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藝潼
總有一些被我們忽略的光陰,被一個名為余秀華的詩人拾起,她用獨屬于自己對詩歌的悉心體會,對文字細密的編織手法,把時光的邊角料優雅地織好,顏色盡是真誠與熱愛,帶著澀味,卻擋不住其間的溫婉美好,擋不住“不適宜肝腸寸斷”的清澈,擋不住“把無數個黑夜摁成一個黎明”的執著。
最喜歡余秀華詩集的名字:搖搖晃晃的人間。這讓我想起劉年對她的評價:“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涂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兒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她是最能體察到生活瑣碎與痛苦的詩人,正是這種在黑暗里的光明、淤泥里的清澈,將我們的眼眸點亮,不斷感動我們。詩歌從來不吝嗇它的美好,它潔白,一如余秀華詩中的雪,不是因為它從來沒有感受過苦痛,而是因為它能在苦痛中給予人救贖,給予余秀華一根拐杖,給予老井曠遠的思考與想象,給予蘭波夏晨的黎明。
不管是“睡你”還是“沾滿煙火和泥垢”,這些生活塵埃的沉淀才聚成了一個真正的余秀華。沈浩波批評其“沒有藝術高度”,我極不贊同:這些文字真的沒有觸碰到我們自己的內心嗎?它從泥土里生長而來,是她在農村喂兔子的時候,在她跟丈夫爭吵的時候,是她在沒有人理解她的環境中孤獨生長的時候。誰能否認它所表達的力量?“有時我是生活的一條狗/更多時,生活是我的一條狗”,她用她的姿態,向我們大喊著對生活的抗爭。也許外界太容易割傷她,于是她的內心世界也就更加飽滿充盈。當外界的贊美、批評之聲翻涌而來的時候,她說“姑奶奶只寫自己的詩”。多么可愛的一個詩人!多么率直、真切的血肉之聲!
這些詩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生存哲學。我們希望的不應該是永遠的風和日麗,而是跌落之后的勇敢無畏;我們害怕的不應該是不被人理解的惡劣環境,而是被世俗的塵埃所完全蒙蔽的麻木心靈。余秀華是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這一點的,她喜歡嬉笑怒罵,并不在意是否得體高雅,她有血有肉還有真感情,敢愛也敢恨。我們在這搖搖晃晃的人間亦然。我們不會永遠站在高臺上俯視這茫茫蒼生,我們始終身處他們之中,但是要活著,要像余秀華一樣真正活著才行。
在陽光好的日子,把自己像放一塊陳皮一樣泡進水里,愛這千瘡百孔的半生,去過不平整的某段時光。從眼角里看到余秀華走來,像某個不屬于這個倉皇人間的人。她是個仙子,是這個宇宙中勇敢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