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爺爺的散文集中作者簡介上看到他的自喻:“鄙人曾任過小吏,本命屬牛,生性愚笨不善交際,喜固守陋室,青燈黃卷,以茶為“妻”,以煙為“妾”,以書為友。我讀之頗感有趣,這也許是他人生最簡單明了的歸納。
我爺爺退休前是名公務員,但因他平時喜好讀書,退休后,他又順理成章地成了半個作家。
爺爺對我的耳濡目染是無可替代的,不只是因為他學識淵博,更是因為他做事刻苦認真、誠實守信,是我做人的榜樣。同時,我對爺爺還懷有另外一種特殊的感情,他的大書房中有萬卷藏書,我一直到12歲都是睡在他書房中長大的,當時我真是坐擁書城,對我的影響很深很大。
幾年前,爺爺接下了十分重要的任務——為自己的家鄉宣平寫一套介紹當地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的《宣平地方歷史文化叢書》。為家鄉做一份貢獻,是我們每人都應盡的責任與義務,所以我爺爺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于是,每天客廳都少了爺爺的身影,晚上吃過飯,等我做完作業,我與爺爺都要坐下來聊天看書、看看電視。現在只剩我和哥哥,而爺爺在二樓正和一些編寫人員仔細地探討叢書的一些問題或獨自一人在奮發地寫作。
日復一日,爺爺早出晚歸。中午本應是他坐下來休息休息,品幾杯茶,看幾頁書,或是睡個好覺的時候,現在爺爺卻一直在工作室認真地看稿子,不愿意放過每一個錯誤。有時候啊,他還坐下來,給我看稿子,讓我看看咱們人杰地靈的宣平從古至今都出過哪些人才。他總是說:“吳麟霄,你看,宣平是這么一個人才輩出之地,你要以他們為榜樣,爭取超過他們!”每一次我都信心十足地回答:“當然!”聽見我說的,他便露出他的潔白的牙齒,開心地沖我笑……
其實,我爺爺并沒有必要接受這個任務。爺爺日復一日地辛苦工作,甚至有時要邁著年邁的雙腿踏進深山老林,想盡辦法地拍下每一張珍貴的照片;每天深夜,等我睡了,爺爺都依然一個人獨自在燈下思忖。即使爺爺不是一個特別偉大的人,但在我心中,他絕對是一個值得所有人尊敬的人。
歷時數年,經過全體編寫人員與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共10卷245萬字的《宣平地方歷史文化叢書》終于完成。它傾注了我爺爺多年的心血與汗水——一位六十多歲的老人!他經常同我說,宣平曾經出過三位宰相、二位狀元、一位探花,還有過一位輔佐過五朝皇帝的忠臣、道士——葉法善等。我想,我的爺爺和他的這套叢書同樣值得被載入宣平歷史的史冊。更重要的是,爺爺刻苦負責、誠信平和、方正大氣的為人處事的精神將化為一本本被永久保存的書籍,鼓舞著我向夢想與未來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