閤享平 鄭益豐 陳長奔
摘 要:本文主要是探討分析了液化天然氣用超低溫閥門的設計,詳細介紹了超低溫閥門的結構設計,工控特性,制造材料以及制造工藝等,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超低溫閥門的關閉力矩、密封結構以及材料性能等,希望能夠為超低溫閥門設計人員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液化天然氣;深冷處理;超低溫閥門;設計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TH134 文獻標志碼:A
1 閥門材料選擇
1.1 奧式體不銹鋼
超低溫閥門材料需要具備較強的穩定性和韌性,才能確保其在低溫或超低溫工況中不會由于相變而出現變形情況,對閥門的密封性造成影響。一般來說,體心立方結構具有低溫脆性,面心立方結構的低溫韌塑性較好,適用面心立方結構奧氏體不銹鋼作為閥門的閥瓣,閥座和閥體材料,由于以上材料不具備低溫冷脆臨界溫度,因此能夠在低溫條件下表現出較高的韌塑性。在26℃~-265℃,奧式體不銹鋼材料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會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升高。
1.2 PCTFE
該種材料屬于三氟氯乙烯聚合物,材料性質為熱塑性樹脂。由于PCTFE的分子結構當中引入C-CL鍵,因此與四氟乙烯等材料相比在化學惰性、耐熱性、剛性以及耐蠕變性方面都比較低。在液化天然氣和液氧當中,PCTFE不會出現蠕變和脆裂。在大部分非金屬材料當中,其水汽滲透率較低,不會滲透到氣體當中,沒有助燃性,屬于密封聚合物。由于該種物質的耐低溫性較為顯著,在特定條件下能夠達到-270℃。
2 深冷處理
深冷處理是利用冷媒作為冷卻介質,對材料進行程序化深冷處理(-196℃)和低溫回火,從而達到改善和強化金屬材料性能的目的。深冷處理是近年來國際上最新的一種改善和強化金屬材料性能的新工藝技術,是目前最有效、最經濟的一種技術手段。深冷處理過程中金屬中大量殘余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特別是過飽和的亞穩定馬氏體在處理過程中會降低飽和度,析出彌散,并與基體保持共格關系的超微細碳化物,可以使馬氏體晶格畸變減少,微觀應力降低,而細小彌散的碳化物在材料塑性變形時可以阻礙位錯運動。
3 結構設計
3.1 長頸閥蓋
液化天然氣超低溫閥門使用長頸閥蓋主要是為了避免外界向裝置內傳遞熱量;能夠使填料部位遠離閥體中的液化天然氣,全面確保填料溫度在0℃以上,避免由于填料溫度較低而導致閥桿和閥蓋零部件凍結,確保填料工作穩定性。
3.2 滴水板
該部件能夠有效避免閥體溫度向閥桿上端以及填料傳遞,全面確保閥桿上部零件和填料部位的溫度在0℃以上。圖1和圖2表示無滴水板和有滴水板的閥體溫度場模擬圖,對其進行對比分析能夠看出,有滴水板的閥門蓋上端溫度顯著高于無滴水板。在將閥蓋上部進行延伸處理之后能夠有效降低溫度,一般來說,將閥門暴露在空氣當中,當遇到低溫時會使其液化為水珠。滴水板的直徑大于中法蘭直徑,這樣能夠避免低溫液化水滴落在中法蘭螺栓上,防止螺栓出現銹蝕。
3.3 泄壓部件
液化天然氣在氣化之后體積將會迅速擴大,存在中腔異常升壓問題。在關閉閥門之后殘留在閥體腔內的液化天然氣會從周邊環境當中吸收熱量并迅速氣化,閥體內腔壓力會迅速升高,當閥體內腔的壓力超過閥體材料的使用極限時,閥門將會爆炸。因此超低溫閥門需要提供泄壓結構的設計,按照工藝管路的實際要求向閥前或閥后進行泄壓,避免腔體出現異常升壓情況。
3.4 防靜電結構
由于液化天然氣介質存在易燃易爆特征,因此在設計液化天然氣超低溫閥門時需要全面分析防靜電措施。特別是對于PCTEF材料閥座來說存在聚集靜電隱患,靜電摩擦產生火花能使液化天然氣爆炸。在閥體與閥桿,關閉件與閥桿之間需要設置導通裝置,這樣能夠將靜電引出,避免發生安全事故。對于金屬密封超低溫閥門來說可以不設置導通裝置,但是關閉件,閥桿和閥體的電阻值需要滿足標準規范。
4 閥門的密封
4.1 閥桿密封
閥桿泄漏主要分為外泄露和內泄露,液化天然氣存在易燃易爆性,因此外泄露具有較大的危險性。閥桿密封泄露在整個外泄露當中占主要原因,超低溫閥門的閥桿密封,通常都是使用彈性蓄能密封圈、低溫型密封圈和填料進行。為了全面確保低溫密封性能,閥桿的密封結構采用多種密封件相結合的組合型密封結構,還需要使用附加彈性復合裝置,該裝置如蝶形彈簧墊片,在低溫條件下能夠使填料的預緊力得到補償,確保填料密封效果。
4.2 中法蘭密封
在低溫條件下具有良好的回彈性和機械強度,線膨脹系數小。超低溫閥門的中法蘭密封墊通常都是使用柔性石墨纏繞墊片和彈性蓄能密封圈的組合型密封結構。在低溫條件下墊片密封比壓會相對減小,這樣可能會導致介質泄漏。所以需要使用碟形彈簧墊片對中法蘭緊固螺栓連接處進行補償處理。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工廠氣化站以及運輸船的快速發展,也逐漸擴大了超低溫閥門的應用范圍。因此在設計和制造液化天然氣超低溫閥門時,需要全面分析、試驗閥門結構以及材料對產品的影響作用,全面研究相關課題,并且使用試驗方法驗證設計理論,這樣才能夠確保液化天然氣超低溫閥門設計結構的實效性,從根本上提升閥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張大船.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低溫管道材料設計[J].煉油技術與工程,2016,46(6):35-38.
[2]陶國慶,宋忠榮,余宏兵,等.LNG工程用超低溫閥門的設計研究[J].流體機械,2015,43(10):47-51.
[3]羅起飛.大口徑LNG超低溫球閥瞬態傳熱及密封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11):11.
[4]羅起飛.LNG超低溫閥門的設計及材料低溫物性的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11):57.
[5]黃宇,宋坤,陳海平.液化天然氣低溫閥門國產現狀及工程化應用分析[J].石油化工設備,2015,44(2):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