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總體來看,俄羅斯農業發展狀況較好,但是各個區域的地理位置、民族結構、自然氣候、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對俄羅斯不同區域的農業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另外農業生產效益和生產成本,以及投資結構、畜牧業的養殖、農作物的種植結構等對俄羅斯各區域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分析俄羅斯各區域農業生產發展的差異性,能夠更好地了解俄羅斯農業生產經濟的發展潛力。
[關鍵詞]俄羅斯;農業;經濟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7-0052-03
Analysis of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Russi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Yang Xue feng
(Institute of Russian Studies, Jili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Changchun, Jilin 130033)
Abstract: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can reflect the relatively good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Russia. But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 location of regions, ethnic structure, natural climate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Russia. In addition, Russia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various regions is influenc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benefit and cos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the raising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the planting structure of crop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Russia, so a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the Russia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conomy.
Keywords: Russia; Agriculture; Economy
[作者簡介]楊學峰(1973-),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俄羅斯問題。俄羅斯是一個地域遼闊的國家,其土地、勞動力、物質投入以及資本等與農業生產要求相關的因素,在各個聯邦區域中分布不均勻。各地區之間農業生產力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可知,南部地區農業生產力發展勢頭較好,其農業的生產、投入、產出增長的速度在整個國家中發展較快??傮w來看,俄羅斯農業經濟發展狀況較好,俄羅斯農產品的出口貿易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經濟社會水平、自然以及民族結構的因素,導致各個區域的農業發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一、自然條件因素以及成本優勢構建出黑海沿岸糧倉
在現代化農業條件下,俄羅斯具有良好的自然條件,俄羅斯土地資源豐富,耕地面積大約為115億公頃,占據世界黑土地面積的1/3,國內人均耕地面積約為085公頃,俄羅斯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條件。另外,俄羅斯農業生產主要集中于黑海沿岸區域,農業生產區域交通便利,出口運輸渠道暢通。另外隨著出口量的不斷增加,俄羅斯在國際糧食先發定價的優勢也日益突出。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域,是俄羅斯生產和出口的最大省級地區,是俄羅斯主要農業產地,被稱為俄羅斯的糧倉,能夠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在邊疆地區,農業的用地大約在475萬平方俄里,其中有390平方俄里是耕地面積。俄羅斯11%的糧食(其中40%的玉米、84%的水稻)以及20%的向日葵、100%的茶葉和50%多的葡萄以及大部分的柑橘都生產于克拉斯諾達爾的邊疆地區。該區域的水果、甜菜、糧食漿果的產量都居第一位。禽類和肉類居第二位,蛋類的產量居第三位。奶類和蔬菜類的產量居該區域的第四位。該邊疆地區有兩萬多家農業企業,其中有125萬家是農場。另外還有八十多萬家的個體農戶、大約有三百家工廠、大型聯合企業、個體農戶以及小型企業共同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工作[1]。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域,具有較為獨特的自然條件,為該地區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較為良好的經濟效益和快速發展勢頭,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商家紛紛前來投資。當前,該區域已經與美國、德國、烏克蘭、以色列、法國、塞浦路斯以及奧地利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另外該地區的農業為中國的農機企業開拓了一定的市場空間。
二、農業收入的空間差異性
1998—2017年間,俄羅斯各個地區中的農業收入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在七個聯邦地區中,南部聯邦地域的農業收入占據全國農業總收入的比重日益增加,一直呈現上升的發展趨勢。1998—2002年,俄羅斯南部聯邦地區的農業總收入,占全國農業總收入份額的16%,2013—2017年期間其比重增加到23%。圖1俄羅斯各聯邦的各個地域的農業收入在全國農業總收入的百分比通過圖1能夠看出1998—2002年期間,中央聯邦地區的農業收入在俄羅斯全國總收入中排名第二,在伏爾加聯邦地區之后。但是在2003—2007年期間,這個比重持續出現下降的狀況。在2013—2017年期間,重新呈現回升的狀況,在全國農業總收入中占據26%,基本已經恢復到了1998—2002年期間的水平。在1998—2012年期間,伏爾加聯邦地區在農業總收入中占比最高。但是在2012年之后其農業收入比重與烏拉爾聯邦地區、西伯利亞、遠東聯邦以及西北聯邦地域同時出現下降的態勢,并且下降的幅度較大,但是在七個聯邦區域中依然位居第二。在1998—2017年期間,西伯利亞聯邦地區在全國總收入中,農業收入占據比重明顯下降的趨勢,但是其下降的幅度相對較小,其所占據的份額在17%左右,在1998—2017年期間,西北聯邦地區與烏拉爾聯邦地域,在全國農業收入中比重偏低,分別位于第六名和第五名,在七個地區中,遠東聯邦地域的占比最低,每年均值達不到5%[2]。
三、農業生產空間格局的差異性
在1992—2012年的二十年時間,俄羅斯農業的生產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但是由于俄羅斯現代化農業水平較低,種植業容易受到氣候條件、自然災害的嚴重影響,因此俄羅斯農業存在產量不穩定的情況。
俄羅斯中央聯邦地區的畜牧業具有顯著的優勢,牛肉產量在全國范圍內名列前茅,禽肉、豬肉的產量占有量為最高。該地區為全國范圍內最大的甜菜生產區域,但是在20世紀末,該地區甜菜生產量持續出現下降的狀況,直到21世紀初期呈現回升的狀況。在2013—2017年期間,該地區對農作物的品種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馬鈴薯的種植,將甜菜的種植增加了,該區域不斷增加甜菜產量,占全國甜菜總產量的比重最高,達到56%左右、與排在第二位的南部聯邦地區相比多出兩倍,由此能夠看出,在全國范圍內中央聯邦地區占據一半產量[3]。
南部聯邦地區具有較強的生產優勢,例如:油料、糧食產量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在各個聯邦中產量相對較高。伏爾加聯邦的畜牧產品,以及農作物的發展較為均衡,該區域的蛋類、牛肉以及奶類的產量較高,豬肉、蔬菜、油料作物以及糧食作物的產量,在全國總產量中排名第二。
(一)油料作物生產格局的差異
大豆、葵花籽、油菜籽是俄羅斯主要的油料作物,其中葵花籽在俄羅斯的油料作物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在1998—2017年期間,俄羅斯油料作物的產量浮動較大,但是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一方面是由于俄羅斯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為此增加了人們對食用油的需求。另外,由于國際市場的大量需求。在1998年,俄羅斯的油料作物的總產量達到311萬噸。2005年油料作物的產量大量增加,與2004年相比增加了168萬噸。2017年油料作物的產量再次大量增加。俄羅斯油料作物主要產于南部聯邦地區。2015年,南部聯邦地區的油料作物的產量達到1882萬噸,在全國油料作物產量中占606%。在1998—2017年期間,該地區的油料作物的產量波動較大。在2016年前,該地區的油料作物的產量在全國油料作物產量中占據一半以上,但是在2016年比重出現下降的現象[4]。
(二)蔬菜生產格局的差異
在1998—2017年期間,俄羅斯的蔬菜生產除了個別年份之外,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2010年受自然災害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上升的趨勢并不明顯。 2003年,南部聯邦地區的蔬菜生產量位居全國第一,不論是占全國的比重還是其產量都高于中央聯邦地區。在1998—2017年期間,南部聯邦地區產量從228萬噸增加到了5876萬噸,2016年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235%,2017年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為373%[5]。
從各聯邦總體的生產狀況能夠看出,伏爾加聯邦、南部聯邦地區以及中央聯邦地區在俄羅斯是最大的蔬菜生產地區。在蘇聯解體之后一直到2002年,俄羅斯中央聯邦地區是全國蔬菜產量最高的聯邦區域。
(三)畜牧業產品生產空間存在的差異
按照不同地理的特征,可將俄羅斯的畜牧業劃分為荒漠和養畜業、山地和半荒漠的放牧業,前者分布于西伯利亞與俄羅斯的西部地區,以養殖牛和豬為主。后者主要分布在伏爾加河流與中亞的南部等區域,主要養殖羊,也養殖一部分牛。另外,在森林苔草與北部苔草地區養殖鹿業。
2004年至今,俄羅斯制定了2006—2007年國家優先項目,2008—2012年農業規劃、2013—2020年的農業規劃。由于銀行投資信貸給予了一定的補貼,因此促進了民營生產肉類的組織快速崛起,肉類的產量也不斷提升。俄羅斯的禽肉類行業發展相對較好,其次為生豬,原因在于這些行業的回報周期相對較短[6]。
總之,俄羅斯由于地域差異,所以農業生產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中勞動者數量在全國最多的地區是伏爾加聯邦地區,并且農作物的播種面積最大。從總體來看,當前俄羅斯的農業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主要位于自然氣候較為優越地域,集中于中部和南部地區,臨近交通要道和大城市,但是其他地區發展較為落后。根據俄羅斯當前發展的現狀,能夠看出社會經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原因為農業經濟關鍵部門、居民生活條件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的差異。
[參考文獻]
[1]程金龍. 俄羅斯村莊被遺棄現象的原因分析及對中國的警示[J]. 世界農業, 2017(11):184-189.
[2]孫玉竹, 閆琰, 楊念,等. “一帶一路”倡議下俄羅斯農業支持水平及政策分析——基于OECD農業政策框架[J]. 世界農業, 2017(11):104-111.
[3]古麗江·許庫爾汗, 張東亞, 孫雅麗,等. 4個俄羅斯黑加侖品種對鹽脅迫的生理響應比較分析[J]. 西南農業學報, 2018(1):44-50.
[4]曲昊月, 肖金波. 俄羅斯區域農業經濟空間異質性研究[J]. 俄羅斯研究, 2017(6):140-176.
[5]彭亞駿, 崔寧波. 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農業合作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層次分析法[J]. 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7(12):5-11.
[6]劉雨欣, 張一豪, 丁友樂,等. 俄羅斯家庭農場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J]. 世界農業, 2017(2):26-30.
(責任編輯:郭麗春梁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