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摘 要:文化企業的繁榮發展離不開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是制約文化企業尤其是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瓶頸。本文以陜西民營文化企業的融資現狀為切入點,從企業自身、金融管理體系、信息支撐體系及政府政策四個層面深入研究陜西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并結合民營文化企業的融資特點,提出有效的融資對策以支持民營文化企業發展。
關鍵詞:民營文化企業;融資;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F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5-0095-02
民營文化企業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產業的微觀基礎,是文化市場的主體,是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重要提供者。促進文化產業繁榮發展,必須進一步加大對民營文化企業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破解民營文化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融資難問題,充分釋放民營文化企業發展活力。
一、陜西民營文化企業的融資現狀
(一)供需不匹配,資金缺口較大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體系不完善,文化企業的融資常出現不匹配的情況,這在民營文化企業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是體現在融資規模上。通過對陜西省425家民營文化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目前有融資缺口的企業有361家,占比高達84.9%,多數民營文化企業依然面臨著融資困難的現狀。二是體現在融資期限上。文化企業由于收益不確定的特性決定了其回報周期較長,因此,在選擇融資時,多是為滿足中長期投資需求,而以銀行為首的多數金融機構通常為降低自身經營風險,往往只提供短期融資,難以滿足民營文化企業的長期資金需求。
(二)融資渠道單一,主要依靠自有資金
自有資金積累和銀行貸款是企業目前最主要的融資渠道。根據調研結果,民營文化企業目前主要的融資渠道是“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占比分別為65.65%和40.94%。其次是通過向企業或個人進行的內部集資和民間借貸,占比分別是25.18%和24.47%。其他如政府基金、股票債券、融資方式則占比較小。所調查的企業中有1.41%的企業獲得過風投融資,0.94%的企業通過外資進行過融資,0.47%的企業通過股票和債券進行過融資??梢钥闯瞿壳瓣兾髅駹I文化企業仍以小微企業為主,鑒于其自身發展水平和規模,難以達到上市企業的條件,難以在股票和債券市場獲得融資,同時也難以得到風投或私募企業融資機構的青睞。
(三)文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平臺有待創新和完善
從調研情況來看,目前的金融支持仍無法滿足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文化金融產品創新不足,較大部分企業感到融資困難和成本上的增加。一是文化金融產品較為單一,難以滿足文化產業的融資需求。長期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仍以有形資產抵押加上資質評價的傳統投融資模式為主,金融機構為規避自身經營風險,其資金主要流向了重點行業和大型企業,缺乏專門針對文化產業、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的金融產品。二是金融服務平臺不完善。目前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尚未達成行業共識的版權資產質押評估體系,也尚未形成成熟的無形資產交易市場。文化企業的“輕資產”情況無法在資產負債表中明確體現,文化企業難以依靠無形資產取得銀行貸款,也難以獲取到第三方貸款擔保,進一步增加了民營文化企業的融資難度。
二、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難成因分析
(一)文化企業自身因素
一是民營文化企業融資風險與成本偏高。一方面,相比于其他產業,文化產業商業風險更高。文化產品的創造和文化服務的提供主要來自于創意,具有不可預估性,此外文化產品的市場前景和后續的營銷推廣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文化產業兼具文化性和經營性的雙重屬性,有著其他產業所不具有的“政治風險”,受國家政策影響較大。二是民營文化企業缺乏不動產的擔保。文化企業的固定資產少,其資產主要以版權、創意設計等無形資產為主,缺乏如廠房、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無論是銀行還是其他金融機構,在進行貸款時,往往要求以有形資產作為抵押或進行第三方擔保,這導致其很難獲得間接融資。三是民營文化企業財務管理關系紊亂。民營文化企業規模普遍偏小,多數企業未單獨設立財務崗位,也不會聘請專業獨立機構進行財務審核,財務信息不透明、不規范導致其很難提供金融機構所需的財務條件。
(二)金融管理體系因素
銀行雖然在金融體系中占據著絕對主導地位,對于文化產業的信貸投入卻明顯不足,尤其是對民營文化企業,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民營文化企業放貸的動力不足。一方面,大多數社會資源,包括土地、資金、人才等,因政府“內生偏好”通過行政化的“有形之手”重點流向了國有企業。另一方面,民營文化企業規模小、難估值、缺乏好的贏利模式等特點提高了資本對其投資風險的評估,加之財務信息透明度不高、財務制度不規范、企業較高的倒閉率以及存在的貸款償還違約風險等問題,使得金融機構對民營文化企業放貸力度甚微。二是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煩瑣。以銀行為例,民營文化企業在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前,需要和銀行建立信貸關系,以及進行貸款審查、簽訂貸款合同等一系列程序。由于手續煩瑣、審核時間長,資金往往不能及時到位,且多數民營文化企業需要的資金額度較小,而融資成本較高,因此往往主動放棄銀行貸款這條融資渠道。
(三)信息支撐體系因素
一是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不成熟。無形資產作為文化企業的核心資產和重要資源,其價值增長空間較大,對提升產業附加值具有較強作用。我國還沒有完全建立起權威、公正的文化企業無形資產的價值評估、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系統,這直接給民營文化企業在傳統金融模式下的抵押貸款造成困難。二是征信系統的不完善。以銀行為代表的征信系統本身不完備,缺乏民營文化企業、個人的信用數據信息,且對已有的數據資源缺乏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分析。三是信息渠道不通暢。文化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互聯互通存在障礙。民營文化企業對于金融領域的產品、業務流程等了解不多,缺乏先進的融資理念和專業的融資團隊,同時金融機構對于民營文化企業的經營模式、盈利狀況、資產定價等也知之不多,缺乏針對民營文化企業特質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四)政府扶持政策因素
總體來看,相比于國有文化企業,政府對民營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甚微。一是在金融機構的貸款上。“文化企業在銀行信貸問題上缺乏合理的信用保障,而多數民營企業本身的規模又小,難以達到國有商業銀行信任的貸款規模?!奔又畤覍薪洕闹С忠约皣易鳛閲衅髽I最后的清償者,政府在制定利率政策時多對國有企業進行政策傾斜和扶持,從而使金融機構更愿意貸款給國有企業而不是民營企業。二是在稅收政策上,呈現出公平性不足的問題。多數民營文化企業為中小微企業,國家針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標準低于很多小微文化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使得大量小微文化企業實際上難以享受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此外,在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中,部分試點范圍內的民營文化企業由于被核定為一般納稅人,稅率有所提高,實際稅負增加。
三、加強民營文化企業融資的對策
(一)壯大自身實力,創新融資方式
一是要轉變傳統思維,創新融資方式。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團隊,多數民營文化企業不熟悉金融市場,對資本市場認識不足。除了銀行貸款外,很少了解上市融資、風險投資等其他融資方式。因此,轉變傳統思維,積極與金融機構信息對接,增強文化企業和金融之間的互聯互通,探索新的融資模式。如借力新三板上市便是實現直接融資的途徑之一。二是要加強行業內溝通融合,形成鏈式經濟。當前市場內民營文化企業經營機構眾多,但是規模普遍偏小且重復性高,各自為營的局面日益突出,未形成“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積極通過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組織和形式與行業內各企業溝通融合,加強企業之間信息、資金、技術的交流,逐步形成文化企業間的產業鏈式經濟。鏈式經濟的形成不僅可以優化市場內的資源配置,促進文化產業自身的產業升級,還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風險,為創新供應鏈融資模式奠定基礎,從而緩解民營文化企業所面臨的融資困境。
(二)充分發揮金融機構作用,助推民營文化企業發展
一是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創新服務手段。根據文化企業的自身發展特點和資金需求狀況,設計出針對文化企業的金融產品,吸引企業通過信貸、信托、基金、債券等金融工具融資。二是建立并推廣無形資產評估和抵押辦法。文化企業固有的輕資產性,使其很難獲得金融信貸支持。因而各銀行應積極探索知識產權抵押貸款、技術專利權抵押貸款、電影電視制作權抵押的貸款、產品品牌抵押貸款等新的貸款品種。在此基礎上積極推動保險公司開發適合民營文化企業特點的財產、責任、人身意外等各類保險產品,加強民營企業與銀行、擔保公司之間的信貸聯系,為民營文化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模式。三是積極完善征信系統,促進民營文化企業與金融機構的信息交流??煽紤]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征信系統并將其民營文化企業納入現有的金融征信體系中。金融機構可主動尋求與“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進行合作,利用對方已有的龐大的用戶數據和技術優勢,準確分析民營文化企業當前的經營狀態,對企業的償債能力進行合理預算,從而降低借貸風險。
(三)充分發揮政府職能,深化體制改革
一是繼續深化和細化現有融資政策。確保民營文化企業在金融機構貸款、享受稅收優惠上與國有文化企業有相同待遇。支持鼓勵國有文化企業與民營文化企業加深項目合作,鼓勵民營經濟以獨資、合資、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進入文化產業領域。二是增加政府財政投入,強化財稅金融支持??稍O立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加大對民營文化企業的鼓勵扶持力度。鼓勵銀行開辟民營文化企業貸款綠色通道,為民營文化企業貸款實施利率優惠,設立專項授信額度,專門用于支持民營文化企業融資。支持民營文化企業通過信貸、信托、債券等金融工具融資。三是建立民營文化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對于民營文化企業來說,對于政策的感知度往往較低,尤其是在專項資金的申請、稅收優惠方面,往往由于不能及時了解政策、運用政策,而錯失了獲得政府扶持資金的機會。政府部門應進一步轉變職能,建立民營文化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及時在平臺上發布文化產業政策、發展規劃和市場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并向民營文化企業提供政策咨詢、專項資金的申請、銀行信貸擔保等服務,切實為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尤其是資金問題提供全面有效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范為.海南省中小微文化企業借力“新三板”融資的思考[J].科技創業月刊,2015(5):44-46.
[2]高國忠,司婉婷.民營文化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及其優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4(7):150-151.
[3]李華成.中小文化企業融資難的成因與對策——以武漢CBI動漫基地調研為藍本[J].湖北社會科學,2011(7):74-77.
[4]魏鵬舉.國家應更扶持文化眾籌的發展[N].中國文化報,2015-01-10(002).
[5]吳群.中小文化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經濟縱橫,2012(1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