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時代的發展呼喚教育改革,而教育的革新也賦予教育者新的使命,新課標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以直觀的教學和實踐代替空洞的講解等。新理念的提出,為美術教育帶來了更為廣闊的天空,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更加堅定了信念,更加認識到價值。要把課堂內外的教學,當成向學生傳遞“美”的陣地,用實實在在的教學行為,讓美延伸到課堂內外的學習、生活之中去。以下記錄了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嘗試。
關鍵詞:觀念;自主體驗;多領域融合
一、提升教師的人格魅力
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學生,學生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我想學生心中都有自己衡量的標準,但這些標準也是有共性的,那就是:這位老師一定是品德高尚、教學有藝術性、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如果一位教師在語言表達上準確、生動,富有感染力,就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行為舉止上端莊、大方、得體,學生就不會反感你;在專業造詣上常常給學生帶來驚喜,學生就會佩服你,老師的一言一行,每時每刻都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崇高人格的教師,才會培養出有高尚品格的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二、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改變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方式,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使我重新認識教師的定位——是教會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是和學生一同探討成長的伙伴。法國教育家斯普朗格說:“教育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怎樣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學生的激情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術教材具有普遍性,教師在實際操作中要兼顧學生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有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觸動學生好奇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內容。例如:我在教學時,除教科書上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外,還針對我校的學生來自農村這一情況,開設了泥塑課,上課時,我先給學生們講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突出“人”是女媧創造出來的新形象,并給他們取名為“人”,意在讓學生們在原形的基礎上創新。學生們熱情高漲,自主體驗,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在此不需要教師過多地強調方法,學生們在已具備經驗情況下,十分投入地進行自己的創作,學生創造出了許多有趣的新形象,紛紛為自己的成果而感到高興和自豪。此外,我還開設了“藝術文字”“裝飾畫”等課,從簡到繁,讓他們在卡片的設計、廣告招貼等方面打下基礎,不但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設計創新性理念。
三、多領域融合
美術教學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音樂、文學等都是相互關聯的。比如,我在上欣賞課時,目的是通過分析書上圖片,讓學生感受不同類別,如:繪畫、攝影、雕塑等所展現的瞬間之美。上課之前,我給學生分成八個小組,各組由組長帶領,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從書籍、網絡等途徑搜集教材中的作品、作者的相關資料,這樣,使小組合作學習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在欣賞課上,我發現學生們搜集的資料非常全面,讓每組學生介紹一幅作品,學生能夠侃侃而談。這樣的課堂,既突出了老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上中國山水畫欣賞時我播放“高山流水”讓學生感悟到中國畫深邃的意境,讓學生朗讀《望廬山瀑布》,學生感觸比較深,有的同學還有了動手畫畫的欲望,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在快樂學習中欣賞到美。
四、以直觀的教學和實踐代替空洞的講解
在課程中,有些概念是學生必須了解的,而強化概念與讓學生死記硬背沒多大區別,并且容易使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如果不去強調理論概念,讓藝術本身說話,形象、直觀地解決問題則更好,如在上“平面圖形創意設計”一課,我沒有給出任何理論概念,學生卻明白了什么是平面圖形創意設計,教師先給出一個基本形,讓學生添畫接龍,要求學生只添三筆畫出一個新的、有趣的圖形。學生合作參與后,老師告訴他們,這一過程就是平面圖形設計,再讓學生猜猜老師記錄的圖形從哪兒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用不同視角去觀察事物并記錄,最后讓學生通過想象運用添加、變形、夸張的方法創意設計。整個過程沒有空洞的講解,而是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掌握平面設計的方法與步驟。
五、讓美延伸到課堂外的學習、生活之中去
生活中的美是無處不在的,大自然的美更讓人心曠神怡。美育的實施不僅僅是在課堂,也體現在課外學習、生活中。教師可以帶學生去寫生、攝影等,領略大自然的純真與美,同時可以給學生講解風土人情、神話傳說、詩詞故事,使學生通過課堂審美與實景結合起來進行美的感受。通過這些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用繪畫語言描繪活動的美,美在哪里,使學生感同身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學校校園文化活動,如書法、繪畫比賽、手抄報比賽等活動。另外,從學校里的環境布置、廣告宣傳、出黑板報、班級小報、班級環境布置、居室環境布置等方面的美化工作入手,讓學生感覺美術使用的廣泛性,發現它的作用。還可運用多種多樣的字體和顏色配置,將學生引到豐富多彩的美術世界中,從而將美延伸到課堂外的學習、生活之中去。
新課程的改革為教育機制注入了新鮮血液,為美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水平以及其他相關知識體系,朝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發展,使學生喜歡美術,讓美延伸到課堂以外的各個領域中去。
參考文獻:
[1]楊莎麗.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方法淺析[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6).
[2]夏云鵬.新課改下初中美術教學方法新探[J].新課程學習(下),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