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應物(737-792),唐代詩人,長安(今陜西西安)人。一說卒于貞元九年(793)。文昌右相韋待價曾孫。15歲起做宮廷侍衛,豪縱不羈,橫行鄉里,他曾寫詩自述此段經歷:“身為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安史之亂是他生命的轉折點。玄宗奔蜀,他流落失職,才折節讀書,少食寡欲,常“焚香掃地而坐”。廣德二年(764)前后為洛陽丞,后因懲辦不法軍吏,被訟于府衙,憤而辭官,閑居東城同德精舍。后來輾轉為官,于建中二年(781)提升為比部員外郎,在長安與暢當、劉太真、李儋、吉中孚等相交游。次年出京為滁州刺史,興元元年 (784)冬罷任,因貧不能歸長安,暫居滁州西澗。后來又歷任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蘇州刺史。在地方官任上,韋應物勤于吏職,簡政愛民,并時時反躬自責,他曾因無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寫下了“邑有流亡愧俸錢”這樣的名句,沈德潛評論說:“是不負心語。”在蘇州任職期間與顧況、秦系、孟郊、丘丹、皎然等均有唱酬往來。貞元七年退職,寄居蘇州永定寺,不久客死他鄉。世稱“韋江州”、“韋左司”或“韋蘇州”。
韋應物的詩,“高雅閑談,自成一家之體”,最為人們傳誦的是山水田園詩,詩中后人每以“陶韋”或“王孟韋柳”并稱,把他歸入山水田園詩派。他的詞不多,僅《三臺》和《調笑》共四首。“胡馬”一闋,極寫邊塞的荒涼,無一字寫人,卻深切地表現了征人遠戍的孤獨和煩憂,筆力不凡。
《簡盧陟1》
可憐白雪曲2,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3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注釋:
1.簡:書信,此處活用作動詞。盧涉為韋應物外甥。
2.白雪曲:即“陽春白雪”,指高雅的樂曲。
3.哢(lòn g):鳥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