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侖

最近,網上流傳著很多給孩子用偏方治病的事例,有給孩子喝活蝌蚪強身健體的,有給孩子泡家鄉土防治水土不服的……有些父母因為缺乏育兒知識而盲目相信偏方,有的父母則是抱著試一試的心理。
可能被感染寄生蟲,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近日,一段家長給孩子喂食活蝌蚪的視頻曝光。視頻中碗里不停游動的活蝌蚪被一口一口喂進孩子嘴中,家長稱:“這樣吃可以強身健體。”
在民間一直有喝蝌蚪可以治療毒瘡、鬧肚子等病癥的說法。人們認為喝蝌蚪有清肺、順氣、潤喉、靜躁之功效,還有人引用《本草綱目》中的記載,作為這種方法具有療效的佐證。
但據資深醫療圖書策劃人周莉介紹,這種說法是對《本草綱目》理解有誤造成的。她說:“《本草綱目》雖然記載了很多治療方法,同時也收錄了許多民間流傳的偏方,但只是作為一種資料保存下來。喝蝌蚪就是如此,并不代表這種治療方式可信或者有效。”
另外,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喝蝌蚪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行為,因為人體有可能被感染寄生蟲——裂頭蚴。該寄生蟲學名為曼氏裂頭蚴,是曼氏迭宮絳蟲的幼蟲,主要寄生在水中,以蝌蚪、蛙、蛇為宿主。人獲感染的途徑主要有用蛙或蛇的肉、皮局部貼敷傷口,生食或半生食蝌蚪、蛙、蛇等引起。據介紹,裂頭蚴進入人體后會四處游走,輕則身上有紅腫、起皰,重則會進入大腦、眼睛等關鍵器官,造成癲癇、驚厥昏迷、失明等嚴重后果。
腸道菌群失調吃土沒用,反而容易致拉肚子
據媒體報道,家住山東德州的兩位老人,帶著4歲的小孫女來湖北武漢小住。為防止小孫女水土不服,兩位老人竟特意從山東老家攜帶一包泥土,每天用它泡水給小孫女喝。
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秉義稱,所謂水土不服,部分原因是不同區域水的礦物質含量不同,導致一部分脾胃虛弱或者胃腸功能不佳的人,來到新地方喝了當地的生水后產生消化不良、過敏等癥狀。
“想要改變水土不服的狀況,主要是增強身體素質,尤其是脾胃功能,一段時間以后身體就會適應水質的變化。如果癥狀確實嚴重,可以對癥到醫院尋求治療。單純用故鄉的土泡水喝,是不會有什么作用的。”盧秉義說。
不僅不能直腿,而且會影響髖關節發育
給新生嬰兒綁腿是一種常見的習俗,人們將嬰兒從上到下包裹嚴實,捆成蠟燭的形狀,俗稱“蠟燭包”。據說這樣可以避免O型腿和X型腿,因此,很多老人都會給孫子、孫女綁腿。
“這樣包裹的方法并沒有科學依據,不但不能達到使腿型更直的目的,反而可能對嬰兒造成傷害。”沈陽市兒童醫院兒科專家門診主任醫師魏志珍說。
她介紹,多數孩子的O型腿和X型腿,通常都是下肢動態發育過程中某個階段的正常表現,不必過分擔心甚至焦慮。“上述病癥主要的原因多半是由于過去經濟條件不佳,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與微量元素,鈣質攝入不足造成的,綁腿本身與腿型并沒有直接聯系。”魏志珍說。
相反,綁腿之后,給孩子活動造成了限制,影響髖關節的正常發育,反而對嬰兒的發育和成長有害。
不能治療,只能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
燙傷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傷害。很多孩子被燙傷了,往往家長會說抹點香油、牙膏,但是這些日常用品真的能治燙傷嗎?
燙傷的情況非常復雜,受傷程度、患者情況各個不同。必須明確,牙膏和香油都不能治燙傷,只能對傷處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比如香油,可以在短時間內封閉患處,對破潰、感染有一定預防作用。其實過去還有燙傷后用香油調和草木灰涂抹在患處的說法,原理是一樣的。
在處理傷口過程中,一定要使用科學的方法。受傷后,必須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燒燙傷部位,為傷口降溫。如果情況嚴重,需要送醫治療,這時就不要使用任何藥膏或者油脂涂抹患處。因為嚴重燙傷需要醫生對患處進行處理,到醫院清創時還要去除涂抹的東西,會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