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龍
【摘 要】在我國近幾年的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出現了一些財務管理的新問題和新狀況,為了進一步的增強農村財務的管理工作,要進一步抓緊農村審計工作得落實,把審計工作當作農村財務的一項新的突破口,在農村中對于財務工作多多展開,加強審計在農村財務中的監督工作,理順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發展和鞏固農村經濟,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本文通過對農村審計規范的管理,深入的探索了農村工作的財務管理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財務審計;農村財務管理;規范;現實意義;管理;審計制度
一、當前農村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
第一,當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集體組織都存在著無財務收支預算,審批程序缺位,開支無度。財務支出雖然附有“六議兩公開”的會議記錄,但這都是表面現象,實際上就村支書村主任二人就決定了村中大額的開支項目,然后就拿“六議兩公開”的會議記錄讓民主理財小組、村務監督小組、村民代表逐個簽字或者代表成員簽名。因為下設機構的這些成員都不掙村委的工資,所以村支書和村委的一些違規操作他們就不會反對了。
第二,村集體財務的存在違規舉債的行為。由于歷史原因和原來村中的習慣,以前村集體煤礦或其他企業的收入,以致村集體逢年過節可以給村民發放米、油、面等福利,村民吃水用電等個人開支全由村里支付,現在有些村集體收入減少或者無財政收入,但還是延續了原來的福利水平,這就導致了違規舉債的行為,違反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堅決制止發生新的鄉村債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中不得舉債違建工程,不得舉債發放職工工資,津貼、補貼及解決辦公室經費不足的有關規定。
第三,報刊費用嚴重超標。根據晉農經發“2010年起,村級訂閱報刊費用要按村級人數來核定1000人一下(含1000人)的村,不得出熬過1000元/年,1000人到2000人的村,不得超過1500元/年,2000人以上的村每年的訂閱量不超過2000元/年。”但是地方的宣傳部下達的黨報黨刊的任務嚴重超額,甚至高達4—5倍,而且是必須完成的任務,加重了村集體的經濟負擔。
二、強化農村財務審計的意義
第一,對于推行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重要意義主要強化農村財務審計工作,能夠很好的揭露在財務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作為一種集體模式下的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形式,集體成員共有的集體的財富,不允許又個體占用或者挪為他用。但是,現在的農村中也存在一些現象,農村的干部領導侵占集體的資產,利用集體資產大吃大喝,奢侈的浪費現象偶有發生;農村賬目還會存在一些亂收亂支的現象,有些賬目也混亂不堪,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集體經濟力量被削弱;亂收亂支現象,導致集體資源的流失和破壞,如果還不加強對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不能夠及時的彌補農村財務管理中出現的漏洞,必然會導致農村經濟的發展出現問題。
第二,首先,在農村中推行審計制度。對于基層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處理,對于農村政策能夠更加全面、正確的落實,也能夠從側面提高農村干部依法的這行國家政策和財務管理。其次,強化農村審計工作,還有利于農村財務公開的推行。在農村推行財務審計工作,還有助于提高農村財務審計的人員的工作能力,當前,在我國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中,財務人員普遍年齡偏大,文化素質不高的現象,大部分村組的審計工作者沒有專業的培訓和理論基礎,大部分的工作者存在者隨意處理賬目、包包賬等現象,這與會計基礎規范相違背。工作水平和能力的低下,已經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農村經濟形勢。因此推行農村審計勢在必行,農村財務審計的落實,可以幫助農村財務審計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上升,提高農村審計人員在財務上的規范,可以使財務審計人員嚴格按照會計制度來對農村財務進行管理,保證了農村財務賬目的真實性和全面性。
三、推行農村財務管理實現規范化的措施
第一,不斷的提高農村審計工作人員的自身素質。對于農村審計工作要不斷地往制度方向發展,首要的一點就是在農村財務審計管理隊伍的建設上農村經濟管理部門要不斷的強化,完善縣鄉的審計機構,對審計工作人員及時補充。對于審計工作人員要定期進行培訓、考核和監督,還要經常舉辦一些關于培訓方面的交流會,經常溝通各個單位之間關于財務審計方面制定的規范,對于各個方面的財務水平實現有效的提升,為其工作展開、解決問題提供保障。
第二,要嚴格落實審計紀律,提高審計的權威性。伴隨著農村審計工作的展開,要不斷的保證審計的質量,樹立審計的權威,嚴肅的對待審計工作。在審計工作中要做到:一是審計賬簿不留死角;二是核查手續不留漏洞;三是定性是非不偏聽偏信;四是處理問題不留情面。做到這四點,我們可以保證審計結果的執行力,有利于樹立審計工作的權威性和嚴肅性。
第三,上級政府重視財務審計結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規進行約束。要積極地改善審計環境,克服審計工作中的不利因素。長期以來,農業部門的經濟管理部門地位比較低,權威性比較差,是農村審計工作的一個頑疾。尤其在審計結果執行方面最為明顯,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了。對于這些在農村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讓審計部門工作者充分的利用紀檢和監察的權利,在此基礎上,與相關權威部門合作,對于案件的查處和解決糾紛上要有積極的態度,對于黨和有關部門交給我們的各項工作要做到保質保量的完成,這樣才能使得黨和政府加強對農村審計的重視和支持。在這樣的努力下才可以不斷地改善審計環境。
第四,在審計工作上要把握好環節突出重點。首先,在審計工作中要一直抓住工作重點,即“三資”(資金、資產、資源),一審財產物資,查賬、物是否相符;二審存款現金,查賬款是否相符;三審各基收支,查是否符合規定;四審集體積累,查去向是否清楚;五審承包上交,查合同是否兌現;六審各項往來,查債權債務是否落實。其次,在工作環節上還要做到,查清、查透、查深,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我國的法律法規執行。對于被審單位,要嚴格按照審計流程來辦事從審計通知書下發到審計單位,到要有工作底稿、原始材料的復印件、審計報告、證明材料、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審計結論、處理意見,最后形成審計建議書,然后立卷歸檔,做到資料齊全。
第五,加大審計力度,將審計目標往規范化、制度化、經常化發展,不斷地增強審計在工作中的力度,提高審計的覆蓋面積。將原有的原來的農民負擔專項審計和集體財務審計拓展到村干部離任審計、承包合同審計、群眾舉報審計、重點財務審計等。做到日常業務定期審、農民負擔重點審、班子調整離職審、群眾舉報專項審、重點問題經常審,擴展了審計范圍。
第六,對于審計結果要做到審建結合的方式。在審計的策略上,做到因地制宜的方法,采取“四個結合”,一是專業審計與民主監督相結合,將財務公開是否落實納入審計內容,幫助被審計單位搞好民主理財工作。二是審計監督與常規審查相結合,以鄉鎮為主負責審計監督,鄉鎮負責組織村會計或者報賬員集中辦公審查,堅持按月集中記賬,檢查財務收支賬目。三是縣級直接進行審計與鄉鎮、村自查自審相結合。四是審計監督與業務輔導相結合,審計中堅持查揭問題與提出合理化建議相結合的工作原則,及時指導幫助被審計單位,糾正錯賬、梳理問題、健全制度,較好地發揮審計職能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書峰,孟曙光.加強農村財務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J].吉林農業,2016,(01):77.
[2]金瑞琦,趙彩霞.加強農村財務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J].吉林農業,2016,(02):75.
[3]易小明.加強農村財務審計規范農村財務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7,(0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