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課題主要研究群團改革背景下黨組織領導工會作用發揮的基本情況。從黨與工會關系的實質出發,厘清黨組織領導與工會主動開展工作的辯證關系,明確工會在群團改革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工會改革對群團改革的推進作用。探討如何在群團改革背景下,發揮好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撐作用,通過強化問題導向、調整工作重心、建立工會品牌的方式提升工會效能。
關鍵詞:群團改革;黨組織領導;工會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1-0142-02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對群團工作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意見指出,新形勢下改進群團工作是十分重要和緊迫的,要求通過改革實現群團工作在理論上、制度上的革新,從而進一步推進工作實踐上的創新和發展。
群團工作是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黨通過工、青、婦等群團組織開展相關群眾工作,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從而實現黨的中心任務。而工會是黨組織領導下最重要的群團組織,也是聯系黨與工人群眾最重要的橋梁和紐帶。在各個群團組織中,工會組織的體系最健全、群眾工作的歷史和經驗也更豐富。工會能夠最廣泛地聯系職工、全面了解群眾需求、解決職工困難,同時將工人群眾凝聚到黨和國家的建設事業中來。因此,在群團改革背景下,工會應走在群團改革的前列,尤其要加強黨組織領導下工會作用的發揮。
一、黨組織領導與工會工作關系的實質
我國工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群眾性組織,工會與黨的關系在工會關系系統中是最重要的,兩者關系在本質上是工人階級先鋒隊組織與本階級大多數群眾之間的關系。因此,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是工會組織開展工作中必須堅持的首要原則,也是中國工會組織特有的政治優勢。
堅持黨的領導能夠保證工會組織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也是研究工會在群團改革背景下相關問題的邏輯前提。黨組織對工會的領導包括兩個方面,即黨組織對工會領導方向性和工會在黨組織領導下獨立開展工作的主動性。換言之,就是要求工會自覺接受黨組織的領導,并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法律、法規和工作實際獨立自主地開展群眾工作。
在群團改革的背景下,以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撐為后盾,通過創新聯系廣大職工群眾的方法、拓寬服務職工群眾的渠道、進一步完善聯系群眾的長效機制等方式,把廣大職工群眾更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充分發揮出工會在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的積極作用,可以有效提升黨組織領導下工會工作的實效性。
二、工會在群團改革中的地位及作用
工會作為黨聯系群眾的重要組織和紐帶,其工作的最終目標是要完成黨的要求、滿足群眾的期待以及實現組織自身效能的提升。這就進一步要求工會在群團改革中更大力度地提升自我革新的勇氣,強化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增強工會工作的改革與創新力度,實現工會工作的根本目標。
首先,工會組織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必須堅持黨組織的統一領導。在群團改革中,工會工作要堅持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職工的根本宗旨,貫徹工會工作服務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優良傳統。工會改革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通過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才能更好地將黨的意志和主張貫徹下去,在實際工作中發揮出自身在維護、參與、建設上的作用以及對廣大職工群眾的教育功能。
其次,強化服務群眾的工作路線。工會應對照黨組織的要求及自身工作的不足,聚焦“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等問題。抓住“四化”問題的實質——脫離群眾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因此,工會在群團改革中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握好群團改革的內容和要求,強化群眾意識,更好地做到聯系群眾、服務群眾、教育和引導群眾,把黨的主張和任務轉化為工會及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通過增強工作的群眾性把黨的關懷轉達給廣大群眾,將工人群眾牢牢地團結在黨的周圍,形成建成“兩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強大凝聚力。
最后,工會組織要與時俱進,加強理論和實踐創新。創新的理論研究可以指導社會實踐,把握工會革新的方向,更好地發揮工會工作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優勢,推動實際工作有序有力開展。同時,做好工會實踐的經驗總結工作,著重研究如何激發基層工會活力,如何讓職工群眾真正感受到工會是“職工之家”,如何以工會改革推動黨的群團工作開創新局面等問題。在實際工作中,積極擴大工會工作的覆蓋面,努力把工作做到所有職工中去,把更多職工吸引到工會中來、吸引到工會活動中來,使工會的工作更貼近基層、貼近職工群眾,更符合職工群眾的意愿。
三、黨組織領導工會作用發揮的機制初探
工會作用的有效發揮有賴于黨組織的領導和支持,要將工會工作置于黨的群團事業大局中去認識,將黨的部署和要求貫徹到工會的實際工作中,全面推進工會各級組織的系統改革。
(一)堅持黨的領導,強化問題導向
工會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緊緊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改革主線,把握工會改革基本方向。黨對工會的領導主要體現在對方向、原則、干部和人才的管理上,滲透在各個重大事項的部署中。在工會改革中,既要認真領會群團改革的要求、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又要發揮依法獨立開展工作的主動性。
堅持服務大局與服務職工相結合,強化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的作用。工會作為最重要的群團組織,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上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換言之,工會組織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勞動關系越趨于和諧和穩定。因此,工會在群團改革中要以職工需求為導向、強化問題意識,解決廣大職工的訴求、化解職工矛盾,為社會和諧發展及黨的大政方針的實施提供和諧的社會氛圍。
注重工會組織自身建設,以組織中出現的行政化、機關化、貴族化和娛樂化等問題為重點,努力去除“四化”問題。打造“全覆蓋、強基層、小機關”組織體系,推進工會機構扁平化發展。進一步探索建立符合工會工作特點的“進出口”管理機制和考評制度,通過制度調整和考評方式側重點的變化,推動工會工作人員深入基層群眾,提升工會的服務能力。同時,通過上級黨組織加強對黨政和工會干部的培訓,通過工會網站、課程等形式加強對廣大職工進行培訓。使黨政干部、工會干部和廣大職工群眾統一思想、認可黨的政策方針,努力形成工會干部主導、黨政干部支持、廣大職工參與的基層工會工作格局。
(二)調整工作重心,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工會工作要落實、落地,更加適應社會化、群眾化、網絡化的趨勢。工會工作要點面結合,既要從點上加大對困難職工的幫扶力度,也要在面上尤其在幫助群眾維護合法權益、廣泛聽取職工訴求和尊重職工選擇等方面加強工作力度、創新工作形式,在共建共享中使職工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建立基層職工群眾需求調查制度,發揮工會廣泛聯系職工群眾的優勢。基于對職工的需求調查,有針對性地解決職工最直接、最關心的焦點問題,提供實實在在的解決方案,將工作做到職工“心坎上”。同時,在改善工作環境、提供人文關懷、協調職工之間矛盾、幫助職工維權的活動中,不斷研究新出現的問題,總結工作中的經驗,協調企業和職工等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矛盾,加強群眾與工會組織之間的緊密聯系。
立足職工實際、借力“互聯網+”,打造線上線下互動模式。廣大職工群眾由于工作、生活的壓力,往往使工會工作難以落實,如果僅僅依靠傳統的工作方式,工會工作很難及時、全面地覆蓋全部職工。在網絡和新媒體的普及形勢下,工會要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建立網上職工之家,延長工會的服務鏈條。打通并用好工會信息交流新渠道,利用微博、微信等,實時更新工會動態,引導職工關注工會工作及相關政策,把活躍在網上的職工群眾吸引過來。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用職工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社會正能量,凝聚廣大職工向上向善的力量,強化職工群眾與工會組織之間的親近感。
(三)建立工會品牌,提升服務職工水平
工會是職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平臺。通過各種活動形式和品牌工作,引導廣大職工弘揚勞模精神、增強主人翁意識。同時,要廣泛開展細致化服務,挖掘工會潛力資源。做好針對不同職工群眾需要的個性化的服務工作,讓工會的服務更加貼心,使廣大職工群眾感受到工會的服務熱情。積極打造黨政認同、職工需要、工會特有以及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品牌。
通過完善二級工會組織建設,提升服務水平。發揮出二級工會組織的創新活力,在主動開展工作中更新自身思想觀念;發揮好工會聯系黨和群眾的紐帶作用,深入到群眾意見最多的地方去,積極向同級黨組織和上級工會反映職工的訴求,加強工會在群眾中的認可度。
與此同時,工會各項活動和工作要以群眾為中心,要讓職工成為主角,而不是配角和觀眾。因此,廣大職工群眾要通過工會合理表達訴求、依靠工會維護自身權益、真正參與到工會各項工作中,這是產生更多獲得感的前提。
總的來說,新的時代要求賦予了工會在群團改革中新的任務和使命。工會要在黨的領導下發揮好聯系廣大職工的橋梁作用,通過組織體制、活動方式等方面的務實改革,進一步推進黨的群團改革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麗.高校治理現代化視角下的群團工作運行機制研究[J].高教學刊,2016(15).
[2]張建喜.關于新形勢下加強黨對工會工作領導的思考[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6(6).
[3]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群團改革的部署要求 積極推進工會系統全面改革創新[N].工人日報,2016-04-07.
[4]高文韜.高校工會在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中的制度機制及對策研究[J].改革與開放,2016(10).
[5]鄭長忠.建構黨的群團工作新常態[N].人民日報,2015-02-06(5).
[6]張宇.當前我國高校工會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3.
[7]成曉.高校工會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廣角鏡,2014(9).
[8]李虎.論當前群團組織建設的新變化及其對策[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5(6).
[9]張增泰.高校工會工作的理論思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10]焦新.努力提高教育系統群團工作科學化水平[N].中國教育報,2015-07-10.
[11]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學習讀本[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12.
[12]任和平.高校二級工會輔助黨組織開展群眾工作的創新構建[J].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3).
[13]趙健杰.論工會與黨的關系[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