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瑋瑋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就是知識點講解,而這又恰恰是學生沒有耐心聽或聽完的課型。這勢必造成課堂效果的弱化。那么激發學生聽一堂課興趣的手段很多,就知識點來說,有一個恰當的時機和載體很重要。也就是如何切入,什么時間切入的問題。不是碰到就講,而是合適了再講。
關鍵詞:時機;載體;知識點
講解一個重點時,如何選擇恰當的時機和恰當的載體就相當重要。就像一個支點,把握好位置所在,就可以拎起整個看似松散的點。教師和學生該如何開展課堂活動才能真正高效地掌握每一單元的知識點,且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呢?
一、相同含義不同表達法
高中英語中的獨立主格結構是難點。它是分詞做狀語中特殊的一種結構,又極像普通情況下的分詞作狀語時與某名詞代詞構成或動賓或主謂的邏輯關系。問題在于分詞做狀語出現在必修三,而獨立主格結構在必修二就反復出現不得不講。在沒系統了解分詞做狀語就講獨立主格結構,需要恰當的時機載體讓學生認識它。按文章設置來說,此結構在Unit 1出現明顯,但考慮到句子含義太乏味講解起來太生硬沒趣。而Unit 5 Canada中,句中還有生詞measure,且句子是主從復合句要分析長句,我就選擇放在Unit 3講解生詞permit時。Permit當不及物動詞有容許之意,而經典例句就是:Weather permitting, we will have a picnic tomorrow.于是我先寫學生熟悉的條件句:“If weather permits, we will have a picnic tomorrow. ”然后說此含義有更簡潔的表達即借用獨立主格結構,因為句子簡短易記,例子又生動生活化,講解起來就很順暢,學生也很好奇,注意力自然很集中。
二、現身說法舉例法
學到新詞“somehow”時,如果只是背誦例句,效果遠不如圍繞學生真實情境造句好。我根據學生特點編的例句是:It is beneficial to read aloud in the morning, but somehow the students in class three are not fond of it, while students in class four do quite well. So the students in class three must open your mouths, otherwise youll have to make up for it somehow. 一個例句適合兩班學生。學生對班內早自習的真實情況了如指掌,因此很快明白第一個 “somehow”的“不知怎么地”之意和第二個“somehow”的“以某種方式”之意。效果很好,而且他們可以在笑聲中掌握該詞的用法。練習新詞或新表達的用法,要多讓學生模仿課文句子造句,學生自然會以自己學習或生活為例造句較多,所造句子易于理解又有趣味性。
三、歌詞對白諺語法
Wh加ever與no matter 加wh疑問詞引導從句的區別時,我就引用了歌曲《此情可待》中的歌詞:Whenever you are ,wherever you go,I will be always waiting for you. 并用手機放出歌詞, 讓學生在了解知識點后做一個檢測,能否把句中whenever和wherever換成另一種形式。學生積極踴躍,很容易消化了知識點,深化認識了狀語從句。同理,帶有知識點的電影對白、諺語等都是極好的載體,學生容易記憶并樂于記憶。
四、學生質疑探究法
筆者認為發揮學的主體作用非常關鍵。學生細看文章,找到自己的困惑;然后自己試著解決問題或相互討論、互相幫助,必要時查閱詞典和資料;最后是解決不了的難詞、難句全班共同解決,教師最后恰當指導。
以Unit 3 Reading, Book 8(人教版)為例。在 “Pressed by my friends and relations, I decided to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get recognition for my successful idea by sending my invention to the patent office.” 一句中學生整理了兩個短語: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do, get recognition for。并且提出的問題: “pressed by my friends and relations”為什么用過去分詞?“press”在此句是什么意思?這正是該句應該學習了解的知識點。在學生提出疑問后,教師不必急著解答。先讓學生思考討論,這樣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讓老師輕松地了解學生的疑難,使課堂效果最佳。
五、運用知識點組織短文寫作法或翻譯短文法
在一堂知識點課上學生會學到很多零碎的知識點,一旦合上課本,作為老師的我們也會忘記該單元學了哪些詞組、表達和句型。那么有什么方法能把較多的知識點串起來呢?筆者嘗試了多種做法后,覺得比較好的方法就是短文翻譯或給出一定詞匯讓學生組成一段短文,情境可自由發揮。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自己創造了載體。
再以Unit 2, Book 2 Using Language(人教版) 的知識點為例。本課的重點知識點為: make a bargain, deserve sth. / to do, pick up, promise to do. 為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筆者讓學生即興寫作。其中一位學生非常聰明地寫了下面這段話:Atlanta made a bargain with her father that only the man who could run faster than her deserved h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and to win her love. While her father hoped that someone could make things pick up, and promise to love his daughter forever.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知識點的高效課堂不是夢想。
總之,講解知識點不能太突兀,應該給學生提供鋪墊物,即載體。它形式多樣且俯首即是。作為教師我們要不斷地探索,時刻思考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那么多細碎的英語知識點,不停思索和探究,一定會找出理想答案。