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輝 于泉蛟
摘 要:科學發展觀,一方面是理論性的,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永恒發展的時代主題;另一方面,又是實踐性的,融于社會實踐的各個領域,并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因此,理論形態和實踐形態是科學發展觀的雙重維度。正確把握和厘清這兩個維度,是科學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前提。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理論形態;實踐形態
中圖分類號:D6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1-0028-0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進入全新的時期,“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是意識形態建構的新目標,這其中,就蘊藏著科學發展觀的思維理路??茖W發展觀是時代永恒的主題,是我黨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吸取其他國家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為適應我國新時期的發展要求而提出來的。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不僅應從理論上予以繼承發展,更應該在實踐中去生成創新。所以我們說,理論的繼承性與實踐的生成性構成了科學發展觀的雙重維度,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與實踐形態的辯證統一。
一、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繼承性
1.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與發展?!耙柟恬R克思主義,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1]33,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針對新時期現代化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現實狀況以及時代特征緊密結合的成果,是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科學理論。馬克思主義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條件下產生的,反映了當時時代的要求,體現了時代的脈搏。同時,隨著歷史的發展,又總是調整著自己的理論形態,不斷進行著創新與發展,以緊跟時代的潮流,適應發展和變化著的時代需要。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茖W發展觀正是基于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繼承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代領導集體智慧的結晶,是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前提內容、思想基礎之一。
2.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毛澤東指出:“中國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于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還是解放生產力的?!盵2]1079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最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歸根到底要體現它的生產力比資本主義發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要不斷改善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盵3]63江澤民指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把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始終作為一件大事來抓?!盵4]532發展是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任何時候、任何階段,都要以發展作為根本的核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茖W發展觀正是對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豐富,是關于科學發展的理論總結。
3.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繼承和發展??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盵5]850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并且共產主義將是“自由人的聯合體”,“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盵6]694毛澤東在民主革命時期強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路線,并把它作為我們黨的根本政治路線。鄧小平在改革開放時期提出“三個有利于”標準,強調一切工作要有利于生產力發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黨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茖W發展觀正是在馬克思主義關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原理的基礎上,明確了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梢哉f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的當代形態。
總之,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最基本的原理,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繼承和創新,而且在更為廣闊的內涵和外延上豐富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當代中國的時代背景下,科學發展觀絕不是最后的理論形態,因為科學發展觀包含著與時俱進的理論精髓,其更為深刻的理論內涵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和總結,在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一步生成與發展。
二、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生成性
科學發展觀的實踐生成性,指科學發展觀具有堅實的實踐維度,構成了科學的理論形態,并且構成科學的實踐形態。從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中審視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產實踐、政治實踐、文化實踐以及整體的社會實踐中。正是在這多重的實踐活動中科學發展觀獲得了實踐的形態。
1.科學發展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茖W判斷國內外形勢,歷來是我們黨制定正確方針政策的前提。從國內來講,“我們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發展還不高,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居世界后列,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狀況長期存在。”[5]730從國際條件來講,以科技和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激烈。這決定了我們要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實現科學發展,不僅要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且還要統籌兼顧。這一切揭示了科學發展觀與我國經濟建設是緊密聯系的,與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合二為一的,歸根結底,與創造實體財富的物質生產實踐是血脈一致的。進一步說,只有當物質生產實踐真正以科學發展的形式展開時,科學發展觀才實現了其理論的價值,也只有在我國人民的物質生產實踐中,才能夠豐富和創新科學發展觀。從這一層視角來審視,科學發展觀是實踐性的,隨著物質生產實踐而不斷生成與發展。
2.科學發展觀要在政治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茖W發展觀的重要維度,在于指導政治建設科學發展,不斷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提高相適應。”[1]27因此,在政治體制改革過程中要實現科學發展,促使政治實踐科學有序。當前,我國正處在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現四個全面的關鍵時期,涉及社會主義民主、依法治國、行政體制改革、建設服務型政府等等各個方面,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改革工程。要想實現政治體制改革穩健有序,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并在人們的政治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和創新科學發展觀。從這一層視角來審視,科學發展觀具有鮮明的政治性,是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大政治,正是在廣大人民的政治實踐中,科學發展觀獲得了真正的人民性。所以,科學發展觀在人民的政治實踐中必將獲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
3.科學發展觀要在文化實踐中進一步發展。當前,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發展文化事業,提高文化軟實力,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是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文化發展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力量,沒有精神的支撐,經濟和政治發展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應該有繁榮的經濟,也應該有繁榮的文化。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國民素質的提高和人才資源的開發。面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激烈競爭,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面對小康社會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全黨必須從社會主義事業興旺發達和民族振興的高度,充分認識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盵7]33為此,必須科學發展我國的文化事業,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茖W發展觀也應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實踐中進一步吸取精華,豐富和創新自身的文化內涵,從這一層視角審視,科學發展觀是融于我國人民的文化實踐當中的。
4.科學發展觀要在社會實踐中進一步發展。胡錦濤曾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事業。物質的、政治的和精神的文明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方面。缺少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社會都不可能健康地向前發展。因此,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是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整體地向前發展,絕不是某一方面的片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根本的方法則是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因此,科學發展觀是統領整個社會向前發展的科學理論,也正是在人民群眾廣闊的社會實踐中,科學發展觀真正體現了其價值。
總之,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科學的理論形態。同時,科學發展觀緊密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生產的、政治的、文化的以及社會的整體實踐中,呈現出典型的實踐形態,并在實踐中獲得了進一步的生成和發展。科學發展觀作為理論形態,它內在地包含了不斷根據社會現實的變化進行自身理論發展與創新的實踐精神,并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整個社會發展的總體方向相一致,與國際社會和諧發展的普遍要求相統一,立足于以人為本的精神實質、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作為理論和實踐的完美結合必將在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本書編寫組.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江澤民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