道進行全面規劃,這是保證進出口管應力滿足基本要求的方法。
空冷器構架方面,需要保證其四周平臺寬度在800mm~1200mm,這是從設備維護、檢修便利度出發進行的設計,管箱需要在進出口位置設置對應閥門,閥門處的平臺寬度需要適當加寬。且空冷平臺與管箱的間距需要不低于600mm,以能看到管道閥門為基本原則。對于空冷器構架平臺進行設置中,需要考慮從地面處通往平臺的梯子,可采用斜梯、直梯,高度低于10m狀況下可采用簡單斜梯,梯子間距等設計要求需要滿足行業規范。
2 空冷器管道布置
首先,管道的布置設計需要滿足工藝規范、儀表安裝要求導尿管;管道布置除了滿足行業規范外,還要考慮空冷制造廠家的工藝技術條件等;管道進出口區域不可進行袋形設計;管道設計中需要考慮設備后期檢修、維護等操作合理性,不可影響檢修、管束吊裝等。需要結合制造商基本條件等對空冷器本體進行操作、檢修、進出口、管束吊裝的全面分析。當空冷設備的入口管道較低時,可采用“π”形布置,這是提高管道柔性的措施。
需要引起設計人員關注的是,鼓風、引風空冷器中,管道的布置形式存在較大差異。前者風機位于管束下端,上部空間較為寬廣,可將集合管放置在上部,讓其起到支撐空冷器本體構架的作用。而引風式空冷器的布置中,風機在管束上端,管束上部的風機占用了大部分空間,管道集合管、π形彎頭一般需要設置在平臺上端,從而起到為操作、檢修人員提供平臺的目的。
2.1 防偏流
空冷器大部分是多臺成組布置。換熱過程中存在氣體、液體兩種狀態,易引發管道振動、破壞問題,從降振角度出發需要保證管道對稱布置,保證空冷器流量的均一性。同時進出口管道的匯集位置不可進行變徑處理,分支前的大主管道必須為直觀,這是保證流體介質等流量分配、傳熱效果明顯的基礎。
并聯管道布置中,一般是一根主管、多跟分支管,空間允許的狀況下,需要將管道設置成對稱、相同形狀的結構,這是維持流量均勻性的基礎。如果配管空間不足,需要采用集合管的方法對流量進行均分處理,結合管與支管的橫截面積總和的比需要維持在1.5左右。
此外,從流體等量均分的角度出發,在空冷器分支前,可設置一段等內徑的直管。如果工藝控制操作中采用閥門進行流量調節,可不考慮管線對稱的設計原則,但是務必加強管內壓降控制,可采用蝶閥、旋塞閥等進行處理。但是實踐經驗表明,閥門控制與對稱管布置相比,效果較差。因此,盡量避免閥門調節閥進行的流量處理,且出口管線位置不可設置切斷閥。
2.2 應力要求及其他受力分析
首先,管道對整個空冷設備管口、力矩的設計必須滿足行業基本要求。其次,為了提高管道柔性分析,需要加強管口作用力、力矩的管理,避免其超過規定范圍等狀況的發生,盡量保證管道長度小、附件少。其次,考慮管道受到介質沖刷阻力的影響,需要對管道支架的位置進行合理布局設計,將其盡量設置在集合管與空冷器接口位置。外界應力、安裝需求的狀況下,需要避免出口集合管與空冷器管口相連。
此外,對空冷器管道進行設計中,需要加強應力方面的詳細設計,布置上必須具有高柔性的特點。相關支架的設計中,如果沒有制造廠家提供的允許值,可采用API661 相關要求進行設計。為了避免空冷器管嘴壓力過大等現象的發生,需保證管嘴的熱漲應力、管線應力之和低于管子應力。特殊狀況超過規定范圍時,可采用增加管子柔性的處理方法。
2.3 其他要求
管道布置方面,需要預留出電纜槽,一般從風機檢修平臺出發,經過管廊后引入,盡量避免進出管廊位置發生交叉干涉等狀況。
空冷器本體結構方面,需要加強工藝裝置、整體框架、管廊的全面分析,一般柱腳采用栓接方法的較多。結合柱腳螺栓位置、支撐載荷等進行處理,并將相關數據及時提供給土建施工方,這是保證整體施工進度的關鍵。
3 管道支架的設置
針對管道支撐進行分析中,需要考慮空冷器入口管道的高度、長度等要素,必要時可在中間設置專門的管架和支撐結構;如果受設計條件限制,管道根數不夠,可在工藝允許的狀況下放大管道直徑,也可以縮減專用管架等方法,這是提高支撐合理性的必要措施,但是需要引起重視的是這不是最佳措施,應該考慮盡量在不影響管束檢修的前提下進行構架方面的管理。
如果空冷器的構架尺寸過大,需要從管廊頂部進行立柱建設,并保證預留空間的充足性,實現對總管、集合管的支撐控制,必要時需要加強對管廊下部整體寬度的控制,盡量降低懸挑長度。如果管道應力可以滿足基本要求,也可設置支架、焊接預埋件、支架等裝置。
結語
空冷布置方面,需要加強流程分析、防火規范控制等要素,盡量降低熱風循環、布置不當等導致的問題,同時需要結合場地大小、空間要求、布置方法等對空冷器管道等進行全面規劃。
參考文獻
[1]郭玉霞.煉油廠余熱回收制冷凝結水聯合單元平面布置研究[J].廣東化工,2016(4):102-103.
[2]鄭志偉,朱大亮,王浩,等.復合型蒸發式空冷器及其設備和管道布置[J].化工設備與管道,2016(1):74-77.
[3]夏云,潘峰.西北地區空冷器在煤化工的應用及其布置設計[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5(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