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冬源
摘 要:對于學生而言,整書閱讀不僅意義深遠,且最能滿足現實時代的要求。然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高度普及雖然為初中語文教育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但由于大多數教師與學生并未對此給予足夠重視,以致教學資源仍相對較為稀薄。對此,作為初中語文教師,除了需積極利用有效的教學資源來開展整書閱讀外,尚需對學生形成有效指導,如此方能切實凸顯整書閱讀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書閱讀;指導方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初中語文教學需摒棄此前埋頭做題的陋習,唯有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書,方有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對此,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便應積極致力于對學生整書閱讀的指導。
一、注重培養學生整本書閱讀方法和技巧
對于任何人而言,閱讀水平不僅是其終身發展的基礎,更是所有人都應具備的能力與素質。而對即將參加中考的初中生而言,無論是站在應試或終身發展的角度來看,閱讀能力均是極其關鍵的一環。而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首先便是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基于當代初中生的基本狀況以及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六步分層閱讀法無疑是最佳的閱讀指導策略。而所謂的六步分層閱讀法,其核心便是要將閱讀過程分解為六步,即初讀復述、再度解釋、探究重組、發展拓寬、欣賞評價以及聯想創新。其中,“發展拓寬、欣賞評價以及聯想創新”均要求學生需基于對原文的準確認知與理解,在運用想象、批判、創新等方法來對文章加以深度加工,以提供有建設性的想法及見解。總而言之,便是要學生在原篇章的基礎上做到進一步提高,如此方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良好發展。至于教師,其在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合理的分組,而針對不同層級的學生則采取相應的閱讀指導策略。以促使不同層級學生在整書閱讀后均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成長。至于實際的指導過程,教師既可在學生初讀一篇文章后,讓其談談對作品的初步印象;或是要求學生在初次閱讀過程中,將自認為的美言美句摘抄下來并記錄成冊,如此一來,既能幫助學生更準確地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又能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庫儲備。而當學生分析環節結束后,教師還需對其所學知識予以進一步鞏固,至于具體的鞏固方式,則可借由場景模擬的方式,讓學生自主于頭腦中搭建起與文章人物形象的主體框架。至于最后的發展拓寬,則是要基于對文本表面意思的理解與把握,深度挖掘出文章內隱含的思想與情感。
二、學生閱讀起點和需求的準確把握
針對學生整書閱讀的指導,需準確把握學生的閱讀起點及需求。其中,針對學生閱讀起點的調查,可借由對學生當前已讀書目的調查,了解學生不同的閱讀興趣,之后便可基于學生興趣,向其推薦個性化的書目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則主要是指重點尋找學生的短缺之處,以彌補學生閱讀的偏狹之處。當然,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針對不同書目,教師也應明確其應精讀或泛讀,而在此之前,則需首先明確閱讀目的,唯有在明確閱讀目的前提下,方能決定哪些書目該加以舍棄。當然,最重要之處莫過于整合整書閱讀的基本需求,尤其是針對書目的選擇,必須結合以下幾項原則,方能為之后的整書閱讀過程奠定良好基礎。首先是規定與自選動作的結果。此原則是結合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所推薦的數目應當切實體現國家意志;至于學校層面,其本身的校本閱讀課程也有與之相對應的書目與建設思路,故針對以上兩種規定動作,應務必體現其共同的基礎性。當然,學生的學習需求往往不滿足于做固定動作,甚至可能會對此產生抵觸情緒,基于此,自選書目的出現一來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二來可以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其次是精度與泛讀的結合。此兩者的結合,后者作為前者的補充,抑可成為學生的個性化書目。
三、緊密圍繞課堂主題,設置一系列語文性質的活動
要想切實保證整書閱讀的質量與效率,除了教師需積極致力于對學生研讀興趣的激發外,更重要之處在于確保整書閱讀不偏離初中語文教學以及不偏向歷史、政治一類的非語文科目。如在《四世同堂》的第一卷中便有如下語文閱讀活動:(1)通過制作圖表來梳理文章內容;(2)借由對文章細節的品味來揣摩人物性格;(3)基于十八章的開篇句“大家很不放心這點光”,推測后續將發生那樣的情節。基于上述活動,其對整書閱讀的指導正是基于課堂教學設計的著力處,而結合這樣的方式去嘗試建立課堂模式,繼而引導學生依此模式予以閱讀匯報,便可切實促進自主閱讀目標的順利達成。
總之,在學生的整書閱讀過程中,學生方是當之無愧的主體,但教師也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指引作用,對學生的整書閱讀過程形成有效指引,如此方能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整書閱讀成效,繼而在幫助學生收獲自主體驗的同時讓閱讀教學的效果更加持久、動人。
參考文獻:
[1]劉思思.讀整體的書、長篇小說節選與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3.
[2]金菊.進學致和 行方思遠:淺談數字化環境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指導與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6(6).
[3]董金濤.初中語文閱讀方法指導滲透策略[J].快樂閱讀,2013(3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