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守杰
摘要:幼兒教師需要重視幼兒在游戲化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幼兒的選擇與個性,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學游戲化的角度去設置教學課程的具體內容,從而使得全面提升幼兒園教學的總體質量,大力倡導游戲精神最終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不斷改進。
關鍵詞:游戲化教學;幼兒園;教學實施
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是一種有效地教學方法,它符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導幼兒快速進入學習情境,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幼兒園教學中,游戲是教學活動的內容,是教學活動的實施途徑,也是幼兒教學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應充分將其與教學結合起來,推動教學游戲化,便于達到幼兒教學目標。
一、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的定義
幼兒園課程教學游戲化,字面上理解就是指將幼兒園中的所有教學課程以游戲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游戲課程教學整體方案的編制,實現具體游戲具體教學科目分類的教學成效,相對于幼兒園課程教學來說,其有利性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是具有強烈的主動性特點的,這樣也非常符合幼兒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動機規律,幼兒也往往很喜歡參與到這樣活躍的教學活動中來,第二,游戲本身具有設置自帶游戲情景的特點,能夠真正反饋幼兒具體生活,表現出當代社會的社會屬性,這也非常有利于促進幼兒理解教學內容的內在含義。
二、幼兒園教學游戲化中存在的問題
1、在幼兒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仍需加強。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多次的觀摩教學,我發現幼兒園教師在幼兒游戲活動中擔任多種角色,這致使教師對游戲的指導產生了較大的隨意性,產生這種隨意性的教師比例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教師都知道在游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扮演參與者和引導者得角色,而不是一個指揮者,但是半數以上的老師咋實際操作和參與的過程中并沒有把握好這個尺度。
2、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在游戲教學中體現明顯。通過觀察,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中主要存在三點問題:第一,把游戲當做是一種提高兒童注意力的單純手段,過于形式化。第二,部分教師將游戲與自由活動的概念相混淆,脫離了幼兒的“游戲”當中,過于自由化。第三,把游戲當做是課程的一種,用集體教學的方式,給孩子們設定了固定的角色和動作,以既定的形式評價幼兒的游戲水平,過于模式化。
三、幼兒園教學游戲化有效實施的對策
1、實現集體教學活動的游戲化。將游戲貫穿在教學活動中不是讓幼兒做一做游戲就可以的,通過游戲中的教學要實現幼兒對社會進行良好的認知,發展幼兒語言能力,鍛煉兒童對自身情緒的控制能力。在將游戲和教學進行融合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方法和形式。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入相應的教學游戲,例如在講述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中要引入相應的游戲和音樂,實現教學活動和游戲的良好的結合;不僅如此相同的教學游戲還可以在不同的教學時段中進行重復。
運用生成策略將游戲很好的融合到課程當中。創造性的游戲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創造性的游戲對兒童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將教學的目的隱藏在游戲中,幼兒在游戲中積淀相應的文化。創造性的游戲在兒童的生活中常常會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表演性比較強的角色扮演游戲,例如在在小蝌蚪找媽媽中,幼兒對小蝌蚪形象的扮演;另一種是情節比較豐富內容比較多的主題游戲。
2、創設多種多樣的游戲教學環境。在實現幼兒園課程游戲化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目標進行多種類型嘗試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使得幼兒學習處于一種樂趣十足的游戲教學環境中,還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此舉是非常有利于教師開展實際教學工作,也有助于提升整體教學效果。以《葫蘆兄弟》這部動畫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對其進行人物動作的模仿,比如跳躍的動作,眨眼的動作,凝視的動作,通過對于動作的模仿,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在游戲過程中幼兒也充分發揮出了自己的思維想象,不僅提升了教學的質量還增加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
3、教師對教學游戲化的指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學習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學生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因此,學生不是被動的搜教育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畢竟學習是在每個人身上發生的,幼兒的學習是幼兒自己獲得、理解或通過切身體驗或研究、掌握和創造知識的過程。所以幼兒教育不能無視幼兒已有的經驗,從外部裝進新知識,而要把幼兒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兒童從原有的知識經驗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教學不應當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
參考文獻
[1] 李芳芳.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5,08:4-5.
[2] 董倩.游戲精神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教學的積極倡導[J].新課程(小學),2015,10:173.
[3] 丁琳.倡導游戲精神促使幼兒園課程游戲化[J].科普童話,201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