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穎
標準化單店加速復制。
2018年創新中國總決賽的DEMO GOD花落健身界,科技健身連鎖品牌K-EMS用它“小而美、可復制、科技感”的商業模型吸引了評委,并斬獲青松基金創始合伙人劉曉松“300萬元拍下1%股權”。
“美國健身人群滲透率為20%,中國1%都不到。看起來全民健身的5萬億市場所有人都虎視眈眈,但事實是從數量對比上來看,并非中國的健身房供不應求,而是傳統健身房無法滿足現代都市人群的健身需求。”K-EMS創始人兼CEO金昕說。
都市人群對健身有效果、耗時、便捷、體驗等多方面的考量,而運動效率和運動時長似是永恒的博弈。K-EMS所主打的“科技健身”則為破局而來:一方面,通過引進創新技術設備輔助健身,弱化非標準因素,提升同等時長健身效果,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基于單店模型的標準化可復制性,通過直營加盟并行的方式加快鋪店,加強客戶便捷度的同時完成數據沉淀。
K-EMS于2016年4月成立于北京,此前,創始人金昕在南加州大學念完金融學后,便在美國從事私人銀行資產管理工作。
工作的充實忙碌,也給健康帶來隱患,這令她對醫療健康類的項目格外關注。了解到“EM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電脈沖肌肉訓練),是因為從事醫美的老同學金龍泉(現為K-EMS COO)在使用這項技術,為顧客做瘦身抽脂后的修復,而他們研究討論后發現,這項技術在健康預防方面更有市場。
據了解,EMS的原理,是通過模擬人體大腦生物電信號,將中低頻率脈沖電流直接作用到目標肌肉群,通過調控脈沖電流的強度、頻率、間歇時間等因素刺激肌肉協同工作,達到減脂塑形的目的。訓練者需要先穿戴專業的EMS訓練服,然后由教練將身體多個部位的電脈沖信號強度調整到適宜水平,進而根據不同訓練目標開始相應模式的健身訓練。
“這項技術最早是由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和美國航天局開發,用于防止暴露于無重力狀態的宇航員的骨密度減少和肌肉萎縮,后來許多娛樂明星和體育運動員也開始使用,比如短跑飛人博爾特。”金昕告訴創業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
因為肌肉在微電流作用下處于持續收縮狀態,經由15?20分鐘的配合訓練,就可以達到傳統健身2?6小時的運動效果,這是EMS健身的最大優勢。對都市人群來說,這種“設備輔助式”的訓練對動作的難度要求降低,健身頻次也降低,更迎合“懶人經濟”。K-EMS提供6種訓練模式供選擇,包括肌力、有氧、放松、瑜伽、產后和康復。
金昕認為這項科技確實解決了健身痛點,是K-EMS可以穩步發展的保障,“體脂在20左右,3?5次訓練出馬甲線、人魚線不是問題。如果體脂35以上,給我36節課的時間,我可以讓你脫胎換骨。”而基于效果的口碑營銷,也讓K-EMS基于種子用戶傳播可以持續獲客。
而在技術和設備的引進方面,K-EMS選擇的是與韓國廠商CORE MOVEMENT合作,相對于其他主流國外EMS設備品牌,它的特點是相對輕量、可以洗滌,且可以鍛煉更多部位。
“小而美、可復制、科技感、容易發朋友圈”,是金昕對K-EMS店鋪模型的關鍵點總結。相較于一般健身房的“工業風”,更具時尚感、科技感的環境設計、一對一的私密空間,和服務性更強的體驗,讓K-EMS圈準了自己的忠實用戶人群。
“不需要攜帶任何運動用品,穿著高跟鞋、晚禮服、西裝都可以來運動,15分鐘解決問題,再回去上班。”金昕說,“白領、寶媽和高端人群都喜歡來我們這里健身。”
K-EMS一家標準的門店面積在60?150平米,設有吧臺、休息區、運動區和兩個淋浴間,并配備一個教練。運動區可以支持兩個人同時訓練,每次時長為20分鐘,費用為 398 元。對店鋪面積要求不高,且教練只需標準化操作,單店的租金及人力成本便能得到控制。而單個客戶較短的訓練時長,也便于訓練場地的有效周轉。“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單店的月營收可以達到10?20萬元,毛利率很高。”金昕說。
K-EMS的門店擴張模式為直營和加盟并行,直營門店主要布局在一線城市,選址核心商圈。加盟店則在二三線城市開放,一般選址中高端社區,開店總成本在五六十萬元左右,總部收取加盟費包含設備費用。
從在北京開設第一家門店起,金昕和團隊就用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對門店運營SOP做“沉浸式”打磨,包括單店的盈利模型和可復制性。2017年年底,K-EMS全國門店數突破百家,目前的數字為200余家,其中加盟店占80%。相對于其他同類品牌的開店規模,金昕選擇加盟的模式是想在這階段跑更快,“國內還有一些歐洲的設備廠商在開店,但目前沒有一個是做加盟連鎖的,我們是唯一這個打法。”
她的計劃是在未來三年在全國開出1000家門店,這個數字在健身業并不多見。而K-EMS的構想不止于此,除科技健身外,基于客群的屬性,健康管理服務也會是發力的重點。“比如運動營養的基因檢測,為用戶搭配最適合的營養餐食,以及醫療美容、皮膚護理、智能穿戴與趣味交互訓練等項目。除此之外醫療康復也是非常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