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曉姝
摘要:手工教育活動中,幼兒通過雙手對可變性物質直接操作,在經過一系列加工和改造之后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藝術形象。幼兒手工制作課程對于訓練幼兒的肌肉協調性和雙手靈活性大有裨益,教師在指導幼兒手工課程時需要給幼兒提供足夠自由的想象空間,鼓勵幼兒創造意識的發揮。
關鍵詞:手工活動;幼兒園活動;指導方法
手工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有泥工、紙工、布貼、編織、刺繡、自然剪貼、自制玩具等。其中紙工又有撕紙、剪紙、折紙、立體制作(厚紙)等、而自制玩具的內容更是不計其數,許許多多的廢舊物都可以成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每種材料的性質和作品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規律,引導幼兒去發現,去運用這些聯系和規律正是發揮幼兒思維能力,開啟孩子智慧之門的鑰匙。怎樣指導幼兒的手工活動才能到達良好的效果呢,我結合平時的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充分接觸材料,明確手工制作的意圖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兒手工教學的核心內容,讓幼兒充分接觸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養幼兒手工制作興趣的關鍵所在。如手工折紙就需要教師事先指導學生了解紙的特性,讓幼兒在團、壓、搓、柔的過程中感受到紙的軟硬和變化,進而明確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圖。此外,教師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夠極大地激發幼兒的制作動機。幼兒的肌肉和手指靈活程度狀況不一,這就需要教師在積極鼓勵幼兒動手實踐的同時充分肯定他們的作品,培養幼兒必要的自信心
二、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驟時要清晰、完整
演示時,老師要講清楚選擇什么樣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驟,每一個步驟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時要注意些什么。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作品的難易程度,可以是老師示范后幼兒練習,也可以是引導幼兒跟老師逐步練習,還可以是引導幼兒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驟圖提示進行練習。
幼兒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經過老師的啟發和指點,他們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讓頭腦中的童話世界盡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現出來。我常常確定一個主題,教給制作的方法,而讓幼兒自己去設計內容,創造畫面。如在小班進行撕貼教學,示范時我只講解了撕圓形、長方形、三角形拼貼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動態,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發揮,而不是單一的只教《幼兒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時在設計小紙偶活動,用硬紙板、毛線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線紙偶,但紙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孩子們進行了多次探索和嘗試,最后總結出不用釘子之類的材料,用軟一些的毛線系住,用正、反兩頭打結的方法,果然紙偶的關節輕松動了起來。
三、巧用多種材料,增添“制作”的樂趣
大自然猶如一個百寶箱,里面藏著各種各樣的藝術素材。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可利用的制作素材,發揮素材的作用。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手工制作。這樣一來,幼兒才可以從不同的制作素材中發揮想象力,引發更多的聯想。比如,在學習“京劇臉譜”的制作前,我讓幼兒先向家長了解京劇,同時讓學生注意收集吃過的螃蟹殼和廢棄的木勺子。在幼兒收集了這些材料以后,我設計組織了一次手工活動《螃蟹殼和木勺上的藝術》,即利用木勺上凹進去的橢圓部分以及螃蟹殼上凸出來的部分,用橡皮泥做京劇里的角色貼在上面。幼兒們在觀察京劇角色的圖片之后,進行了大膽的想象,在木勺上、螃蟹殼上貼了各種角色,有旦角、小生、丑角等。從幼兒透露著藝術靈氣的作品中,你能看到幼兒的豐富的想象。這樣做,既能變廢為寶,也讓幼兒大膽地去創造自己喜歡的手工作品。
四、形式多樣,促進“制作”靈感的產生
幼兒手工制作活動的內容一般比較豐富,形式也很多樣。如刺繡、泥塑、紙藝、編織、彩繪等都是幼兒手工制作中常見的形式。在幼兒進行手工制作時,教師啟發幼兒將繪畫等方法參與進來,利用各種形式來裝飾制作的手工作品,既能讓手工作品變得活靈活現,起到裝飾的作用,又能增添幼兒的制作樂趣,同時還能讓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
五、將幼兒手工制作與游戲相結合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把手工制作富于趣味教育與游戲之中,潛移默化地使幼兒在玩中學,玩中玩,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游戲與教育的雙重目的。如在一次“化妝晚會”的活動中,我用做游戲的口吻:“今天,我們要舉行一次服裝秀,所有的小朋友都必須穿上自己制作的衣服上臺表演,你們愿意嗎?同時,我們要比一比誰做的最有特色,好不好?”話剛說完,幼兒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有的說:“我要做一條漂亮的裙子!”有的說:“我要做一條好看的圍脖!”……這樣幼兒的興趣就像水被蒸發到了沸點一樣,熱情高漲,紛紛投入到手工制作中。
在同孩子們做“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時,我啟發誘導問:“誰見過老鷹和小雞?”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得很熱烈,其中有的說:“我在天空上看過飛來一個老鷹,在我家樓房上抓過鴿子”;有的說:“我家剛買了幾個小雞崽,可好看了”。做完游戲后,教孩子們先簡筆畫出再用紙折小雞和老鷹。孩子們創作激情高漲,于是積極投入到自己手工制作活動中,從而達到了寓教于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