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赟赟
摘要:新時期,原先古老的賬房職業,也要適應新要求。財務人員自身應當具備五種能力和六種意識,闡述了財務的基本能力。
關鍵詞:財務;能力;意識;基本素質
財務是一門古老的行業,以往工作的核心是對正在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通俗一點來講便是記賬、報賬。不僅如此,財務在目前還要對經濟業務進行監督,對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因此財務人員需要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才能順應未來的發展。
一、五種能力
(一)制訂規范能力
財務的事情盤根錯節,財務人員面對諸多事務需要辦理,孰先孰后,誰輕誰重。抓日常基礎,訂相應制度是工作的核心重點。樹立規范意識對財務工作而言是職業的本能。財務人員協助管理層做好流程設計,統籌安排控制體系,建立一整套完善、周密、切實符合企業實際情況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內部控制制度,在企業內部認真貫徹執行,會使企業內部組織合理、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管理科學、提高效率、促進發展。
(二)數字敏感能力
企業管理本質是數字管理及應用,財務更是數字密碼。筆者一向認為“數字會說話”,沒有相關知識的積淀以及對企業全局的把控,是無法解碼呆板數字背后蘊含的極其繁雜和豐富的涵義。一名優秀的財務人員具有能從簡單的數字中看出差異、進而發現問題的能力,對數字保持高度的敏感性,猶如偵探般敏銳的頭腦,及強大的邏輯推理能力,也有考古學家的毅力與耐心,在紛繁的大量數據也有可能是以往多年的數據中,抽絲撥繭,找到差異點,能夠及時控制企業運營過程中的風險。
(三)原則與靈活的均衡能力
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迎來高速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而政策方面卻顯得相對滯后,在實際業務中,遇到政策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的時候,此時財務人員要冷靜面對,與相關部門進行及時溝通、反饋,掌握好政策執行度,力求用好政策優惠政策。
財務是公司的“賬房管家”,與公司領導層及各部門都會打交道,看問題與角度必須要有大局意識、核心意識、責任意識。按照規章制度制訂完善,自然是好的,但實際業務中卻經常會遇到“擦邊球”的情況。這就考驗財務人員的“情商”。諸如:企業規定,錢到賬之后,才可簽批發貨單同意倉儲部門發貨,但實際情況卻經常遇到,銷售部門替客戶說好話,稱已前去銀行劃賬,只是銀行匯款慢而已,下游廠商急需產品生產,耽誤不起。銷售怕失去客戶,此時就會強烈要求財務人員,先行發貨。此時財務人員就面臨兩難,其實財務人員此時能靈活的提出,要求對方傳真銀行匯款單復印件,并由銷售人員做擔保,由財務負責同志與分管領導簽批,也是可以放行的。
(四)表達溝通能力
財務專業術語眾多,與本專業人員交流基本不存在問題,但是因財務的特殊性,經常與非專業人員進行溝通,此時就需要財務人員將專業術語簡單化,口語化,方便對方能聽清、聽懂、了解意思,不至于理解的南轅北轍,耽誤事情。諸如,領導最關心的利潤率、現金流等信息,在財務方面卻有好幾個指標與其相對應,但因分析方法不同,經常會出現相反結果。此時就需要財務人員運用清晰、準確、深入淺出的語言解釋各指標所蘊含的含義。供領導決策時使用。
財務,大家都有一種感受,每天忙忙碌碌做了很多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但年底考評的時候,卻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感覺每天干的都是相同的活兒,遠沒有銷售、采購部門那么亮麗的成績單,那么豐功偉績,那么多令人感到驕傲的亮點。因此要學會與外界進行溝通,要讓大家了解財務,認識財務的重要性,得到大家的理解與支持,這樣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首先要注意及時進行財務分析,以書面的形式,向領導層進行匯報,其次,善于運用財務分析方法,發現問題,并及時得出解決方案,供領導層參考,有些事務最后推進不下去,也能知道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最后,每件事情,都要做到雁過留痕,做好工作日志,注意平時積累,這樣不至于到年底時,感覺無話可說。財務人員要注重文字功底,要善于表達會做,會說。
(五)分析判斷,善于學習的能力
財務,最值得大家稱頌的,應該是分析判斷,在一堆財務報表以及大量數據中,利用專業的分析方法,得出結論。財務人員要建立判斷意識,提高判斷能力,而不是凡事都要查找書本,教條的照抄書本。合格的財務人員,在業務發生之時,在腦海中就應該具有分析判斷意識,分析出該項業務的可控點,不可控點及風險點,相應的處理方法,也應該同時浮現于腦海之中。去其枝葉,只留主干,清晰的輪廓也就呈現在眼前,進而判斷可行性。如遇本身專業的局限性,也懂得找“外援”,查漏補缺,學習上進。
二、六種意識
(一)誠信、獨立意識
虛假會計信息是一項嚴重的誠信事故,危險公司聲譽并導致嚴重后果。虛假會計信息誤導領導層決策并給企業帶來危機;虛假會計信息可能會誤導投資者、債權人的預測和決策,使其利益受損;上市公司編制虛假財務報告,更會引起糾紛不斷,甚至影響社會穩定。財務人員要將道德品質放在首位,樹立“不做假賬”這一職業信條,并將此信條貫徹在整個職業生涯,包括人生道路上。
財務部門并不超然存在,是隸屬于企業的一個部門,為了服從管理者,存在發生放棄原則和職業道德的風險,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發生。財務要有客觀、公正處理業務事項的地位,同時為了避免出現財務人為操縱企業,職業道德是對財務在工作中的行為規法,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將誠信記錄納入個人職業生涯。
(二)參謀決策意識
企業法人或授權的高級管理人員依照法律法規代表企業開展經營活動,并對本單位的財務行為和對外提供的會計信息負責。但是企業領導層不可能做到完全、準確地掌握各項財經知識及財務制度、法規,財務人員要運用專業知識,為領導層當好經濟參謀,明確責任。
(三)競爭學習意識
財務人員要樹立競爭觀念,增強競爭意識,學無止境,加強本專業學習,主動學習國際經濟知識,主動與國際接軌,拓展自己的思路與眼界,并將所學知識,在適合本國國情、本企業實際情況的前提之下,運用到工作中來,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近幾年,國家層面出臺了新的會計準則、制度,財務人員要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掌握并靈活運用到實踐活動中,始終處于信息最前沿。
(四)風險防范意識
以往會計職能只是單純記賬,機械性、重復性、事務性工作占重要部分,管理手段單一,風險意識淡薄,缺乏風險與危機意識。現在隨著財務內容擴大,財務人員要主動樹立風險意識,在經濟業務中,主動發現并處理風險點,為企業防范風險。
(五)成本控制意識
傳統的成本核算,只是對當前所用的人、財、物的核算,并沒有涉及到廣義的成本,諸如:機會成本、時間價值、沉沒成本等。用以往的核算方式,這些成本因方法的局限性無法得到精確核算,經常被忽視。但其實以目前的核算方法與分析模式,這些成本對于一個項目的選擇,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運用項目分析模型時,這些成本起到關鍵性作用。比如一個項目建設期、經營期往往數年,這期間的物價水平,外匯利率,M2等宏觀數據都在變化,無法直接得出結論,這時就需要考慮時間價值,折現后得出結論。
(六)資本市場意識
根據加入WTO的協議,我國市場進一步開放,我國有著遠勝于其他國家的政治社會穩定,人口紅利,市場廣拓的優勢。國外資本投入比率不斷增大,招商規模也不斷擴大,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沿線國際間經濟合作往來將更加頻繁,隨著投入融資體制改革的不斷發展完善,實際工作中出現了各種不同特征的資本組合形式。新情況、新問題也會不斷呈現,財務人員要樹立多元化意識,尋求多種融資渠道,保證企業對資本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滿,于悅.財務戰略管理學科體系的構建[J].會計研究,2008 (1).
[2]許國藝.論財務管理的發展趨勢戰略財務管理[J].財會月刊,2006 (33).
[3]萬婷婷.戰略財務管理對傳統財務管理的挑戰[J].審計與理財,2008 (5).
[4]李慧君.戰略管理與戰略管理會計[J].中國集體經濟,200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